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4 / 19页

明史·列传·卷一百八十七

..........城人,徙仪真,后又徙余姚。幼警敏好学,能诗。京口王居中,名医也。寿从之学,授《素问》、《难经》。既卒业,请于师曰:“《素问》详矣,多错简。愚将分藏象、经度等为十类,类抄而读之。《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愚将本其义旨..........脉药论诸书,试辄有验。乃尽购古今医书,晓夜研究,自是出而行世,取效若神。其于《内经》、《素问》、《灵枢》、《本草》、《难经》、《伤寒论》、《脉经》、《脉诀》、《病原论》、《太始天元玉册公诰》、《六微旨》、《五常政》、《玄珠密语》、《中藏经》..........

针灸甲乙经·卷八·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

..........胁下满,气逆行,三二岁不已,是为何病?曰∶病名息贲,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难经》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如龟鳖状,久久不愈,发咳逆, 疟,连岁月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肺病传肝,肝当传脾,脾以季夏..........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王不受邪,因留结为积。

  《难经》曰∶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肺病..........

针灸大成·卷三·策

..........娄之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若古之方书,固离娄之规矩,师旷之六律也。故不溯其源,则无以得古人立法之意,不穷其流,则何以知后世变法之弊。今以古之方书言之,有《素问》、《难经》焉,有《灵枢》、《铜人图》焉,有《千金方》、有《外台秘要》焉,有《金兰循经》、有《针灸杂集》焉。然《灵枢》之图,或议其太繁而杂;于《金兰循经》,或嫌其太简而略;于《千金方》,或诋其不尽伤寒之数;于《..........

针灸大成·卷四·南丰李氏补泻

  《图注难经》云:『手三阳,从手至头,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足三阳,从头至足,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足三阴,从足..........病要穴一段,见七卷)!

  补泻一段,乃庐陵欧阳之后所授,与今时师不同。但考《素问》,不曰针法,而曰针道,言针当顺气血往来之道也。又曰:『凡刺者,必别阴阳。』再考《难经图注》及徐氏云:『左与右不同,胸与背有异。』然后知其源流有自。盖左为阳,为升、为呼、为出、为提、为午前、为男子之背;右为阴,为降、为吸、为入、为插、为午后、为男子之腹。所以..........

针灸大成·卷七·任脉

.....

  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胃之募也。《难经》曰:“腑会中脘。”疏曰:“腑病治此。”《铜人》针八分,留七呼,泻五吸,疾出针。灸二七壮,止二百壮。《明堂》日灸.......... 膻中(一名元见):

  玉堂下一寸六分,横量两乳间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难经》曰:“气会膻中。”疏曰:“气病治此。”灸五壮。《明堂》灸七壮,止二七壮,禁针。

  主上气短气,咳逆,噎气..........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七

..........。陆懋修撰。

  《灵枢经集注》九卷。张志聪撰。

  《灵枢悬解》九卷。黄元御撰。

  《素问灵枢类纂》九卷。汪昂撰。

  《灵枢素问浅注》十二卷。陈念祖撰。

  《难经悬解》二卷。黄元御撰。

  《难经经释》二卷。徐大椿撰。

  《金匮玉函经注》二十二卷。张扬俊撰。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二十二卷。魏荔彤撰。

  《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徐彬撰。

  《金匮悬解》..........

清史稿·列传·卷三十七

..........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子应熊,以尚主居京师,多聚奸人,散金钱,交通四方。熙首疏请裁兵减饷,略言:“直省钱粮,半为云、贵、湖广兵饷所耗。就云、贵言,藩下官兵岁需俸饷三百馀万,本省赋税不足供什一,势难经久。臣以为滇、黔已平,绿旗额兵亟宜汰减,即藩下馀丁,亦宜散遣屯种,则势分而饷亦裕。”复疏言:“闽、广、江西、湖广等省官吏,挟赀贸易,与民争利。或指称藩下,依势横行。宜饬严禁。”又言:“近例招民百家送至盛京,得..........

艺文类聚·卷四十九·职官部五

..........元年,孔臧为太常,坐南陵桥坏,衣冠道绝,免。

  《续汉书》曰:太常卿,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赏罚,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

  华峤《后汉书》曰:刘恺为太常,论议常引正大义,诸儒为之语曰:难经伉伉刘太常。

  《东观汉记》曰:桓荣为太常,上幸太常府,荣东面坐,设九宾会,子郁,以明经,复为太常。

  应劭《汉官》曰:周泽为太常,斋有疾,其妻怜其年老被病,闚内问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吏争..........

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针灸失传论

..........随其经气,徐内而疾出,即按其为补。其法多端。今则转针之时,以大指出为泻,搓入为补,此四失也。纳针之后,必候其气。刺实者,阴气隆至乃去针;刺虚者,阳气隆至乃出针。气不至,无问其数,气至即去之,勿复针。《难经》云∶先以左手压按所针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来如动脉之状,顺而刺之。得气因推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今则时时转动,俟针下宽转,而后出针,不问气之至与不至,此五失也。凡针之深浅,随时不同。..........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耶?经谓肾开窍于耳,脱精者耳聋,盖初则阳火上闭,阴精不得上承,清窍不通,继则阳亢阴竭,若再以小柴胡汤直升少阳,其势必至下竭上厥,不死何待!何时医悉以陶氏六书,统治四时一切疾病,而不究心于《灵》《素》《难经》也哉!瑭于温病六、七日以外,壮火少减,阴火内炽耳聋者,悉以复阴得效,曰宜复脉辈者,不过立法如此,临时对证,加减尽善,是所望于当其任者。

  四、劳倦内伤,复感温病,六、七日以外不解者,宜复脉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