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1页

隋书·志·卷二十七

..........十一郎,二千一百八十六卷。

  自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先王制其夫妇、父子、君臣、上下、亲疏之节。至于 三代,损益不同。周衰,诸侯僭忒,恶其害己,多被焚削。自孔子时,已不能具, 至秦而顿灭。汉初,有高堂生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而河间献王好古爱 学,收集余烬,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并威仪之事。而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 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之记,并无敢传之者。唯古经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不 殊,而字多异。..........

旧唐书·志·卷二十六

..........今内范记》一百卷

  《内范要略》十卷

  《保傅乳母传》一卷 大圣天后撰。

  右杂传一百九十四部,褒先贤耆旧三十九家,孝友十家,忠节三家,列籓三家, 良史二家,高逸十八家,杂传五家,科录一家,杂传十一家,文士三家,仙灵二十 六家,高僧十家,鬼神二十六家,列女十六家,凡一千九百七十八卷。

  《汉旧仪》四卷 卫宏撰。

  《舆服志》一卷 董巴撰。

  《晋尚书仪曹新定仪注》四十一卷 徐广撰。

.........

明史·志·卷七十三

..........名臣类编》二卷

  史旌贤《维风编》二卷

  邹期祯《东林诸贤言行录》五卷(已上皆纪明代人物。)

  《相鉴》二十卷

  (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诏儒臣采历代史所载相臣,贤者自萧何至文天祥八十二人,为传十六卷;不肖者自田蚡至贾似道二十六人,为传四卷。太祖制序。)

  《外戚传》三卷(永乐中,编辑汉以后可为法戒者。成祖制序。)

  《古今列女传》三卷(永乐中解缙等编。)

  宋濂《唐仲友补传》一卷,《浦江人..........

开元释教录·总录·卷六

..........非是谛翻。既与部执本同不合再出。今此删之如别录中述。复有金光明疏等六部二十六卷。并是真谛所撰亦并删之(长房内典等录复云天监十五年木道贤献优娄频经一卷直云献上不辩委曲且编疑录此删不载)

  高僧传十四卷(序录一卷传十三卷共成十四天监十八年撰见长房内典二录)

  右一部一十四卷其本见在沙门释慧皎。未详氏族。会稽首上虞人。学通内外博训经律。住嘉祥寺春夏弘法秋冬著述。撰涅槃梵网义疏。又以唱公所撰名僧颇多浮冗。..........

开元释教录·别录·卷三

..........不拜俗议六卷大唐弘福寺沙门释彦悰撰(出内典录新编入藏)

  上二集九卷同帙。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一帙。

  大唐西太原寺沙门释慧立等撰(新编入藏)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大唐三藏义净撰(新编入..........藏)

  法显传一卷(亦云历游天竺记传)东晋沙门释法显自记游天竺事(出长房录新编入藏)

  高僧传十四卷(一卷是目录)染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出长房录新编入录)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上帙九下帙八)......

开元释教录·入藏录·卷二

..........六卷(九十七纸)唐沙门释彦琮撰。

  上二集九卷同帙。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一帙一百七十纸)唐释慧立等撰。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三十五纸)唐义净撰。

  法显传一卷(亦云历游天竺记传二十九纸)法..........显撰。

  高僧传十四卷(一卷是目录三百一十一纸)梁释慧皎撰。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上帙九卷下帙八卷)  续高僧传三十卷(..........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七

..........宋儒已明,然左传、国语所载占法,皆言象也,本义精矣,而多未备,撰易广义略四卷。以蔡氏释书未精,斟酌於汉学、宋学之间,撰尚书埤传十七卷。以朱子掊击诗小序太过,与同县陈启源参考诸家说,兼用启源说,疏通序义,撰诗经通义二十卷。以胡氏传春秋多偏见凿说,乃合唐、..........阵法、术数无不究畅,而一以宋五子之学为归。著有易经诠义十五卷,尚书诠义十二卷,诗经诠义十五卷,四书诠义十五卷,诗韵析六卷,春秋集传十六卷,礼记章句十卷、或问四卷,参读礼志疑二卷,乐经律吕通解五卷,乐经或问三卷,孝经章句一卷。其参读礼志疑多得经意,可与陆陇其书并..........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九

..........所引,以及汉、唐、宋石经,宋、元椠本,校其异同。或字有古今,或音近通假,或沿袭乖舛,悉据古谊而疏证之;而前儒之论说,并为蒐辑,使正其譌谬,辨其得失,折衷以求一是。凡易六卷,尚书八卷,毛诗十六卷,春秋三传十二卷,礼记八卷。同里冯登府称其详核奥博,为诂异义者集其大成。又谓说文一书,保氏六书之旨,赖以仅存。自篆变为隶,隶变为真,文字日繁,譌伪错出。或有形声意义大相区别,亦有近似而其实异,后人多混而同之。或有..........

日知录·卷三十一

..........进检校太尉、静海军节度观察等使及赐号推诚顺化功臣,皆如内地之臣,未始以国称也。其後封南平王,奏章文移犹称安南道。孝宗时,始封以王称国,而天下因以高丽、真腊视之,不复知其为中国之郡县矣。李氏传八世,陈氏传十二世,至日为黎季所篡。季上表窜姓名为胡一元,子苍易名{大且}。诈称陈氏绝嗣,查为甥求权署国事,大宗皇帝从其请。逾年,陈氏孙名添平者始遁至京,诉其实。季乃表请迎添平还国,朝廷不逆其诈,遣使送添平归。..........

潜夫论·卷八·五德志

..........尧为神农之后,舜为黄帝后,禹为少昊后,契为颛顼后。少昊、颛顼不出于黄帝,尧不出于喾,则舜无娶同姓之嫌,而稷、契之不为尧所知,亦无足怪。于情事似近之。又考春秋命历序称黄帝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少昊传八世五百岁,颛顼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帝喾传十世四百岁。然则颛顼非黄帝孙,尧亦非帝喾子。可以正史记之谬,与潜夫论亦相合。”

  〔二〕汉书律历志云:“春秋外传曰,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水生木,故为木德。”

  〔三〕..........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