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页

本草纲目·金部·铅

..........入酒中。等铅冷凝,又取出再熔再投,如此九次,去滓饮酒,醉卧即愈。
砒霜中毒(烦躁如狂,心腹疼痛,四肢发冷)。用黑铅四两,磨水一碗灌服。
硫磺中毒。用黑铜煎汤服。
轻粉中毒。用铜五斤打壶一把,装烧酒十五斤、土茯苓半斤、乳香三钱,封固,重汤煎一昼夜,埋土中,出火毒。每日早晚喝数杯,用瓦盆接小便,可见尿中有粉状物。服至筋骨不痛乃止。

本草纲目·草部·人参

..........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既药有效。此方名“夺命散”(即“复脉汤”)。
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用人参半两,水煮,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
筋骨风痛。用人参四两,酒泡三天,取出晒干,与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两,共研为末,炼蜜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饭前服,米汤送下。
小儿风 抽筋。用人参、蛤粉、丹砂,等分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银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小儿惊后..........

本草纲目·草部·土茯苓

..........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
(根)甘、淡、平、无毒。

主治
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瘰疬溃烂。用..........

药性歌括四百味·卷四

......红藤苦平,消肿解毒,肠痈乳痈,疗效迅速。

363.鸦胆子
鸦胆子苦,治痢杀虫,疟疾能止,赘(zhuì)疣有功。

364.白鲜皮
白鲜皮寒,疥癣疮毒,痹痛发黄,湿热可逐。

365.土茯苓
土茯苓平,梅毒宜服,既能利湿,又可解毒。

366.马勃
马勃味辛,散热清金,咽痛咳嗽,吐衄失音。

367.橄榄
橄榄甘平,清肺生津,解河豚毒,治咽喉痛。

368.蕺菜(鱼腥草)......

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淋沥根原

..........辅以清金疏木之品,淋涩自开。庸工见其下热,乃以大黄,益败脾阳,谬妄极矣!淋家下热之至,但有栀子、黄柏证,无有大黄、芒硝证,其热不在脾胃也。

  一切带浊、崩漏、鼓胀、黄疸,凡是小便淋涩,悉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陈蒿、栀子、泽泻、桂枝,研末布包,热熨小腹,外以手炉烘之,热气透彻,小便即行,最妙之法。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温痘连类而及,故编于此,可以互证也。杨梅疮者,形似杨梅,轻则红紫,重则紫黑,多现于背部、面部,亦因感受秽浊而然。

  如上法者,如上条治温痘之法。毒甚故重加败毒,此证毒附湿而为灾,故兼与利湿,如萆 、土茯苓之类。

  二七、阳明温病,不甚渴,腹不满,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必发黄,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受邪太重,邪热与胃阳相搏,不得发越,无汗不能自通,热必发黄矣。

  栀子柏皮汤方

.........

南越笔记·卷十四

..........子者,大如柚子,中有瓤,瓣瓣相迭,白如猪脂,炙食皆甘美。身怀数日,香不灭。秋末冬初间,采以相饷,矜为服食之珍云。

  其可为药者曰黄藤。熬其汁,则藤黄也。性最寒,以青鱼胆和之,治眼疾。间有白者,叶如土茯苓,身小而长,外有箨包。以茎浸水洗目,并除肿痛。有丁公藤,蔓生,着地高尺许。叶长二寸,面绿,背微白。伤风者以一二叶煮酒服之,汗下如雨,即愈。有皆治藤,蔓延墙壁野树间,长丈余,叶似泥藤。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