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50页

隋书·志·卷二十七

.....  《孝经义》一卷梁扬州文学从事太史叔明撰。梁有《孝经玄》、《孝经图》各 一卷,《孝经孔子图》二卷,亡。

  《国语孝经》一卷

  右十八部,合六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五十九部,一百一十四卷。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孔旧 本,而秘府又先无其书。又云魏氏迁洛,未达华语,孝文帝命侯伏侯可悉陵,以夷 言译《孝经》之旨,教于国人,谓之《国语孝经》。今取以附此篇之末。

  《论语》十卷郑玄注。梁有《古文论语》十卷,郑玄注;又王肃、虞翻、谯周 等注..........

旧唐书·志·卷二十六

........

  《周书》八卷 孔晁注。

  《古文锁语》四卷

  《春秋前传》十卷 何承天撰。

  《春秋前传杂语》十卷 何承天撰。

  《周载》三十卷 孟仪注。

  《春秋国语》十卷 孔衍撰。

  《越绝书》十六卷 子贡撰。

  《吴越春秋》十二卷 赵晔撰。

  《吴越春秋削烦》五卷 杨方撰。

  《吴越春秋传》十卷 皇甫遵撰。

  《吴越记..........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六

..........记类,十曰时令类,十一曰地理类,十二曰职官类,十三曰政书类,十四曰目录类,十五曰金石类,十六曰史评类。

  正史类

  《明史》三百三十六卷。康熙十八年敕撰,乾隆四年书成表进。

  《辽金元三史国语解》四十六卷。乾隆四十六年敕撰。

  《史记补注》一卷。方苞撰。

  《史记疑问》一卷。邵泰衢撰。

  《史记考证》七卷。杭世骏撰。

  《史记志疑》三十六卷。梁玉绳撰。

  《读史记十表》..........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七

..........寒暑。人或谓之愚,遂自号愚菴。尝自谓“疾恶如仇,嗜古若渴。不妄受人一钱,不虚诳人一语”云。著愚庵诗文集。初为文章之学,及与顾炎武友,炎武以本原相勖,乃湛思覃力於经注疏及儒先理学。以易理至宋儒已明,然左传、国语所载占法,皆言象也,本义精矣,而多未备,撰易广义略四卷。以蔡氏释书未精,斟酌於汉学、宋学之间,撰尚书埤传十七卷。以朱子掊击诗小序太过,与同县陈启源参考诸家说,兼用启源说,疏通序义,撰诗经通义二十卷。以..........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九

..........,而授田一事,以遂人所言是乡遂制,大司徒所言是都鄙制,郑注自相违戾。作畿内授田考实一篇,积算特精密。其释官则以周礼、礼记、左传、国语与仪礼相参证,论据精确,足补注疏所未及。又著有周易传义疑参十二卷,左传翼服、论语古本证异、论语补笺、庄子集评、离骚集注、朴斋文集..........览者,皆系袭取旧说。爰辑左传旧注疏证一书,先取贾、服、郑三君之注,疏通证明。凡杜氏所排击者纠正之,所剿袭者表明之。其沿用韦氏国语注者,亦一一疏记。他如五经异义所载左氏说,皆本左氏先师;说文所引左传,亦是古文家说;汉书五行志所载刘子骏说。实左氏一家之学;..........

困学纪闻·卷六·春秋

..........朱文公谓:左氏乃左史倚相之后,故其书说楚事为详。郑渔仲云:“左氏世为楚史。”司马氏谓:左氏欲传《春秋》,先作《国语》。《国语》之文,不及《传》之精也。

  臧文仲以玉磬告籴于齐,见《鲁语》。《容斋三笔·书博古图》谓:《左传》无..........楚昭王时,鞅者武之孙也。今以王孙圉为公子围,以鞅为武之子,皆误。

  古者,孙以王父字为氏。子产,子国之子,《国语》谓公孙成子,《左传》谓公孙侨。子产之子,始为国氏。致堂作《子产传》,曰“国侨”,非也。

  《郑语》依、鰇、历..........

日知录·卷二十七

..........子之故也”,《谷永传》:“卦气悖乱,咎征著邮”,《外戚传》班亻什赋:“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叙传》:“讥苑扦惬,正谏举邮”,皆是过失之义。《列子》:“鲁之君子,迷之邮者”,则又以为过甚之义。

  ○国语注《国语》之言“高高下下”者二。周太子晋谏灵王曰:“四岳佐禹,高高下下,疏川道滞,钟水丰物。”谓不堕高,不埋卑,顺其自然之性也。申肯谏吴王曰:“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谓台益增而高,池益浚而深,以竭民之力也。语同而..........

日知录·卷二十九

..........子乘驲,会师于临品。祁奚乘驲而见范宣子。楚子以驲至于罗。子木使驲谒诸王,楚人谓游吉曰:“吾将使驲奔问诸晋,而以告。”《国语》:“晋文公乘驲,自下脱会秦伯于王城。”《吕氏春秋》:“齐君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效。”皆事急不暇驾车,或是单乘驿马。..........在列,则为华言。”孝文用夏变夷之主,齐神武亦英雄有大略者也。契丹偏居北陲,始以本国之言为官名号令,而《辽史》创立《国语解》一篇,自是金元亦多循之,而北俗之语遂载之史书,传于後代矣。

  後魏《平阳公丕传》:“丕雅爱本风,不达..........

避暑录话·卷下

..........才。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未几,传至郡下,无不绝倒。

  《左氏》记晋平公梦黄熊事,亦见《国语》,二本皆作“熊”字,韦氏《国语注》遂以为熊罴之熊。杜预于《左氏》不言何物。世多疑熊当如《尔雅》鳖三足为能之能,谓传写有衍文。据陆德明《..........为熊,初未尝有别。熊罴之熊、能鳖之能,二物共一名,各随其所称,则何必更论衍文,正当读为能尔。宋莒公兄弟留意小学,虽补注《国语》,略能辨之,以正韦氏之误,然意不尽彻,终不免改熊为能也。

  吾明年六十岁,今春治西坞隙地,作堂其间,取蘧伯..........

潜夫论·卷九·志氏姓

..........。按史记楚世家索隐引世本“斟”亦作“斯”。董、秃详下。○铎按:作“斟”是也。路史国名纪三云:“斟,己姓。北海斟县有斟亭。”汉书地理志作“?”,音斟。玉篇作“?”。张澍姓氏寻源十二侵亦据郑语列斟氏,云:‘他书引国语云:“黎后有斟姓”,盖以祝融即重黎也。’其四支斯氏,与此无涉。郑语云:“斟氏无后。”故下文不复出。

  〔二〕○铎按:汉书人表作廖叔安。论衡龙虚篇作飂叔宋,洪亮吉及孙蜀丞先生并谓“宋”字误。......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