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35页

本草纲目·草部·土茯苓

..........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
(根)甘、淡、平、无毒。

主治
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瘰疬溃烂。用土..........

本草纲目·木部·茯苓

..........释名
茯灵、茯兔、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茯神。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
虚滑遗精。用白茯苓二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加盐二钱,将瘦羊肉切薄片蘸药炙熟吃,酒送下。
浊遗带下(男子元阳虚损,精气不固,小便下浊,余..........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复取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汤方

  半夏二合(洗) 大枣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 铅丹一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煅)

  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

千金方·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

..........风不欲去衣,或头面手足时时浮肿方。

  附子(二枚) 桂心(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汗愈。大汗烦者,一服五合。体肿者加防己四两。悸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三两,既有附子,今加生姜三两。

  治脚弱风毒实及岭南瘴气面肿,乍寒乍热似疟状,脚肿气上心闷,咳嗽瘫缓顽痹方∶

  麻仁 升麻 麻黄 射干 菖蒲 芒硝 甘草 大黄(各半两) 豉(三合)

  上九味 咀,以水六升,煮..........

千金方·小肠腑方·惊悸第六

..........服功力尤专。

  镇心汤
  治风虚劳冷,心气不足,善忘恐怖,神志不定方。

  防风 当归 大黄(各五分) 麦门冬(五两) 泽泻 大豆黄卷 白蔹(各四分) 菖蒲 人参 桔梗 远志 桂心 薯蓣 石膏(各三分) 干姜 茯苓 紫菀(各一两) 甘草 白术(各十分) 附子 茯神(各二两) 秦艽(六分) 粳米(半升) 大枣(十五枚)

  上二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令熟去滓,纳诸药,煮取四升分服,日三夜一。(《翼》方不用粳米,..........

千金方·大肠腑方·痰饮第六

..........,大小便或涩或利,腹中摇动作水声,腹内热,口干好饮水浆,卒起头眩欲倒,胁下痛方。

  旋复花 桂心 枳实 人参(各五分) 甘遂(三分) 吴茱萸 细辛 大黄 黄芩 葶苈 浓朴 芫花 橘皮(各四分) 干姜 芍药 白术(各六分) 茯苓 野狼毒 乌头 石(各八分)

  上二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二。后加以知为度。(《延年方》无白术、野狼毒、蜀椒、杏仁、防葵各三分,地黄四分。)

  中军候黑丸
  治 饮停结,满闷目暗..........

千金方·肾脏方·补肾第八

..........,轻身明目,除风去冷,无所不治,补益处广,常须服饵为佳,七十老人服之尚有非常力,况?

  大薯蓣丸
  治男子女人虚损伤绝,头目眩,骨节烦疼,饮食减少,羸瘦百病方。

  山药 附子(《古今录验》作茯苓) 人参 泽泻(各八分) 天冬 地黄 黄芩 当归(各十分) 干漆 杏仁 阿胶(各二分) 白术 白蔹(《古今录验》作防风) 芍药 石膏 前胡(各三分) 桔梗 干姜 桂心(各四分) 大黄(六分) 五味子(十六分) 甘草(二十分)大豆卷(五分。《..........

金匮要略·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

..........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

..........,而蒸变脾胃之气也。

  二加减正气散(苦辛淡法)

  藿香梗(三钱) 广皮(二钱) 浓朴(二钱) 茯苓皮(三钱) 木防己(三钱) 大豆黄卷(二钱)川通草(一钱五分) 薏苡仁(三钱)

  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清湿中之热,合藿香所以宣气机之不宣也。

  三加减正气散方(苦辛寒法)

  藿香(连梗叶,三钱) 茯苓皮(三钱) 浓朴(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滑石(五钱)

  水五杯,煮二杯,再服。

.....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湿温

..........也,俾湿热去而脾阳升,痢自止矣。

  茵陈白芷汤方(苦辛淡法)

  绵茵陈 白芷 北秦皮 茯苓皮 黄柏 藿香

  六十四、老年久痢,脾阳受伤,食滑便溏,肾阳亦衰,双补汤主之。

.....正,立法于此,亦可以悟治病之必先识证也。

  双补汤方(复方也,法见注中)

  人参 山药 茯苓 莲子 芡实 补骨脂 苁蓉 萸肉 五味子 巴戟天 菟丝子 覆盆子

  六十五、久痢小便不通,厌..........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