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2页

本草纲目·木部·秦皮

..........

气味
(皮)苦、微寒、无毒。

主治
赤眼生翳。用秦皮一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七合,澄清后,每日煎温洗眼。此方中亦可加滑石、黄连等分。
眼睛突然肿痛。用秦皮、黄连各一两,苦竹叶半升,加水二升半,煮成八合,饭后温服。
眼长挑针。用秦皮锉细,和沙糖水同煎,调大黄末一钱服,微泻见效。“
血痢多年。用秦皮、鼠尾草、蔷薇根等分,水煎,去渣,再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

神农本草经·中品·木部·秦皮

  味苦微寒。

  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川谷。

  《吴普》曰:岑皮,一名秦皮,神农雷公黄帝岐伯酸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冤句水边,二月八日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及冤句,二月八月采皮,阴干。

  案《说文》云:梣、青皮木,或作(左木右上宀下..........

千金方·诸论·论用药第六

..........为使,畏曾青)

  麦门冬(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 )

  术(防风、地榆为使)

  女萎、葳蕤(畏卤碱)

  干地黄(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

  菖蒲(秦艽、秦皮为使,恶地胆、麻黄)

  远志(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蜚蠊、藜芦、齐蛤)

  泽泻(畏海蛤、文蛤)

  薯蓣(紫芝为使,恶甘遂)

  菊花(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使)..........

千金方·上七窍病·目病第一

..........书。

  栀子仁煎方
  治肝实热,目 痛如刺栀子仁 蕤仁 决明子(各一两) 车前叶 秦皮(各一两六铢) 石膏(二两碎如小豆大)

  上九味 咀。以井花水三升,煮取七合,去滓下蜜,更煎,取四合..........热不止,冲眼,眼 赤,赤脉息肉痛闭不开,热势彭彭不歇,及目睛黄。

  干蓝 车前叶 苦竹叶(各三升) 细辛 秦皮 蕤仁 栀子仁 芍药(各三两) 决明子(四两) 升麻(二两)

  上十味 咀。以水二斗,先煮干蓝、车前、竹叶..........

千金方·上七窍病·面药第九

..........

  玉屑 寒水石 珊瑚 川芎 当归 土瓜根 菟丝 本 辛夷仁 细辛 葳蕤 商陆 白芷 防风 黄 白僵蚕 桃仁 木兰皮 藿香 前胡 蜀水花 桂心 冬瓜仁 半夏 白蔹 青木香 杏仁 蘼芜 芒硝 旋复花 杜蘅 麝香 白茯苓 秦椒 白头翁 石? 秦皮 杜若 蜀椒 芜菁子 升麻 黄芩 白薇 栀子花(各六铢) 栝蒌仁(一两) 熊脂 猪肪脂 (一升)

  上五十四味 咀,酒渍一宿,纳脂等合煎,三上三下,酒气尽,膏成,绞去滓,下麝香末一?

  面脂..........

千金方·脾脏方·热痢第七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五服。余以贞观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热毒痢,至十五日命将欲绝,处此方药,入口即定。

  白头翁汤
  治赤滞下血连月不瘥方。

  白头翁 浓朴 阿胶 黄连 秦皮 附子 黄柏 茯苓 芍药各二两) 干姜 当归赤石脂 甘草 龙骨(各三两) 大枣(三十枚) 粳米(一升)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下血日夜七八十行方..........

太平御览·药部·卷九

.....

  《本草经》曰:芜荑,味辛。一名无姑,一名{艹殿}(音殿。){艹塘}(音唐。)去三虫,化食,逐寸白,散腹中嗢嗢喘息。

  ○秦皮

  《本草经》曰:秦皮,味苦微寒。生川谷。治风湿痹寒气,除热、目中青翳。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庐江。

  《建康记》曰:建康出秦皮

  《吴氏本草》曰:梣皮,一名秦皮。神农、雷公、黄帝、歧伯酸,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冤句瞬颠。二月、八月彩。

  《淮南万毕术》曰:岑皮致水。

............

齐民要术·卷九

..........「梣,江南樊雞木皮也」,《文房四譜》引作:「梣皮,即江南石檀木皮也」。按梣,木犀科,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即秦皮。《名醫別錄》:秦皮,「一名岑皮,一名石檀。」陶弘景注:「俗云是樊槻皮,而水漬以和墨,書色不脫,微青。」《唐本草》注:「取皮水..........作「樊雞木」,或者竟是「槻」字之誤。槻音規。

  「一七」沈繼孫《墨法集要》「用藥」說:「麝香、雞子青引濕。……秦皮書色不脫。……銀硃……助色發豔。」「銀珠」即「真珠砂」。《要術》這四種都用到了,沈繼孫說明它們的作用。

  「一八..........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寒湿

..........苓块(五钱) 川连(一钱) 浓朴(三钱) 通草(八钱,煎汤煮前药)

  水十二杯,煮通草成八杯,再入余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四五、足太阴寒湿,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而不爽,若欲滞下者,四苓加浓朴秦皮汤主之,五苓散亦主之。

  经谓太阴所至,发为 胀,又谓厥阴气至为 胀,盖木克土也。太阴之气不运,以致膀胱之气不化,故小便不利。四苓辛淡渗湿,使膀胱开而出邪,以浓朴泻胀,以..........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

..........不瘥,必圊脓血;脉右大者,邪从上中而来;左小者,下焦受邪,坚结不散之象。故以白头翁无风而摇者,禀甲乙之气,透发下陷之邪,使之上出;又能有风而静,禀庚辛之气,清能除热,燥能除湿,湿热之积滞去而腹痛自止。秦皮得水木相生之气,色碧而气味苦寒,所以能清肝热。黄连得少阴水精,能清肠 之热,黄柏得水土之精,渗湿而清热。加黄芩、白芍者,内陷之证,由上而中而下,且右手脉大,上中尚有余邪,故以黄芩清肠胃之热,兼清肌表之热..........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