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9页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四十

..........钟磬颇与众音相谐,但罢其增造,仍诏谕修睦。

  知杭州郑回,言镇东节度推官阮逸颇通音律,上其所撰《乐论》十二篇并律管十三,诏令逸赴阙。

  八月,甲寅,宴紫宸殿,初用乐。

  己巳,命李照同修《乐书》。

  辛未,诏:“荐献景灵宫,朝享太庙,郊祀天地,自今同日受誓戒。”始用王曾之言也。

  甲戌,幸安肃门包场阅习战。

  丁丑,内出《景祐乐髓新经》六篇赐群臣。

  己卯,以右谏议大夫、知兗..........

隋书·志·卷十

..........郡公姚察,通直散 骑常侍、虞部侍郎许善心,兼内史舍人虞世基,仪同三司、东宫学士饶阳伯刘臻等 奏曰:“臣闻蒉桴土鼓,由来斯尚,雷出地奋,著自《易经》。邃古帝王,经邦驭 物,揖让而临天下者,祀乐之谓也。秦焚经典,乐书亡缺,爰至汉兴,始加鸠采, 祖述增广,缉成朝宪。魏、晋相承,更加论讨,沿革之宜,备于故实。永嘉之后, 九服崩离,燕、石、苻、姚,遁据华土。此其戎乎,何必伊川之上,吾其左衽,无 复微管之功。前言往式,于斯而尽..........

隋书·志·卷二十七

..........撰,亡。

  《乐论》一卷卫尉少卿萧吉撰。

  《古今乐录》十二卷陈沙门智匠撰。

  《乐书》七卷后魏丞相士曹行参军信都芳撰。

  《乐杂书》三卷

  《乐元》一卷魏僧撰。

  《..........。 其后衰微崩坏,及秦而顿灭。汉初,制氏虽纪其铿锵彭儛,而不能通其义。其后窦 公、河间献王、常山王、张禹,咸献《乐书》。魏、晋已后,虽加损益,去正转远, 事在《声乐志》。今录其见书,以补乐章之阙。

  《春秋经》十一卷吴..........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鸭绿,官军不得入,万顷坐是流于岭外。后会赦得还,拜著 作郎。

  时天后讽高宗广召文词之士入禁中修撰,万顷与左史范履冰、苗神客,右史周 思茂、胡楚宾咸预其选,前后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 等凡千余卷。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 “北门学士”。

  万顷属文敏速,然性疏旷,不拘细节,无儒者之风。则天临朝,迁凤阁舍人。 无几,擢拜凤阁侍郎。

  万顷素与徐敬..........

宋史·志·卷八十二

..........五声不备,岂足以道和而化俗哉?刘诜所上徵声,可令大晟府同教坊依谱按习,仍增徵、角二谱,候习熟来上。"初,进士彭几进乐书,论五音,言本朝以火德王,而羽音不禁,徵调尚阙。礼部员外郎吴时善其说,建言乞召几至乐府,朝廷从之。至是,诜亦上徵声,乃..........肇造玉磬,藏之乐府,久不施用,其令略加磨砻,俾与律合。并造金钟,专用于明堂。"又诏:"《大晟》雅乐,顷岁已命儒臣著乐书,独宴乐未有纪述。其令大晟府编集八十四调并图谱,令刘昺撰以为《宴乐新书》。"十月,臣僚乞以崇宁、大观、政和所得珍瑞名数..........

宋史·志·卷一百五十五

.....

  聂冠卿《景祐大乐图》二十卷

  刘次庄《乐府集》十卷

  《乐府集序解》一卷

  《大周正乐》八十八卷(五代周窦俨订论)

  《蜀雅乐仪》三十卷

  房庶《补亡乐书总要》三卷

  《真馆饮福等》一卷

  蔡攸《燕乐》三十四册

  范镇《新定乐法》一卷

  崔遵度《琴笺》一卷

  李宗谔《乐纂》一卷

  陈康士《琴调》三卷

............

明史·志·卷七十二

..........《三礼编释》二十六卷

  唐伯玉《礼编》二十八卷

  (已上通《礼》。)

  ──右《礼》类,一百七部,一千一百二十一卷。

  湛若水《古乐经传全书》二卷

  张敔《雅乐发微》八卷,《乐书杂义》七卷

  韩邦奇《律吕新书直解》一卷、《苑洛志乐》二十卷

  周瑛《律吕管钥》一卷

  刘绩《六乐图》二卷

  黄佐《礼典》四十卷,《乐典》三十六卷

  何瑭《乐律管见》..........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五

.......

  《乐律》二卷。薛凤祚撰。

  《大成乐律》一卷。孔贞瑄撰。

  《古乐经传》五卷。李光地撰。

  《圣谕乐本解说》二卷,《皇言定声录》八卷,《竟山乐录》四卷。毛奇龄撰。

  《古乐书》二卷。应捴谦撰。

  《李氏学乐录》二卷。李〈王恭〉撰。

  《昭代乐章恭纪》一卷。张廷玉撰。

  《易律通解》八卷。沈光邦撰。

  《乐律古义》二卷。童能灵撰。

  《乐经律吕通解..........

困学纪闻·卷五·仪礼

..........,循环正徵;复以变宫之律,回演清宫。其变徵以变字为文,其变宫以均字为谱。唯清之一字,生自正宫,倍应声同,终归一律。”陈晋之《乐书》谓:二变四清,乐之蠹也。四清之名,起于钟磬二八之文;二变之名,起于六十律旋宫之言,非古制也。朱文公曰:“半律,《通典》谓之..........。太祖患其声高,特减一律,至是又减半律。然太常乐比唐之声犹高五律,比今燕乐高三律,失之于以尺而生律也。”其言皆见于范蜀公《乐书实录》,盖蜀公之笔也。房庶言以律生尺,蜀公谓黄帝之法也。司马公谓:胡、李之律生于尺,房庶之律生于量,皆难以定是非。蔡季通谓..........

避暑录话·卷下

..........谓方响尤甚,与丝竹不协,乃使更造方响,以准诸音,于是第降一律,讫后用之至崇宁云。

  大乐旧无匏土二音,笙竽但如今世俗所用。笙以木刻其本,而不用匏,埙亦木为之,是八音而为木者三也。元丰末,范蜀公献《乐书》,以为言而未及行,至崇宁更定大乐,始具之。旧又无篪,至是亦备。虽燕乐,皆行用。

  国朝馆职、制科及进士第一人试用既有常法,馀皆以大臣荐其所知而无定制。制科既改用策论,而进士第一人与大臣所荐犹循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