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3页

北史·本记·卷十一

..........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兼太傅、 上柱国、邓公窦炽柴燎告天。是日,告庙。大赦,改元。京师庆云见。改周官,依 汉、魏之旧。制:以相国司马高谵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虞庆则为内史监 兼史部尚书,相国内郎李德林为内史令,上开府韦世康为礼部尚书,上开府元晖为 都官尚书,开府、户部尚书元岩为兵部尚书,上仪同、司宗长孙毗为工部尚书,上 仪同、司会杨尚希为度支尚书,雍州牧杨惠为左卫大将军。乙丑,追尊..........

宋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七

..........镇江府兼沿江安抚,进右文殿修撰。宁止言:"京口控扼大江,为浙西门户,请分常州、江阴军及昆山、常熟二县隶本司,庶防秋时沿江号令归一,可以固守。"权户部侍郎,总领三宣抚司钱粮。张浚都督诸军,以为行府属。除史部侍郎,进徽猷阁直学士、知秀州,升显谟阁,提举太平观,卒。

  宁止有文名,慷慨喜论事。当艰难时,上疏言阙失,指切隐微,多人所难言。乞禁王安石《日录》,复贤良方正科,用司马光十科荐士法,仿唐制宰执论事..........

书目答问·卷二·史部

..........广群芳谱》一百卷。(康熙四十七年敕撰。殿本,重刻通行本。)

  《奇器图说》一卷。(明邓玉函。)《诸器图说》一卷。(明王征。守山阁本,通行本。)

  以上谱录类名物之属──右谱录类(依《隋书经籍志》入史部。)

  金石第十三(金石之学,今为专家,依郑夹漈例,别出一门,无考证者不录,疏舛者不录。)

  《集古录跋尾》十卷。(宋欧阳修。)《目》五卷。(欧阳棐。三长物斋合刻本,《跋尾》附《集》本。)

.....

汉官六种·漢官解詁一卷

..........初學記州郡部、太平御覽州郡部

  經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居邠國,漢改雍州為邠州,國右扶風栒邑縣,屬司隸部,不復屬州。今治漢陽。太平御覽州郡部

  雍別朔方。太平御覽州郡部案:續漢志朔方郡在并州刺史部,無朔方刺史,與此不合。

  漢別雍州之地,置朔方刺史。太平御覽州郡部

  交阯南越。太平御覽州郡部漢平南越之地,置交州刺史,列諸州治蒼梧。太平御覽州郡部

  幽燕朝鮮。太平御覽州郡部經無幽州,..........

明季南略·卷一·南都甲乙纪

.....

  初二(丁巳),亲祀孔子。

  初三(戊午),以杨鹗为兵侍郎,总督贵州、湖广、广西。易应昌协院副都御史,王延坦、管绍宁礼部左、右侍郎。

  初四(己未),贺世寿总督仓场。

  初五(庚申),史部尚书徐石麒推举朱大典、王永吉;有旨‘永吉身任督师,致北都沦陷;朱大典赃私狼籍,先帝严追未给:何得朦胧推举’?士英以贿不至,故拟旨切责。寻贿至,而擢用无碍。

  初六(辛酉),加翼戴新恩:史可法少保,马士..........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

..........道和善,也不为徐阶所喜欢,张居正也帮助徐驱逐他。没过多久,首揆徐阶被言害弹劾,张居正又和大太监李芳密谋让皇上命他回乡,兴化李公取代徐阶主政,更加为张居正所看不起,就讨好高新郑,起用郭安阳,而且让他兼管史部。而次揆南充陈公,和兴化李公都被张居正和高新郑所讨厌,相继被逐,最后入阁的是内江赵公、历城殷公。赵当时名声很好,时时凌驾于张居正和高新郑之上。殷人气不怎么样,而且和高新郑有矛盾,张居正乘机排挤了他。赵..........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六

  艺文二

  史部十六类: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纪事本末类,四曰别史类,五曰杂史类,六曰诏令奏议类,七曰传记类,八曰史钞类,九曰载记类,十曰时令类,十一曰地理类,十二曰职官类,十三曰政书类,十四曰目录类,十五曰金..........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七十二

..........然不屑。所修和州、亳州、永清县诸志,皆得体要,为世所推。

  章宗源,字逢之。乾隆五十一年,大兴籍举人,其祖籍亦浙江也。尝辑录唐、宋以来亡佚古书,欲撰隋书经籍志考证,积十馀年始成。稿为仇家所焚,仅存史部五卷。

  后百有馀年,有姚振宗,字海槎,山阴人。著汉艺文志、隋经籍志考证,能订宗源之失。又补后汉、三国两艺文志。目录之学,卓然大宗。论者谓足绍二章之传。

  而学诚同时有归安吴兰庭,字胥石。乾隆..........

日知录·卷八

..........古今不同,时宜须异,何者?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吾谓当尔之时,无遗才,无滥举矣,而汝犹云十收六七;况今日之选专归尚书,以一人之鉴照察天下。刘毅所云一史部,两郎中,而欲究竟人物,何异以管窥天而求其博哉!今勋人甚多,又羽林入选,武夫崛起,不解书计,惟可广弩前驱,指踪捕噬而已。忽令垂组乘轩,责以治效,是所谓未曾操刀而使专割。又武人至多,官员至少,设令千人..........

日知录·卷十七

..........论秀士,升之司徒,日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日俊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马,曰进士。司马论迸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禄之。”唐之士及第者未便解褐人仕,史部又复试之。宋虽登第人仕,然亦止簿、尉、令,录榜首才得丞、判,是其用之之严也。宽于取则无遗才,严于用则无幸进。今也不然,其取士止有科举一涂,虽使豪杰之士若屈原、董仲舒、司马相如,杨雄之徒,舍是亦无由而进..........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