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3 / 16页

本草纲目·石部·雄黄

..........研为末,加而糊调成膏,摊纸上,贴痞块处。贴至大便畅泄乃愈。
胁下痃癖(按:胁下觉有积聚,呼吸时常抽痛)。用雄黄一两、巴豆五钱,同研细。加白面二两,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四丸。以开过几次再放冷以后的水冲服。大便畅通,病即转好。此方名“..........烧雄黄熏耳内,虫自出。
马汗疮(按:牧马人多生这种疮,初起肿痛,后感烦热,重者可致死)。用雄黄、白矾各一钱,乌梅三个,巴豆一个,合研为末,油调敷疮。
刀伤。用雄黄一粒,半豆大,放入伤口内,另取雄黄五钱,小便送服。凡刀伤感染,毒入内部者,服此..........

千金方·妇人方下·月水不通第十九

.....

  上八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初服三丸,日二,加至十丸。此出京氏五君,故名五京,久寒冷困者当服之。

  鸡鸣紫丸
  妇人 瘕积聚方。

  皂荚(一分) 藜芦 甘草 矾石 乌喙 杏仁 干姜 桂心 巴豆(各二分) 前胡 人参(各四分) 代赭(五分) 阿胶(六分) 大黄(八分)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鸡鸣时服一丸,日益一丸至五丸止,仍从一起。下白者,风也。赤者, 瘕也。青微黄者,心腹病。

............

千金方·脾脏方·秘涩第六

..........二枚,去皮心熬) 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绵缠捶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巴豆
  主寒癖宿食,久饮饱不消,大便不通方。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夕碎,大熟,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胡豆,欲取吐下者,服二丸。

  练中丸
  主宿食不消,大便难方,(《肘后》名承气丸)。

  大黄(八两) 葶苈 杏仁(熬) 芒硝(各四两)......

千金方·大肠腑方·痰饮第六

.......... 桂心 桔梗(各四分)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胡豆,每服三丸,稍增得快下止。

  顺流紫丸
  治心腹积聚,两胁胀满,留饮痰癖,大小便不利,小腹切痛膈上塞方。

  石膏(五分) 桂心(四分) 巴豆(七枚) 代赭 乌贼骨 半夏(各三分)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胡豆,平旦服一丸,加至二丸。(胡洽有藜芦、苁蓉、当归各三分。

  《范汪方》无石膏、半夏,有当归一分,苁蓉二分,茯苓三分,藜芦五分。)......

太平御览·百谷部·卷五

..........送营豆一斛。

  又曰:八月雨为豆花雨。

  《广雅》曰:大豆,菽也。小豆,匼(都合切。)也。〈豆畀〉(兵迷切。)豆、豌豆,留豆也。胡豆,〈豆夆〉(爻龙切。)〈豆双〉(音双。)也。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也。巴菽,巴豆也。

  《广志》曰:种小豆,一岁三熟,味甘;白豆,粗大可食;剌豆,亦可食;〈禾豆〉豆,苗似小豆,紫华,可为面,生朱提、建宁;胡豆,有青有黄者。

  《邺中记》曰:石虎讳胡,胡物皆改名,胡豆曰国豆..........

肘后备急方·卷一·第六

..........上,烧茅令热,随痛追逐,下痒,即瘥。若瓦屋,削取四角柱烧之,亦得极大神良者也。

  又方:桂一赤,姜一两,巴豆三枚。合捣末,苦酒和如泥,以敷尸处,燥,即瘥。

  又方:乌臼根(锉)二升。煮令浓,去滓,煎汁,凡五升,则.....

  又方:烧乱发,熬杏仁等分。捣膏,和丸之,酒服,桐子大三丸,日五六服。

  又方:龙骨三分,藜芦二分,巴豆一分。捣,和井花水服如麻子大,如法丸。

  又方:漆叶曝干。捣末,酒服之。

  又方:鼍肝一具。熟煮,切。..........

肘后备急方·卷三·第二十四

..........(剥,炙令黄,锉)三升,酒一斗,渍石器,煮令沸,服一升,日三服,尽更作。

  若肿偏有所起处者。

  以水和灰以涂之,燥复更涂。

  又方:赤豆、麻子合捣,以敷肿上。

  又方:水煮巴豆,以布沾以拭之。姚云,巴豆三十枚,合皮?咀,水五升,煮取三升。

  日五拭肿上,随手即减。勿近目及阴。疗身体暴肿如吹者。

  若但是肿者。

  锉葱,煮令烂,以渍之。日三四度。

  又方:菟丝子一升,酒五升..........

肘后备急方·卷八·第七十二

..........氏,常备药。

  大黄,桂心,甘草,干姜,黄连,椒,术,吴茱萸,熟艾,雄黄,犀角,麝香,菖蒲,人参,芍药,附子,巴豆,半夏,麻黄,柴胡,杏仁,葛根,黄芩,乌头,秦胶等,此等药并应各少许。

  以前诸药,固以大要岭南使用,仍开者,..........以涂粉于身,大良。

  附方张仲景三物备急方,司空裴秀为散,用疗心腹诸疾,卒暴百病。

  用大黄,干姜,巴豆各一两,须精新好者,捣,筛,蜜和。更捣一千杵,丸如小豆,服三丸。老小斟量之,为散不及丸也。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

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补秋燥胜气论

..........之脉,必仍短涩,涩即兼紧也,面必青黄。

  苦温下法,如《金匮》大黄附子细辛汤,新方天台乌药散(见下焦篇寒湿门)加巴豆霜之类。已从热化之脉,必数而坚,面必赤,舌必黄,再以他证参之。苦寒下法,如三承气之类,而小承气无芒硝,轻用大黄或酒炒,重用..........得,胀痛不可忍,汗如雨下,七日不大便。余曰∶疝本寒邪,凡结坚牢固,皆属金象,况现下势甚危急,非温下不可。亦用天台乌药散一钱,巴豆霜分许。下至三次始通,通后痛渐定。调以倭硫黄丸,兼用《金匮》蜘蛛散,渐次化净。以上治验二条,俱系下焦证,以出阳明坚结下法,连类..........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寒湿

.......... 九痛丸方(治九种心痛,苦辛甘热法)

  附子(三两) 生野狼牙(一两) 人参(一两) 干姜(一两) 吴茱萸(一两) 巴豆(去皮心熬碾如膏,一两)

  蜜丸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并痰虫食积,即为九痛也。心痛之因,非风即寒,故以干姜、附子驱寒壮阳,吴茱萸能降肝脏浊阴下行,生野狼牙善驱浮风,以巴豆驱逐痰虫陈滞之积,人参养正驱邪,因其药品气血皆入,补泻攻伐皆备,故治中恶腹胀痛等证。

  附录《外台》走马..........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