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2页

宋书·志·卷三十

  五行一

  昔八卦兆而天人之理著,九畴序而帝王之应明。虽可以知从德获自天之祐,违 道陷神听之罪,然未详举征效,备考幽明,虽时列鼎雉庭谷之异,然而未究者众矣。 至于鉴悟后王,多有所阙。故仲尼作《春秋》,具书祥眚..........

旧唐书·志·卷二十七

..........一卷 孙思邈撰。

  《百怪书》一卷

  《祠灶经》一卷

  《解文》一卷

  《占梦书》二卷

  又三卷 周宣撰。

  《玄悟经》三卷 李淳风撰。

  右五行一百一十三部,凡四百八十五卷。

  《投壶经》一卷 郝冲、虞谭法撰。

  《大小博法》二卷

  《皇博经》一卷 魏文帝撰

  《大博经行棋戏法》二卷

  《小博..........

新唐书·志·卷二十四

  五行一

  万物盈于天地之间,而其为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 曰金,五曰土。其用于人也,非此五物不能以为生,而阙其一不可,是以圣王重焉。 夫所谓五物者,其见象于天也为五星,分位于地也为五方..........

宋史·志·卷十四

  ◎五行一

  水上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盈天地之间,无非五行之妙用。人得阴阳五行之气以为形,形生神知而五性动,五性动而万事出,万事出而休咎生。和气致祥,乖气致异,莫不于五行见之。《中庸》:"至诚之..........

宋史·志·卷十五

  ◎五行一

  ○水下

  建隆三年春,延、宁二州雪盈尺,沟洫复冰,草木不华。丹州雪二尺。

  太平兴国七年三月,宣州霜雪害桑稼。

  雍熙二年冬,南康军大雨雪,江水冰,胜重载。

  端拱元年闰五月,..........

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六

..........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其说曰: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

元史·志·卷三

  ◎五行一

  人与天地,参为三极,灾祥之兴,各以类至。天之五运,地之五材,其用不穷,其初一阴阳耳,阴阳一太极耳。而人之生也,全付畀有之,具为五性,著为五事,又著为五德,修之则吉,不修则凶,吉则致福焉,不吉则..........

明史·志·卷四

  ◎五行一(水)

  史志五行,始自《汉书》,详录五行传说及其占应。后代作史者因之。粤稽《洪范》,首叙五行,以其为天地万物之所莫能外。而合诸人道,则有五事,稽诸天道,则有庶徵。天人相感,以类而应者,固不得谓理之所..........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文定何柏斋先生瑭

..........见其不相离,而未察其不可乱也,故立论混而无别。愚窃以为阴之与阳,谓之相依则可,谓之相生则不可。”(右《第九章》)

  或曰:“何谓太极?”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太极也。”“周子之论何如?”曰:“似矣,而实非也。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则固谓太极不外乎阴阳,而阴阳不外乎五行矣。自今论之,水,水也,火,火也,金木水火土之交,变也。土,地也,天安在乎?有地而无天,谓之造化之全,可乎?”一曰:“天太极也,故朱子以上天之载释太..........

三命通会·卷一·原造化之始

..........则可,谓之互藏相生则不可。此言的有见也!

  夫天地未立,道本天地,天地旣立,则太极之理散在万事。由是而五行生焉,五行一、阴阳五,殊二实无余分也。阴阳一太极,精粗本末无彼此也,五行质具於地而气行於天,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水、火、木、金、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盖五行之变至不可穷,然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

  栢齐何子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周子固谓太极不外乎阴阳,阴阳不外乎五行矣!自今论之水水也,火火也,金木水火土之交变也。土地也,天安在乎?..........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