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7页

隋书·志·卷二十九

..........方》四十卷见三卷。梁有《阳眄药方》二十八卷,《夏侯氏药方》 七卷,《王季琰药方》一卷,《徐叔响杂疗方》二十二卷,《徐叔响杂病方》六卷, 《李譡之药方》一卷,《徐文伯药方》二卷,亡。

  《胡洽百病方》二卷梁有《治卒病方》一卷;《徐奘要方》..........徐嗣伯落年方》三卷梁有《徐叔响疗脚弱杂方》八卷,《徐文伯辨脚弱方》 一卷,《甘浚之疗痈疽金创要方》十四卷,《甘浚之疗痈疽毒惋杂病方》三卷, 《甘伯齐疗痈疽金创方》十五卷。亡。

  《陶氏效验方》六卷梁五卷。梁又有《疗目方》五卷,《甘浚之疗耳眼..........

旧唐书·志·卷二十七

.......... 范汪方,尹穆撰。

  《胡居士方》三卷 胡洽撰。

  《刘涓子男方》十卷 龚庆宜撰。

  《疗痈疽金疮要方》十四卷 甘浚之撰。

  《杂疗方》二十卷 徐叔和撰。

  《体疗杂病方》六卷 徐叔和撰。

  《脚弱方》八卷 徐叔向撰。

  《药方》十七卷 秦承祖撰。

  《疗痈疽金疮要方》十二卷 甘伯齐撰。

  《杂药方》十二卷 褚澄撰。

  《效验方》..........

新唐书·志·卷四十九

..........寒卒病论》十卷

  《阮河南方》十六卷阮炳。

  尹穆纂《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卷范注。

  《胡居士治百病要方》三卷胡洽。

  徐叔向《杂疗方》二十卷

  又《体疗杂病方》六卷

  《脚弱方》八卷

  《解寒食方》十五卷

  《阮河南药方》十七卷

  褚澄《杂药方》十二卷

  陈山提《杂药方》十卷

  谢泰《黄素方》二十五卷 ......

宋史·志·卷一百六十

..........  《婴孩方》十卷

  黄汉忠《秘要合炼方》五卷

  《针眼(一作"眼针")钩方》一卷

  穆昌绪(一作"叔")《疗眼诸方》一卷

  《孩孺(一作"婴孩")杂病方》五卷

  朱傅《孩孺明珠变蒸七疳方》一卷

  《小儿秘录集要方》一卷

  《延龄秘宝方集》五卷

  《录古今服食导养方》三卷

  《服食神秘方》一卷

.....

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杂病

  病不过内外感伤,而杂病之传变,百出不穷。感伤者,百病之纲,百病者,感伤之目。譬如水火,源本则合,支派攸分,虽殊途而同归,实一致而百虑。

  先圣既往,此道绝传,博考方书,乖讹万状。纵身若松柏,未必后凋,况资如蒲柳,动辄零谢。申之以杂病之侵凌,益之以群工之毒药,真轻尘之栖弱草,朝露之落薤上矣。

  痛昔亲从凋亡,手足伤毁,荒草颓坟,烟笼雾锁。感念存殁,情何可言,作杂病解。

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便坚根原

..........杯。胃热,加芒硝、大黄。精液枯槁,加天冬、龟胶。

  肉苁蓉汤

  肉苁蓉三钱 麻仁三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煎一杯,温服。

  治阳衰土湿,粪如羊矢者。

  凡内伤杂病,粪若羊矢,结涩难下,甚或半月一行,虽系肝与大肠之燥,而根缘土湿。以脾不消磨,谷精堙郁而化痰涎,肝肠失滋,郁陷而生风燥故也。法宜肉苁蓉滋肝润肠,以滑大便。一切硝、黄、归、地、阿胶、龟板、天冬之类,寒胃..........

针灸大成·卷三·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杂病随症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

  根结标本理玄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

  伤寒一日太阳风府,二日阳明之荥,三日少阳之俞,四日太阴之井,..........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七

..........丙撰。

  《升降秘要》二卷。赵学敏撰。

  《经络歌括》一卷。汪昂撰。

  《脉诀汇辨》十卷。李延是撰。

  《脉理求真》一卷。黄宫绣撰。

  《释骨》一卷。沈彤撰。

  《杂病源流》三十卷。沈金鼇撰。

  《温证语录》一卷。喻昌撰。

  《广温热论》五卷。戴天章撰。

  《温热论》一卷。薛雪撰。

  《瘟疫传症汇编》二十卷。熊立品撰。

  《温疫条辨摘..........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八十九

.....  其后有戴天章、余霖、刘奎,皆以治瘟疫名。

  天章,字麟郊,江苏上元人。诸生。好学强记,尤精於医。所著伤寒、杂病诸书,及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凡十馀种。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谓瘟疫之异於伤寒,尤慎辨於见证之始。辨气、辨色、辨舌、辨神..........医醇賸义,附方论。大旨谓常病多,奇病少,医者执简,始能驭繁,不可尚异。享盛名数十年,家以致富,子孙皆世其业。伯雄所著,详於杂病,略於伤寒,与懋修、澍宗旨并不同。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用附载焉。

  清代医学,多重考古,当道光中,始译..........

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医学渊源论

..........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药之理。医学从此大备。然其书讲人身脏腑之形,七情六淫之感,与针灸杂法为多,而制方尚少。至伊芳有汤液治病之法,然亦得之传闻,无成书可考。至刻苦鹊、仓公,而汤药之用渐广。张仲景先生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遂为千古用方之祖。而其方,亦俱原本神农、黄帝之精义,皆从相传之方,仲景不过集其成耳。自是之后,医者以方药为重,其于天地阴阳,经络脏腑之道,及针灸杂术,往往不甚考求。而治病之法,从此..........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