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2 / 7页

百家姓·刘

..........辑有《保寿堂经验方》四卷,另刻有《伤寒六书》、《幼科类萃》等书。
  49.刘纯:(135?-1418)字宗厚,明初著名医学家。(祖籍吴陵,即今江苏泰县、如皋一带。)著作有《医经小学》、《太素脉诀》、《玉机微义》、《杂病治例》等
  50.刘俊:明代画家,作品有《雪夜访普图》.
  51.刘显:(1515一1581)本姓龚,字惟明,江西南昌人。明抗倭名将。行伍出身,官副千户,后任浙江都司参将,于浦口冈下大败倭寇,迁副总兵。又尽歼刘家庄倭寇..........

濒湖脉学·四言举要

.........  阳动汗出,阴动发热,为痛为惊,崩中失血。
  虚寒相搏,其名曰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
  阳盛则促,肺痈阳毒,阳盛则结,症痂积郁。
  代则气衰,或泄脓血,伤寒心悸,女胎三月。

  濒湖脉学杂病脉象

  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凶吉可推。
  中风浮缓,急实则忌,浮滑中痰,沉迟中气。
  尸厥沉滑,卒不知人,入脏身冷,入腑身温。
  风伤于卫,浮缓有汗;寒伤于营,浮紧无汗;
  暑伤..........

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鼓胀根原

  鼓胀者,中气之败也。肺主气,肾主水,人身中半以上为阳,是谓气分,中半以下为阴,是谓水分。气盛于上,水盛于下,阴阳之定位也。而气降则生水,水升则化气,阴阳互根,气水循环。究其转运之枢,全在中气。中气一败,则气不化水而抑郁于下,是谓气鼓;水不化气而泛滥于上,是为水胀。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气盛,故如雾露之空濛。下焦水盛,故如川渎之注泻。而气水变化之原,出于中焦。中焦者,气水之交,气方升而水方降,水欲成气,气欲成水,气水未分,故其形如沤。

.....

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泄利根原

  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谷入于胃,脾阳升磨,精华归于五藏而化气血,糟粕传于大肠而为大便。水入于胃,脾阳消克,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小便。水入膀胱而不入大肠,而后糟粕之后传者,不至于滑泄。水之消化,较难于谷,阳衰土湿,脾阳陷败,不能蒸水化气,则水谷混合,下趋二肠,而为泄利。

  谷贮于大肠,水渗于膀胱,而其疏泄之权,则在于肝。今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则乙木疏泄之令,不行于膀胱而行于大肠,是以泄而不藏也。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寒则生气不旺,而湿土郁陷,又复遏其..........

针灸大成·卷一·针道源流

..........,以至导引养生之要,无不周悉。曰千金者,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议者谓其未知伤寒之数。

  《千金翼方》三十卷,孙思邈掇拾遗帙,以羽翼其书。首之以药录,次之以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辟谷、退居、补益、杂病、疮痈、色脉、针灸,而禁术终焉。

  《外台秘要》,唐王焘在台阁二十年,久知弘文馆,得古方书千百卷,因述诸症候,附以方药、符禁、灼灸之法,凡一千一百四门。天宝中出守房陵、及大宁郡,故名焉。

  《..........

针灸大成·卷四·南丰李氏补泻

..........右,三九二十七数,得气向前,推转内入,以大指弹其针尾,引其阳气,按而提之,其气自行,未应再施,此龙虎交腾法也。

  杂病单针一穴,即于得气后行之,起针际行之亦可。通而取之。通者通其气也,提插之后用之。如病人左手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九数,却扳..........窦、徐二氏,能因遗文,以究其意,俾来学有所悟,而识其梗概,括为四段,聊为初学开关救危之用,尚期四方智者裁之(此补泻一段,其杂病穴法一段,见三卷。十四经穴歌一段,见六、七卷。治病要穴一段,见七卷)!

  补泻一段,乃庐陵欧阳之后所授,与今时师..........

针灸大成·卷八·续增治法

..........而痊者,神医之诊也。设脉浮洪,汗如油,喘不休,体不仁,越人岂能治哉?

  以上见刘氏伤寒治例。

  杂病

  风:大率主血虚气虚,火与湿多痰。

  中风:神阙风池百会曲池翳风风市环跳肩髎皆可灸之以疏风,针.....

  癞:感天地间杀厉之气,声哑者难治。针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疙塔上,亦去恶血。

  以上见刘氏杂病治例。

  疮疡;

  河间曰:“凡疮疡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少,俞穴远近。从背出者,当从太阳五穴..........

肘后备急方·序·华阳隐居《补阙肘后百一方》序

..........外,已似难值。况穷村迥野,遥山绝浦,其间枉夭,安可胜言?方术之书,滚动条徒烦,拯济殊寡,欲就披览,迷惑多端,抱朴此制,实为深益。然尚阙漏未尽,辄更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于杂病单治,略为周遍矣。昔应璩为百一诗,以箴规心行。今余撰此,盖欲卫辅我躬。且《佛经》云,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辄有一百一病,是故深宜自想,上自通人,下达众庶,莫不各加缮写,而究括之。余又别撰效验方五卷,具论诸..........

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产后宜补宜泻论

  朱丹溪云:“产后当大补气血,即有杂病,从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张景岳云:“产后既有表邪,不得不解;既有火邪,不得不清,既有内伤停滞,不得不开通消导;不可偏执。

  如产后外感风寒,头痛身热,便实中满,脉紧数洪大有力,此表邪..........

扁鹊心书·序·奏玉帝青辞

..........世理道之神书,救人之秘典哉。)后世仲景采《内经》外感风寒之旨,附以己见,定立方法,及采杂证七十余条,集为《伤寒》、《金匮》。后之学人,咸遵守莫敢移易。殊不知伤寒既有多证,《内经》自然该载,何必牵扯种种杂病,以为伤寒,误人不少(果能遵循仲景之法,岂有误人。

  惟后学不明其旨,妄为注解,各执己见,未免穿凿,希冀立名,遗讹后世,将为仲景之功臣,实为仲景之罪人。

  千百年来,明伤寒法者有几人哉)。嗣后..........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