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2页

本草纲目·谷部·大豆黄卷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大便结涩)。用在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前服,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水病肿满、喘急、大小便涩。用大豆黄卷(醋炒)、大黄(炒),等分为末,以葱桔皮汤冲服二凶,黎明时在小便通畅,即为有效。
附方大豆黄卷是大豆的干燥发芽种子。种皮多裂开,黑棕色,有时脱落,露出两片子叶。胚根细长,伸出种皮外。功能为发表、利湿、清热。

神农本草经·中品·米谷部·大豆黄卷

  味甘平。

  主湿痹,筋挛,膝痛。生大豆,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生平泽。

  《吴普》曰:大豆黄卷,神农黄帝雷公无毒,采无时,去面(黑干),得前胡,乌啄,杏子,牡蛎,天雄,鼠屎,共蜜和佳,不欲海藻龙胆,此法,大豆初出黄土芽是也。生大豆,神农岐伯生熟寒,九月采,杀乌豆毒,并不用元参。

千金方·诸论·论合和第七

..........、葶苈、胡麻,诸有脂膏药,皆熬黄黑,别捣,令如膏,指 视泯泯尔,乃以向成散,稍稍下臼中,合研捣,令消散,乃复都以轻绢 之,须尽,又纳臼中,根据法捣数百杵也。汤膏中虽有生用者,并捣破。

  凡用麦 、曲末、大豆黄卷、泽兰、芜荑皆微炒。干漆炒,令烟断。用乌梅入丸散者熬之。用熟艾者先炒细擘,合诸药捣,令细散,不可筛者,纳散中和之。

  凡用诸毛羽齿牙蹄甲龟鳖鲮鲤等甲皮肉骨角筋鹿茸等皆炙之,蛇蜕皮微炙。

  凡用..........

千金方·妇人方上·养胎第三

..........服。至临月乃可服,旧用常验。

  甘草散
  令易生,母无疾病,未生一月,日预服,过三十日,行步动作如故,儿生堕地皆不自觉方。

  甘草(二两) 黄芩(一方用茯苓) 干姜 吴茱萸 大豆黄卷 麻子仁 桂心 大麦KT (一方用粳米,各三两)

  千金丸
  主养胎,及产难颠倒胞不出,服一丸,伤毁不下,产余病汗不出,烦满不止,气逆满,以酒服一丸,良。一名保生丸方。

  甘..........

千金方·妇人方上·妊娠诸病第四

..........龙骨五两,治下筛,酒服方寸匕,空腹服,日三,久者二十服愈。

  又方 爪甲 乱发上二味并烧灰,等分,酒服方寸匕,日三,饮服亦得。

  又方 桂心 鹿角屑 大豆黄卷(各一两)

  上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取夫爪甲烧作灰,酒服之。

  又方 取故船上竹茹,曝干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亦主..........

千金方·上七窍病·面药第九

  (方八十一首)

  五香散
  治 黑运赤气,令人白光润方。

  毕豆(四两) 黄 白茯苓 葳蕤 杜若 商陆 大豆黄卷(各二两) 白芷 当归 白附子 冬瓜仁 杜蘅 白僵蚕 辛夷仁 香附子 丁子香 蜀水花 旋复花 防风 木兰 芎 本 皂荚 白胶 杏仁 梅肉 酸浆 水萍 天门冬 白术 土瓜根(各三两) 猪胰

  上三..........

千金方·小肠腑方·惊悸第六

..........,日三。

  镇心丸
  治男子妇人虚损,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风邪鬼疰,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病方。

  紫石英 茯苓 菖蒲 肉苁蓉 麦门冬 远志 大黄 当归 细辛 大豆黄卷 卷柏 干姜(各五分) 人参 丹参 防风 秦艽 泽泻(各六分) 柏子仁 芍药 石膏(各三分)乌头 桂心 桔梗 甘草 薯蓣 前胡 白蔹 铁精 银屑 牛黄(各二分) 白术 半夏(各三分) 虫(十二枚) 干地黄(十二分) 大枣(五十枚)......

千金方·食治方·谷米第四

..........,延年。

  白麻子,味甘平无毒,宜肝,补中益气,肥健不老。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风毒肿,复血脉,产后乳余疾。

  饴,味甘微温无毒,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卒嗽。

  大豆黄卷,味甘平无毒,主久风湿痹,筋挛膝痛,除五脏胃气结积,益气止毒,去黑痣面,润泽毛皮,宜肾。

  生大豆,味甘平冷无毒,生捣醇酢和涂之,治一切毒肿,并止痛。煮汁冷服之,杀鬼毒,逐水胀,除胃中热,却风痹伤..........

太平御览·百谷部·卷五

..........尔。)

  又曰:人食豆三斗则身重,行止动难。恒食小豆,令人肌燥粗理。

  《本草经》曰:大豆黄卷,味甘平,生平泽,治湿痺、筋挛、膝痛。生大豆,张骞使外国,得胡麻豆,或曰戎菽。涂痈肿,煮计饮之,杀鬼毒,止痛。赤小豆,下水,排肿血,生太山。.......

  《吴氏本草》曰:大豆黄卷,神农、黄帝、雷公,无毒。采无时。去面〈黑干〉,得前胡、乌喙、杏子、牡厉、天雄、鼠屎,共蜜和,佳;不欲海藻、龙胆。..........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

..........从湿热蒸变而成,能化蕴酿之湿热,而蒸变脾胃之气也。

  二加减正气散(苦辛淡法)

  藿香梗(三钱) 广皮(二钱) 浓朴(二钱) 茯苓皮(三钱) 木防己(三钱) 大豆黄卷(二钱)川通草(一钱五分) 薏苡仁(三钱)

  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

  六十、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三加减正气散主之。

  前两法,一以升降为主,一以急宣经隧为主;此则..........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