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2 / 38页

魏书·列传·卷七

..........有一沙门方云乞斋余食。太兴戏之曰:“斋食既尽,唯有酒肉。”沙门 曰:“亦能食之。”因出酒一斗,羊脚一只,食尽犹言不饱。及辞出后,酒肉俱在。 出门追之,无所见。太兴遂佛前乞愿,向者之师当非俗人,若此病得差,即舍王爵 入道。未几便愈,遂请为沙门。表十余上,乃见许。时高祖南讨在军,诏皇太子于 四月八日为之下发,施帛二千匹。既为沙门,更名僧懿,居嵩山。太和二十二年终。

  子昴,字伯晖,袭。薨。

  子悰,字魏庆,袭。孝..........

佛国记·正文

..........其天寺,扫洒、烧香,然灯供养。至明旦,其灯辄移在佛精舍中。婆罗门恚言:“诸沙门取我灯,自供养佛。”为尔不止。婆罗门于是夜自伺候,见其所事天神,持灯绕佛精舍三币,供养佛已,忽然不见。婆罗门乃知佛神大,即舍家入道。传云:近有此事。绕祗洹精舍有九十八僧伽蓝,尽有僧住处,唯一处空。此中国有九十六种外道,皆知今世,各有徒众,亦皆乞食,但不持钵。亦复求福,于旷路侧立福德舍,屋宇、床卧、饮食,供给行路人及出家人、来去客..........

开元释教录·总录·卷四

..........六年甲辰十月十七日。集义学沙门六百余人。于常安中寺。延请多罗。诵出十诵梵本。罗什译为秦文。三分获二。多罗遘疾奄然弃世。  众以大业未卒而匠人殂往。悲恨之深有踰常痛。次有西域沙门昙摩流支(秦云法乐)弃家入道。偏以律藏持名。以弘始七年秋达自关中。庐山释慧远闻支既善毗尼。希得究竟律部。乃遣书通好曰。佛教之兴先行上国。自分流以来四百余年。

  至于沙门德式所阙尤多。顷西域道士弗若多罗是罽宾人。其讽十诵梵本。..........

开元释教录·入藏录·卷一

.......

  六十一纸。

  上二经十卷同帙。

  维摩诘经二卷(维摩诘说不思议法门之称一名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或三卷)

  五十五纸。

  说无垢称经六卷九十七纸。

  大方等顶王经一卷(一名..........)姚秦三藏罗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维摩诘经二卷(维摩诘讹不思议法门之称一名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或三卷五十五纸)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说无垢称经六卷(九十七纸)唐三藏玄奘译。

......

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十三·传十

..........,济人之急,道之所重也。度人上品《五千文妙经》,行而勤之焉。彦广得金,如其言偿官债,营家业于磵壁。世世八九十,其孙松年入道天台焉。

  ◎宋文才

  宋文才者,眉州彭山县人也。文才初与乡里数人游峨眉山,已及绝顶,偶遗其所赍中..........不碍,或矫身云末,或振袂空中,或仰视日月、下窥星汉。如是复归还旧居,已週岁矣。怀一自此不食,週游人间,与父母话其事,因入道。历诣仙山,更寻灵胜,去而不复返。

  ◎王廓

  布衣王廓,咸通中,自荆渚随船,将遇洞庭。风甚,泊舟..........

清史稿·志·卷四十三

..........沱水在东,上源曰中河,自蓝山入,南屈而东,前河、后河皆流合焉,又西南迳锦田所城。宜迁水出广东连山,西北流注之,西与灵江合。又西北合冯水,今谓之练江水也,至县城东曰东河。西河曰萌渚水,自西南来会,又西北入道州。西南有锦冈巡司、锦田废司。瑶山在县东。新田简。府东南二百八十里。南:七贤、蓝山。西北:舂陵山,与桂阳州宁远县接界。舂水出焉,俗曰乌江水,东南迳夫人山,又南至县城西南为西河水,东河水自东北来注之,又..........

海国春秋·第三十一回

..........各老翁轩窗榭馆内叙谈,二三日间,通园俱相识了。偶步阁后观看,乃系洁净小楼,中悬有榻。问楼役系谁所居,答道:“自楼告成,公命存榻在此。后恐误住,是以悬之。”

  苟谊如系有为而预设也。

  忽见人役奔入道:“辅公自锦屏冈回到园内。”

  苟谊出阁,辅公同骆焘、平无累已到。苟谊趋下行礼,辅公惊扶道:“此地从来未有此礼。”

  平无累却认得系苟谊,向前问道:“老翁若非苟姓?莫行此礼。”

  苟谊道:“正系苟谊..........

海国春秋·第三十四回

..........至彼角。当下,二人遵命,跨于角上,飞剑相还,其疾如风,目不暇瞬。换剑之后,复行跨脊、板角不题。当日尽欢而散。

  却说十六日,余大忠等各集家甲,俱已整齐,共五千余副。诸人皆在大忠府内,只见卫国勃然而入道:“事都反了。昨日樊理奉调帮办,今早我入营去,众将禀参,视诸心腹不见在内,问军政司,云:‘昨晚奉樊爷将令出差去了。首领将官都是樊爷入营拣阅时所定甲乙,今晨补授的。’我问樊理何不相商,尽行变乱?他言:‘谅能使任..........

五灯会元·卷三

..........:“阿那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  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踊跃礼谢。  师事六载后,以受业师老,遽归奉养,乃晦迹藏用,外示痴讷。自撰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法侄玄晏窃出江外,呈马祖。

  祖览讫,告众曰:“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也。”众中有知师姓朱者,相推来越寻访依附,﹝时号大珠和尚。  ﹞师谓曰:“禅客!我不会禅,并无一法可示于人。..........

五灯会元·卷八

..........曰:“学人不会。”师曰:

  “若不会,夏末了,问取曹山去。”师有颂曰:“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今日事,昧却本来人。”又:

  “欲识解脱道,诸法不相到。眼耳绝见闻,声色闹浩浩。”又:“初心未入道,不得闹浩浩。钟声里荐取,鼓声里颠倒。”

  又:“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又:“万法是心光,诸缘唯性晓。

  本无迷悟人,祇要今日了。”延庆传殷禅师潞府延庆院传殷禅师,僧..........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