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3 / 33页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

旧唐书·志·卷十四

..........其月闰衰。 凡归馀之卦五万六千七百六十以上,其岁有闰。因考其闰衰,满卦限以上,其月及 合置闰。或有进退,皆以定朔无中气裁焉。

  推没日 置有没之气恆小馀,以象统乘之,内秒分,参而伍之,以减策实。馀 满策馀,为日。不满,为没..........馀命之,即初候日也。以天中之策及馀秒加之,数 除如法,即次候日。又加,得末候日。凡发敛,皆以恆气。

  推六十卦 各因中气大小馀命之,公卦用事日也。以地之策及馀秒累加之,数 除如法,各次卦用事日。若以贞晦之策加诸候卦,得十二节之初外卦用事日。

.....

新唐书·志·卷十七

..........,谓之望差。日道表曰阳历,其里曰阴历。五星见伏 周,谓之终率。以分从日谓之终日,其差为进退。

  其二《中气议》曰:

  历气始于冬至,稽其实,盖取诸晷景。《春秋传》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 至。以《周历》推之,入..........官注记,日蚀有加时者凡三十七事,《麟德历》得五,《开元 历》得二十二。

  其四《没灭略例》曰:

  古者以中气所盈之日为没,没分偕尽者为灭;《开元历》以中分所盈为没,朔 分所虚为灭。综终岁没分,谓之策余;终岁灭分,谓之用差。皆归于揲..........

新唐书·志·卷十八

.......... 爻数六十。

  象统二十四。

  以策实乘积算,曰中积分。盈通法得一,为积日。爻数去之,余起甲子算外, 得天正中气。凡分为小余,日为大余。加三元之策,得次气。凡率相因加者,下有 余秒,皆以类相从。而满法迭进,用加上位。日盈爻数去之。

.....、望大小余,以入气、入转朓朒定数,朓减、朒加之,为定朔、弦、 望大小余。定朔日名与后朔同者,月大;不同者,小;无中气者,为闰月。凡言夜 半,皆起晨前子正之中。若注历,观弦、望定小余,不盈晨初余数者,退一日。其 望有交、起亏在晨初已..........

千金方·针灸下·心腹第二

..........日月 大横 主小腹热欲走太息。 委中 主小腹坚肿。 关元 主寒气入腹。 悬枢 主腹中积上下行。 悬钟 主腹满。 脾俞 大肠俞 主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多而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肋。阴市 主腹中满,痿厥少气。 丘墟 主大疝腹坚。 京门 主寒热 胀。 高曲主..........腹 满。 陷谷 主腹大满,喜噫。 冲阳 主腹大不嗜食。 五里 主心下胀满而痛上气。 太白 公孙 主腹中胀食不化,鼓胀腹中气大满。 漏谷 主肠鸣强欠,心悲气逆,腹 满急。 蠡沟 主数噫凡腹中热,喜渴涎出,是蛔也。以手聚而按之,坚持勿令得移,以大..........

云笈七签·杂修摄部·卷三

..........饱食沐浴。

  一、凡解衣被,卧,伸腰,瞑少时,五息止,引肾气,去痟渴,利阴阳。

  二、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气,去疝瘕,利九窍。

  三、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腹脊痹、偏枯,令人耳聪。

  四、两足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近日气及日午气是。如腹中大热,服夜半气及平旦气。如冬寒,即于一小净室中生炭火暖之,服即腹中和,如夏极热时,取月中气服,即凉大冷。

  每欲服气,常取体中安隐,消息得所。如安隐时,不住消息耳。消息住,先舒手展足,按捺..........

云笈七签·诸家气法部·卷一

..........祝之,可与日月同明矣。

  夫天得一以清,天既泥丸,有双田宫、紫宫,亦曰脑宫。宫有三焉,丹田、洞房、明堂,乃上三一神所居也。其名赤子、帝卿、元先,常存念之,即耳聪目明,鼻通脑实矣。地得一以宁,地即脐中气海,亦有丹田、洞房、明堂三宫,下三一神所居也,其名婴兒、元阳、谷玄,存念之永久,即口不乏津,腹实心寂,不乱不惑,自通神灵矣。神得一以灵,即心主于神,心为帝王,主神气变化,感应从心,非有非无,非空非色,..........

针灸大成·卷六·足阳明胃经

..........各三寸。《铜人》针三分,灸五壮。

  主胁下积气,食饮不思,大肠滑泄,完谷不化。

  关门:

  梁门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铜人》针八分,灸五壮。

  主善满积气,肠鸣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气走,侠脐急痛,身肿,痰疟振寒,遗溺。

  太乙:

  关门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铜人》灸五壮,针八分。

  主癫疾狂走,心烦吐舌。

  滑肉门:

  太乙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铜人》灸五..........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不下者,非增液不可。服增液两剂,法当自下,其或脏燥太甚之人,竟有不下者,则以增液合调胃承气汤,缓缓与服,约二时服半杯沃之,此一腑中气血合治法也。

  新加黄龙汤(苦甘咸法)

  细生地(五钱) 生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另煎) 生大黄(..........汁,宣通胃气,代枳、朴之用,合人参最宣胃气,加麦、地、元参,保津液之难保,而又去血结之积聚,姜汁为宣气分之用,当归为宣血中气分之用,再加海参者,海参咸能化坚,甘能补正,按海参之液,数倍于其身,其能补液可知,且蠕动之物,能走络中血分,病久者必入..........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湿温

.....  方以鳖甲为君者,以鳖甲守神入里,专入肝经血分,能消 瘕。领带四虫,深入脏络,飞者升,走者降,飞者兼走络中气分,走者纯走络中血分。助以桃仁、丹皮、紫葳之破满行血,副以葶苈、石苇、瞿麦之行气渗湿,臣以小柴胡、桂枝二汤,..........凡复法,皆久病未可以一法了事者)

  熟地 白芍 附子 五味 炮姜 茯苓

  六十六、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断下渗湿汤主之。

  此涩血分之法也。腹不痛,无积滞可知,无积滞,故用涩也。然腹中虽无积滞,而肛门..........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