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2 / 31页

隋书·志·卷三十

..........,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今次其前后,并解释 评论,总于此篇。

  凡集五百五十四部,六千六百二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一千一百四十六部,一 万三千三百九十卷。 ......时,常山沙门卫道安,性聪敏,诵经日至万余言。以胡僧所译《维摩》 《法华》,未尽深旨,精思十年,心了神悟,乃正其乖舛,宣扬解释。时中国纷扰, 四方隔绝,道安乃率门徒,南游新野,欲令玄宗所在流布,分遣弟子,各趋诸方。 法性诣扬州,法和入蜀,道安与慧远..........

明史·列传·卷一百九十六

..........大内,大臣希得谒见,惟嵩独承顾问,御札一日或数下,虽同列不获闻,以故嵩得逞志。然帝虽甚亲礼嵩,亦不尽信其言,间一取独断,或故示异同,欲以杀离其势。嵩父子独得帝窾要,欲有所救解,嵩必顺帝意痛诋之,而婉曲解释以中帝所不忍。即欲排陷者,必先称其媺,而以微言中之,或触帝所耻与讳。以是移帝喜怒,往往不失。士大夫辐辏附嵩,时称文选郎中万寀、职方郎中方祥等为嵩文武管家。尚书吴鹏、欧阳必进、高翟、许论辈,皆惴惴事嵩..........

楞伽经·卷六·偈颂品·二

.....

  “如是等过后, 世间如轮转,
  日火共和合, 焚烧于欲界,
  复立于诸天, 世间还成就。
  诸王及四姓, 诸仙垂法化,
  韦陀祠施等, 当有此法兴。
  谈论戏笑法, 长行与解释
  我闻如是等, 迷惑于世间。

  “所受种种衣, 若有正色者,
  青泥牛粪等, 染之令坏色。
  所服一切衣, 令离外道相,
  现于修行者, 诸佛之憧相。
  亦系于腰绦, 漉..........

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参政罗近溪先生汝芳

..........时候?亦何等气象耶?”罗子曰:“此是先儒看道太深,把圣贤忆想过奇,便说有何气象可观也。盖此书原叫做《中庸》,只平平常常解释,便是妥贴且更明快。盖‘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命不已则性不已,性不已则率之为道亦不已,而无须臾之或离也。此个性道体段,..........通,民物无不归顺,相安相养,而太和在宇宙间矣。此只是人情才到极平易处,而不觉工夫却到极神圣处也。噫!人亦何苦而不把中庸解释《中庸》,亦又何苦而不把中庸服行《中庸》也哉!”

  问:“此理在天地间原是活泼,原是?久,无缺欠,无间歇,何如..........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文庄罗整菴先生钦顺

..........为浑然也。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高禅所作也。自吾儒观之,昭然太极之义,夫复何言?然彼初未尝知有阴阳,安知有所谓太极哉?此其所以大乱真也。今先据其言语解释一番,使彼意既明且尽,再以吾儒言语解释一番,然后明知其异同之实,则似是之非,有不难见矣!以佛家之言为据,则无始菩提,所谓“有物先天地”也;湛然常寂,所谓“无形本寂寥”也;心生万法,所谓“能为万象主”也;常住不灭,所谓“不逐四时凋”也。作..........

开元释教录·总录·卷一

..........毕己心腹。至年二十五入一僧坊看。遇见法胜毗昙。聊取览之茫然不解。殷勤重省更增惛漠。乃叹曰。吾积学多年。浪志坟典游刃经籍。义不再思文无重览。今睹佛书顿出情外。当理致钩深别有精要。于是赍牒入房请一比丘略为解释。遂深悟因果妙达三世。始知佛教宏旷俗书所不能及。乃弃舍世荣出家精苦。诵大小乘经及诸部毗尼。常贵游化不乐专守。以文帝黄初三年壬寅来至洛阳。于时魏境虽有佛法。而道风讹替。亦有众僧未禀归戒。止以剃落为殊俗耳..........

开元释教录·总录·卷二

..........毕己心腹。至年二十五入一僧坊看。遇见法胜毗昙。聊取览之茫然不解。殷勤重省更增惛漠。乃叹曰。吾积学多年。浪志坟典游刃经籍。义不再思文无重览。今睹佛书顿出情外。当理致钩深别有精要。于是赍牒入房请一比丘略为解释。遂深悟因果妙达三世。始知佛教宏旷俗书所不能及。乃弃舍世荣出家精苦。诵大小乘经及诸部毗尼。常贵游化不乐专守。以文帝黄初三年壬寅来至洛阳。于时魏境虽有佛法。而道风讹替。亦有众僧未禀归戒。止以剃落为殊俗耳..........

开元释教录·别录·卷二

.....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有释论一卷)  (右此遗教经旧录所载多在小乘律中或编小乘经内今以真谛法师译遗教论彼中解释多约大乘小宗不显故移编此)

  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佛..........中故此不载)

  菩萨对法藏。

  九十七部五百一十八卷五十帙。

  菩萨阿毗达磨有其二类。一者解释契经二者诠法体相。旧录所载和杂编之。

  今所集者分为二例。释契经者列之于前。诠法性者编之于后。庶无糅杂览者易..........

困学纪闻·卷二·书

..........典》,以为吉、凶、宾、军、嘉;于《皋陶谟》,则曰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
 
  《史记索隐》云:“春言东作,夏言南为,皆是耕作营为劝农之事。孔安国强读为‘讹’字,虽训化,解释纡回。”今《史记》作“南讹”。

  《周礼注》引《书》曰:“分命和仲,度西曰柳谷。”虞翻云:“郑玄所注《尚书》,古篆‘丣’字,反以为‘昧’。古大篆‘丣’字,读当为‘柳’。古‘柳’、‘丣’同字,而以为‘昧’。..........

史通·外篇·汉书五行志错误

..........释灾多滥者,其流有八:一曰商榷前世,全违故实;二曰影响不接,牵引相会;三曰敷演多端,准的无主;四曰轻持善政,用配妖祸;五曰但伸解释,不显符应;六曰考核虽谠,义理非精;七曰妖祥可知,寝默无说;八曰不循经典,自任胸怀。

  《志》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虏者也。班《书》载此征祥,虽具有剖析,而求诸后应,曾不缕陈。叙事之宜,岂其若斯?苟文有所阙,则何以载言者哉?此所谓但伸解释,不显符应也。

  《志》云:成帝建始三年,小女陈持弓年九岁,走入未央宫。又云:绥和二年,男子王褒入北司马门,..........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