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2 / 50页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雀五色,奋翼而鸣。此兒必文藻焕烂,声名播于 天下。雀形既小,禄位殆不高。”及长,博闻强记,下笔成章。乡人高孝基有知人 之鉴,每谓人曰:“崔信明才学富赡,虽名冠一时,但恨其位不达耳!”

  大业中,为尧城令。窦建德僭号,欲..........初,有诏追复苾、閟官位。

  福畤,天后朝以子贵,累转泽州长史,卒。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见苾与苏味道,谓人曰:“二子亦当 掌铨衡之任。”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

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文庄邹东廓先生守益

..........:“这便是大公顺应。”门人疑之,先生曰:“他却是日用不知的。若有事恼起来,便失这心体。”所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是箇真圣人,真正大公顺应,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的。

  一友谓“知人最难”。先生擘画一“仁”字,且曰:“这箇仁难知,须是知得这箇仁,才知得那箇人。”是友骇问,先生曰:“唯仁人能好人,能恶人。”是友悚然。

  有问“仁体最大,近已识得此体,但静时与动时不同,似不能不息”。曰:“尔所见..........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文庄罗整菴先生钦顺

..........然也。《大传》所谓天下之至精,即天性之真也;天下之至神,即明觉之自然也。《大雅》所谓有物有则,即天性之真也;好是懿德,即明觉之自然也。诸如此类,其证甚明。孔子尝言“知道、知德”,曾子尝言“知止”,子思尝言“知天知人”,孟子尝言“知性知天”,凡知字皆虚,下一字皆实,虚实既判,体用自明,以用为体,未之前闻也。

  来书格物工夫,惟是随其位分,修其实履,虽云与佛氏异,然於天地万物之理,一切置之度外,更不复讲,则无以达夫一..........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下·忠烈黄石斋先生道周

..........,当其用力,只是本色,一日变化,皆不自知。江水就下,河源出山,匹夫厉志,星蜺变天,此事岂人思想所到?释、老只是不学,无尊道工夫,便使后来譸张为幻。如当时肯学,践迹入室,岂得贻害至於今日?

  问:“不知人在敦化中间,抑在川流里去?”某云:“如此问亦希奇。察天察地,不碍飞跃,是敦化上事;鸟以空为实,鱼以水为空,是川流上事也。圣人以天地观身,以事业观天地作用。凡世间有形象者,都是吾身文字,有文字者,都是吾身文..........

明儒学案·东林学案·文介孙淇澳先生慎行

..........,穷古今,贯幽明,洞天地,不过若民情日用之在目前,最是了了,又何不先知?

  道者至诚知之,人人亦可以与知之者也。非知人所不能知,而以为异也。人不共知,便知到极头,终是有隔碍处。(以上《先觉辨》)

  《大学》一书,无非格物也,岂必另言..........言,惟我能以人之心为人,方能以我事人之心为道。未有远於事父而可言子者也,未有远於事君而可言臣者也。道由我,不睹不闻处戒慎,知人心即道。不见几微间隔,方为不远。《大学》说为人君,为人臣,为人父,为人子,与国人交,详言人者,见仁敬孝慈信,非我自为也,是..........

老子想尔注·正文

..........溢也。“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王侯承先人之後。既有名,当知止足,不得复思高尊强求也。“知止不殆。”诸知止足,终不危殆。“譬道在天下,犹川谷与江海。”道在天下,譬如江海,人一心志道,当如谷水之欲归海也。

  “知人者智。”知平他人善恶,知不合道德,道人但当自省其身,令不陷於死地,勿平他人也。“自知者明。”如此甚明矣。“胜人有力。”好胜人者,但名有力也。“自胜者彊。”自修身行善胜恶,此乃彊也。“知足者富。”道与谦也。“彊行有志。..........

呻吟语·卷五·书集·治道

..........与说绽唇舌,浑如醉梦。

  兵士二党,。近世之隐忧也。士党易散,兵党难驯,看来亦有法处。我欲三月而令可杀,杀之可令心服而无怨,何者?罪不在下故也。

  或问:“宰相之道?”曰:“无私有识”。“冢宰之道?”曰:“知人善任使。”

  当事者,须有贤圣心肠,英雄才识。其谋国忧民也,出于恻怛至诚;其图事揆策也,必极详慎精密、踌蹰及于九有,计算至于千年,其所施设,安得不事善功成、宜民利国?今也怀贪功喜事之念,为孟浪苟且之..........

五灯会元·卷十六

..........,留止十年,因读华严论有省。后游庐山,道价日起。由归宗而迁圆通。

  仁庙闻其名,皇佑初,诏住十方净因禅院。师称目疾,不能奉诏。有旨令举自代,遂举大觉琏应诏。及引对,问佛法大意称旨。

  天下贤师知人也。僧问:“祖刹重兴时如何?”师曰:“人在破头山。”曰:

  “一朝权在手。”师便打。

  百丈映禅师法嗣慧因怀祥禅师临安府慧因懹祥禅师,上堂:“南山高,北山低。日出东方夜落西。

  白牛上树觅不得,乌鸡入水..........

避暑录话·卷上

..........》合,是镐方起家,何能及瑱?而张垍兄弟自京师陷即从禄山,未尝见明皇,亦何为复荐瑱?史于瑱事缪误如此,则镐之失无足怪,昕亦可谓知人矣。昕本笃厚长者,造次不失臣节,此二事尤奇特,恨史不能表出之。天下多士,左右近臣皆能为国得将相如昕,乱何足平也?

.........不从公。然公于晦叔则忘其嫌隙,于温公则忘其议论,于荆公则忘其学术,不如是,安能真见三公之为宰相耶?世不高公能荐人,而服其能知人,茍一毫有蔽于中,虽欲荐之,亦不能知也。

  东方朔始作《答客难》,虽扬子云亦因之作《解嘲》,此由是《太玄》、《法..........

避暑录话·卷下

..........州之贬,作《憎蝇赋》,晚以濮庙事,亦厌言者屡困不已,又作《憎蚊赋》。苏子瞻扬州题诗之谤,作《黠鼠赋》。皆不能无芥蒂于中,而发于言,欲茹之不可,故惟知道者为能忘心。

  赵康靖公初名禋,直史馆黄宗旦名知人,一见公曰:“君他日当以笃厚君子称于世。”因使改名约。已而忽梦有持文书示之若公牒者,大书“赵概”二字,初弗悟,既又梦有遗之书者,题云“秘书丞通判汝州赵概”,始疑其或谕己,乃改后名。后六年登科,果以秘书丞通判海州,..........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