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2 / 14页

太平广记·卷九十三·异僧七

..........定?”答曰:“此非罗什所得,斯乃宋孝武帝征扶南获之。昔佛灭后三百年中,北天竺大阿罗汉优婆质那,以神力加工匠,后三百年中,凿大石山,安置佛窟,从上至下,凡有五重,高三百余尺。请弥勒菩萨指挥,作檀室处之。玄奘师传云,百余尺;圣迹记云,高八丈。足趺八尺,六斋日常放光明。其初作时,罗汉将工人上天,三往方成。第二头牛头旃檀,第三金,第四玉,第五铜像。凡夫今见,止在下重,上四重闭。石窟映彻,见人脏腑。第六百年,有佛柰..........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

..........不肯再留,那时只道恼了我们性子,扳留不住。自家只好忙乱,那个还来议我们的背后不成?”天师道:“有理,有理。他既十分敬重我们,料不敢拿我们破绽,只是老着脸皮做便了。”商量已定。

  次日,县令到祠请祈雨。天师传命:就于祠前设立小坛停当。天师同女巫在城隍神前,口里胡言乱语的说了好些鬼话,一同上坛来。天师登位,敲动令牌;女巫将着九坏单皮鼓打的厮琅琅价响,烧了好儿道符。天师站在高处,四下一望,看见东北上微微有些云..........

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文恭罗念菴先生洪先

..........,动而有信,慨然曰:“嗟乎,不履斯境,疑安得尽忘乎!”于是著录曰《困辨》,以明寂感之故。归质之友人,友人或然或否,或正以师传曰:“阳明子所谓良知不类。”往岁癸卯,洪先与洛村黄君闻先生言必主于寂,心亦疑之。后四年丁未,而先生逮,送之境上,含涕与诀..........,先生曰:“嘻,吾自胜之,无苦君辈也。”其容翛然,其气夷然,其心渊然而素,自是乃益知先生,遂为辨曰:“先生于师传如何,吾未之知,请言吾所试。昔者闻良知之学悦之,以为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吾惟即所感以求其自然之则,其亦庶乎有据矣。已而..........

开元释教录·总录·卷九

..........辩惑论。宾主酬答剖析稽疑。文出于智府义在于心外。如斯答对非此而谁。可谓龙猛更生马鸣再出。权文学□斯论已。众疑顿遣顶戴遵行。此虽一时之酬答。寔为万代之龟镜也。法师兼有文集行于代焉。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右一部十卷其本见在沙门释慧立。本名子立。天皇改为慧立。俗姓赵氏。天水人也。远祖因官徙寓新平。故为豳(今改为邠)人焉。爰祖及父俱驰高誉。立即隋秘书郎毅之第三子也。生而岐嶷有弃俗之志。年十五贞观三年出..........

开元释教录·别录·卷三

..........藏鸠摩罗什译(拾遗编入单本)

  提婆菩萨传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拾遗编入单本)

  婆薮槃豆法师传一卷(此曰天亲)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拾遗编入第二译两译一阙)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一卷..........不拜俗议六卷大唐弘福寺沙门释彦悰撰(出内典录新编入藏)

  上二集九卷同帙。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一帙。

  大唐西太原寺沙门释慧立等撰(新编入藏)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大唐三藏义净撰..........

开元释教录·入藏录·卷二

..........三宝感通录)九十七纸。

  集沙门不拜俗议六卷九十七纸。

  上二集九卷同帙。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一帙)一百七十纸。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三十五纸。

  法显传一卷(亦云历游天竺传)二十.....  集沙门不拜俗仪六卷(九十七纸)唐沙门释彦琮撰。

  上二集九卷同帙。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一帙一百七十纸)唐释慧立等撰。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三十五纸)唐义净撰。

  法显..........

云笈七签·道教经法传授部·卷一

..........。一云宫中用,字也。

  第二十六代宫户户授八十人。无可传者,治法遂绝。户入南岳及天台山,经八十五年。世绝仙人,正道不继。

  老君念其功修之徒,再降庐山,敕左元放授施存、葛玄,令继代为仙官世祖,师传仁人者也。

  第二十七代施存存授七十人。但皆地仙耳。唯同学葛玄继代。

  第二十八代葛玄玄授十九人。唯三人系代:张秦、仇真、李用别出。

  第二十九代尹思太上老君差紫衣使者下命于庐山,授五人更..........

困学纪闻·卷二十·杂识

..........》。若迎真、奉真、崇真之类,在祠宫者非一。其末也,目女冠为女真,遂为乱华之兆。

  张文潜云:“尝读《宣律师传》,有一天人,说周穆王时,佛至中国。与《列子》所载,西极化人之事略同。不知寓言耶?抑实事也?”愚谓:此释氏剽袭《列..........子》之言,非实事也。

  垂老抱佛脚,孟东野《读经诗》也。

  东坡《宸奎阁碑铭》:神耀得道,非有师传。出《八师子经》: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梵志来诣佛所,质疑曰:“佛所事者何师?”佛曰:“吾前世师,其名难数。吾今自..........

绣云阁·第六十九回

..........数日,三缄曰:“恋一地以为安,终非成道之器,不如前往。”徒众得命,各肩行李,又奔途程。复礼子见之,化一平常道士,在前候着。三缄至,揖而询曰:“道士何往?”复礼子曰:“明日吾师在万壑峰上万壑庵中传道耳。”三缄曰:“尔师传道,可许外来道士一听否?”复礼子曰:“大道为公,焉有不许?”三缄曰:“尔师果能不分彼此,吾亦愿往焉。”道士曰:“如是,速随吾来!”及至,复礼子将三缄诸徒安顿一所,乃导三缄入内,参见清虚。清虚曰:“尔知吾否?吾乃清虚真..........

绣云阁·第九十九回

..........如是,则机无可泄矣,诸子又乌能知之?”即于是日命狐疑前去遍传诸子,齐至万福楼。不一时,弟子等尽行得到,侍立两旁。三缄曰:“师传尔等来此无别,因尔等大道有得一二步,二三步者。尚未知之精而习之熟。自明日始,可三人为一班,来此楼中,问道之所已得、所将习与..........,忽来一虎,色黑毛深,舞爪张牙,阻着去路。三缄暗想:“此地又非野荒,为何有虎当道乎?是必妖庳化来以试吾者。

  师传变化之法,吾且试之。”于是扭身化作猎士,手持铼叉一柄,直刺黑虎。黑虎将躯躲过,举爪以抓猎士。猎士一叉横刺,正中虎腰。虎..........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