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50页

本草纲目·草部·甘草

..........划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划一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称)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大枣十二枚(掰) 半夏半斤(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五..........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味苦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芍药二两(味酸平)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味苦寒) 甘草(炙,味甘平) 干姜(味辛热) 桂枝(去皮,味辛热)各三两 人参二两(味甘温) 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

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甘草

..........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密草,一名蕗(当作蘦)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日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

  案《说文》云:苷,甘草也,蘦,大苦也,苦,大苦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蘦,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蘦似地黄,此作甘,省字,蘦,苓通。

千金方·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

...........治脚弱神验方∶

  防己 川椒 细辛 桂心 麻黄 石膏 独活 防风 黄芩 茵芋 葛根 川芎 芍药甘草(各一两) 生姜 茯苓(各三两) 乌头(二枚)

  上十七味 咀,以竹沥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令一日一夜服..........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头面手足时时浮肿方。

  附子(二枚) 桂心(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汗愈。大汗烦者,一服五合。体肿者加防己四..........

千金方·肾脏方·补肾第八

..........,去滓,纳胶饴,每服一升,日三服,间三日,复作一剂,后可与诸丸散。(仲景云∶呕家不可服。《肘后》云∶加人参、黄 各二两佳。若患痰满 ?

  黄建中汤
  治虚劳里急诸不足方。

  黄 生姜 桂心(各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饴(一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温服一升,日三。间日再作呕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四两,佳。(仲景、《古今录验》并同深师,治虚劳腹满..........

太平御览·药部·卷六

..........藏邪气。

  《吴氏本草》曰:卷柏,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万岁,一名神投时。神农甘平,桐君、雷够允。生山谷。

  郑氏《婚礼谒文》曰:卷柏药草,附生山颠。氢鱍成性,终无自伸。

  ○甘草

  《本草经》曰:甘草,一名美草,一名蜜甘。

  ○厚朴

  《广雅》曰:重皮,厚朴也。

  《范子计然》曰:厚朴,出弘农。

  《本草经》曰:厚朴,味苦温。生山谷。治中风、伤寒、热血、痹、死肌,去虫。..........

齐民要术·卷十

..........、桂。」鄭注曰:「柤,梨之不臧者,……皆人君羞。」

  《神異經》曰:「南方大荒中有樹,名曰「柤」。二千歲作花,九千歲作實。其花色紫。高百丈,敷張自輔。葉長七尺,廣四五尺,色如綠青。皮如桂,味如蜜;理如甘草,味飴。實長九圍,無瓤、核,割之如凝酥。食者,壽以萬二千歲。」

  《風土記》曰(三):「柤,梨屬,內堅而香。」

  《西京雜記》曰(四):「蠻柤「二」。」

  (一)

  見《山海經?大荒南..........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

..........  小柴胡汤方(苦辛甘温法)

  柴胡(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 人参(一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去核,二枚)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加减如伤寒论中法。渴甚者去..........补矣。扶阳抑阴之大法如此。

  附子粳米汤方(苦辛热法)

  人参(三钱) 附子(二钱) 炙甘草(二钱) 粳米(一合) 干姜(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温服。

  ..........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 半夏(六钱) 秫米(一两) 白芍(六钱) 桂枝(四钱,虽云桂枝汤,却用小建中汤法。桂枝少于白芍者,表里异治也)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钱) 大枣(去核,二枚)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

  三十三、温病解..........中阳复则能食,能食则诸阳皆可复也。

  小建中汤方(甘温法)

  白芍(酒炒,六钱) 桂枝(四钱) 甘草(炙,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去核,二枚) 胶饴(五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渣,入胶饴,上火烊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