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7页

本草纲目·草部·白茅

..........服下。
肺热气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
体虚水肿(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随小便排出。
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身体微胖,汗出如黄 汁)。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小便热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一天服一次。
劳伤尿血。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

金匮要略·卷中·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腹满,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舌痿疑作身痿)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极为难治。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等分

  右二昧,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梔子大黄汤主之。

  梔子大黄汤方

  梔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

四圣心源·卷七·杂病解下·黄疸根原

..........陷,水谷不消,谷气瘀浊,化而为热。瘀热前行,下流膀胱,小便闭涩,水道不利。膀胱瘀热,下无泄路,熏蒸淫泆,传于周身,于是黄疸成焉。

  其病起于湿土,而成于风木。以黄为土色,而色司于木,木邪传于湿土,则见黄色也。或伤于饮食,或伤于酒色..........汗溺输泄,土不伤湿,而木气发达,则疸病不作。阳衰土湿,水谷消迟,谷精堙郁,不能化气,陈腐壅遏,阻滞脾土,木气遏陷,土木郁蒸,则病黄疸

  中气不运,升降失职,脾陷则大便滑溏,胃逆则上脘痞闷。浊气熏蒸,恶心欲吐,恶闻谷气。食则中气愈郁,头眩心烦。此当扩..........

针灸大成·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

.....  疟疾骨节酸痛:魄户百劳然谷。

  疟疾口渴不已:关冲人中间使。

  胃疟,令人善饥,不能食:厉兑胃俞大都。

  胆疟,令人恶寒怕惊,睡卧不安:临泣胆俞期门。

  黄疸,四肢俱肿,汗出染衣:至阳百劳腕骨中脘三里。

  黄疸,遍身皮肤、面目、小便俱黄:脾俞隐白百劳至阳三里腕骨。

  谷疸,食毕则心眩,心中拂郁,遍体发黄:胃俞内庭至阳三里腕骨阴谷。

  酒疸,身目俱黄,心中痛,面发赤斑,小便赤..........

针灸大成·卷六·足太阳膀胱经

..........缓急可也。”

  主偏风半身不遂,心气乱恍惚,心中风,偃卧不得倾侧,汗出唇赤,狂走发痫,语悲泣,心胸闷乱,咳吐血,黄疸,鼻衄,目瞤目昏,呕吐不下食,健忘,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

  督俞:

  六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病在肝。”《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明堂》灸七壮。《素问》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欠。

  主多怒,黄疸,鼻酸,热病后目暗泪出,目眩,气短咳血,目上视,咳逆,口干,寒疝,筋寒,热痉,筋急相引,转筋入腹将死。

......

针灸大成·卷七·任脉

..........利,腹痛,身热,汗不出,翻胃呕吐食不下,腹胀气满,心忪惊悸,时呕血,痰多吐涎,贲豚,伏梁,二虫,卒心痛,风痫,热病,马黄,黄疸,积聚坚大如盘,虚劳吐血,五毒疰不能食。

  巨阙:

  鸠尾下一寸,心之募。《铜人》针六分,留七呼,得气..........,喉猜猜喀脓血,喑不能言,身寒热,颈肿,哮喘,喉中翕翕如水鸡声,胸中气梗梗,侠舌缝青脉,舌下急,心与背相控而痛,五噎,黄疸,醋心,多唾,呕吐,瘿瘤。

  许氏曰:“此穴一针四效。凡下针后良久,先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腹中作..........

针灸大成·卷七·督脉

..........,一名脊俞):

  十一椎下,俯而取之。《铜人》针五分,得气即泻。禁灸,灸之令人腰伛偻。

  主风痫癫邪,黄疸,腹满,不嗜食,五痔便血,温病,积聚,下利,小儿脱肛。

  筋缩:

  九椎下,俯而取之。《铜人》针五分,..........身肿。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哭乍喜,中风口噤,牙关不开。面肿唇动,状如虫行。卒中恶,鬼击,喘喝,目不可视,黄疸马黄,瘟疫,通身黄,口喎噼。灸不及针,艾炷小雀粪大。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即愈。

  兑端:

......

针灸大成·卷七·治病要穴(医学入门)

.....  肝俞:主吐血,目暗,寒疝。

  长强:主痔漏。

  胆俞:主胁满,干呕,惊怕,睡卧不安,酒疸目黄,面发赤斑。

  脾俞:主内伤脾胃,吐泄,疟,痢,喘急,黄疸,食症,吐血,小儿慢脾风。

  三焦俞:主胀满积块,痢疾。

  胃俞:主黄疸,食毕头眩,疟疾,善饥不能食。

  肾俞:主诸虚,令人有子,及耳聋,吐血,腰痛,女劳疸,妇人赤白带下。

  小肠俞:主便血下痢,便黄赤。

  大肠俞:主腰脊..........

针灸大成·卷八·肿胀门(附:红疸黄疸

..........复溜神阙。

  腹胀胁满:阴陵泉。

  遍身肿满,食不化:肾俞(百壮)。

  鼓胀:复溜公孙中封太白水分。

  消瘅:太溪。

  伤饱身黄:章门。

  红疸:百会曲池合谷三里委中。

  黄疸:百劳腕骨三里涌泉中脘膏肓大陵劳宫太溪中封然谷太冲复溜脾俞。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

..........有始即寒湿,从太阳寒水之化,继因其人阳气尚未十分衰败,得燥热药数帖,阳明转燥金之化而为阳证者,即从阳黄例治之。

  七十、夏秋疸病,湿热气蒸,外干时令,内蕴水谷,必以宣通气分为要。失治则为肿胀。由黄疸而肿胀者,苦辛淡法,二金汤主之。

  此揭疸病之由,与治疸之法,失治之变,又因变制方之法也。

  二金汤方(苦辛淡法)

  鸡内金(五钱) 海金沙(五钱) 浓朴(三钱) 大腹皮(三钱) 猪苓(三钱) 白..........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