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页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

针灸大成·卷一·难经

..........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上文言三阳、三阴之王脉,此言三阳三阴之王时,当其时,则见其脉也。

  刘温舒曰:“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亦随天地之气卷舒也。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类,则五运六气四时亦皆应之,而见于脉耳。若平人气象..........

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补秋燥胜气论

..........立论哉!

  一、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

  揭燥气之大纲,兼叙其子母之气、胜复之气,而燥气自明。重则为寒者,寒水为燥金之子也;化气为湿者,土生金,湿土其母气也。《至真要大论》曰∶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又曰∶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按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故本论初未着燥金本气方论,而于疟疝等证,附见于寒湿条下。叶氏医案谓伏..........

潜夫论·卷四·述赦

..........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 ,中身当心,则为病。”素问举痛论:‘帝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四〕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汉书艺文志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五〕盐铁论轻重篇云:“扁..........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