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2 / 50页

千金方·诸论·论用药第六

..........地胆、麻黄)

  远志(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蜚蠊、藜芦、齐蛤)

  泽泻(畏海蛤、文蛤)

  薯蓣(紫芝为使,恶甘遂)

  菊花(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使)

  甘草(术、干漆、苦参为使,恶远志,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人参(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

  石斛(陆英为使,恶凝水石、巴豆,畏白僵蚕、雷丸)

  牛膝(恶萤火、龟甲、陆英,畏车前)

.........

千金方·妇人方中·中风第十二

..........茯苓汤
  治产后暴苦心悸不安,言语错谬,恍恍惚惚,心中愦愦,此皆心虚所致方。

  茯苓(五两) 甘草 芍药 桂心 当归(各二两) 生姜(六两) 麦门冬(一升) 大枣(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虚悸志意不安,恍恍惚惚,腹中拘急痛,夜卧不安,胸中吸吸少气,内补伤损,益气,安定心神,亦治虚损方。

  远志 甘草 桂心 茯苓 麦门冬 人参 当归 白术 泽泻 独活 菖蒲(各三两)薯蓣 阿胶(各二两) 干姜(四两) 干地黄(五两).....

千金方·治诸风方·诸风第二

..........体不知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识人,拘急背痛不得转侧方。

  麻黄(六两) 石膏(四两) 桂心(二两) 甘草 川芎 干姜 黄芩 当归(各一两) 杏仁(三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黄,再沸掠去上沫,后下..........惚多忘。服此安心定志,聪耳明目。通脏腑、诸风疾悉主之。

  白藓皮 白术 芍药 桂心 川芎 当归 杏仁 防风 甘草(各二两) 独活 麻黄茯苓(各三两) 生姜(四两)

  上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每服一升,覆取微汗,可..........

千金方·肺脏方·积气第五

..........心下坚大如粉絮,大痛欲吐,吐即瘥。饮食不得下,甚者及手足冷,上气咳逆喘息短气方。

  麦冬 甘草(各五两) 人参(四两) 川椒 远志 桂心 细辛(各三两) 附子(一两半)干姜(二两)

  上九..........。此方非只补气,亦通治一切短气,并形骸羸瘦神良。

  大补气方∶

  地黄(五两) 秦椒 甘草(各一两) 骨皮 干姜 昆布(各四两) 白术 桂心 人参浓朴 海藻(各三两) 羊肾(一具去膏) 羊肚(一具去膏治如..........

千金方·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纳杏仁、茯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茯苓(四两)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若逆而纳麻黄,其人必厥.....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利之。芩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大黄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三两) 茯苓(四两)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

千金方·大肠腑方·痰饮第六

..........水在肠间,动摇有声。夫五饮者,由饮酒后及伤寒饮冷水过多所致方。

  苁蓉 远志 苦参 藜芦 乌贼骨 白术 甘遂 大黄 石膏 栝蒌根 桔梗 半夏 紫菀 前胡 五味子 芒硝 桂心 芫花 大戟 葶苈 黄芩 贝母 人参 茯苓 当归 芍药(各一两) 甘草 恒山 山药 浓朴 细辛 附子(各三分) 巴豆(三十枚)

  上三十三味治下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稍稍加之,以知为度。

  旋复花丸
  治停痰 饮结在两胁,腹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

千金方·痈肿毒方·痈疽第二

..........一具,治如食法) 黄 黄连 芍药(各三两) 黄芩(二两) 蔷薇根 野狼牙根(各八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三斗,煮猪蹄令熟,澄清取二斗,下诸药,煮取一斗,去滓,洗疮,一食顷,以帛拭干,贴生肉膏,日二。如痛加当归、甘草各二两。

  又方 治痈疽发十指,或起膀胱,及发背后生恶肉者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当归 芎 芍药 大黄 黄芩 独活 莽草(各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三斗,煮猪蹄取八升,去滓,纳诸药,取四升,..........

千金方·解毒杂治方·解五石毒第三

..........人参,转相发动令人心痛烦热)。令人头项强,始觉服此方。(《外台》黄汤。)

  人参 白术(各三两) 甘草(《外台》无) 桂心(各二两) 细辛(一两) 豉(三升)

  上六味,合服如上法。若嗔盛加大黄、黄芩、..........少,但勿便多耳。

  解散
  治盛热实,大小便赤方。

  升麻 大黄 黄连 黄柏 甘草(各三两) 黄芩(四两) 芍药(六两) 栀子仁(十四枚)竹 ?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三斗,先煮鸭通、..........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受火刑,化气维艰,故倍用麦、地以化之。

  冬地三黄汤方(甘苦合化阴气法)

  麦冬(八钱) 黄连(一钱) 苇根汁(半酒杯,冲) 元参(四钱) 黄柏(一钱) 银花露(半酒杯,冲) 细生地(四钱) 黄芩(一钱) 生甘草(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得利为度。

  三十、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忌五苓、八正辈。

  此用淡渗之禁也。热病有余于火,不足于水,惟以滋水泻火为急务,岂可再以..........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湿温

..........焦,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扁豆(炒,二钱) 薏仁(一钱五分)桔梗(一钱) 砂仁(炒,七分) 炮姜(一钱) 肉豆蔻(一钱) 炙甘草(五分)

  共为极细末,每服一钱五分,香粳米汤调服,日二次。

  〔方论〕参苓白术散原方,兼治脾胃,而以胃为主者也..........者脏也,脏以守为补也。茯苓淡渗,下达膀胱,为通中之通;人参甘苦,益肺胃之气,为通中之守;白术苦能渗湿,为守中之通;甘草纯甘,不兼他味,又为守中之守也,合四君为脾胃为两补之方。加扁豆、薏仁以补肺胃之体,炮姜以补脾肾之用;桔梗从上焦开提..........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