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355首

回波乐 其五

唐代王梵志

凡夫有喜有虑,少乐终日怀愁。
一朝不报明冥,常作千岁遮头。
财色□(陈补「只」字)缘不足,尽夜迁掮规求。
如水流向东海,不知何时可休?

回波乐 其六

唐代王梵志

不语谛观如来,逍遥独脱尘埃。
合眼任心树下,跏趺端坐花台。
不惧前后二际,岂著水火三灾。
只劝⑴遣荣静坐,莫恋妻子钱财。
称体宝衣三事,等(任录作「葬」)身锡杖一枚。
常持智慧刀剑,逢者眼目即开。

回波乐 其七

唐代王梵志

法性本来常存,茫茫无有边畔。
安身取舍之中,被他二境回换。
敛念定(任录作「之」)想坐禅,摄意安心觉观。
木人机关(任录作「挟开」)修道,何时可到彼岸?
忽悟诸法体空,欲似热病得汗。
无智人前莫说,打破君头万段。

回波乐 其八

唐代王梵志

隐去来,寻空有,空有毕竟两无名,二境安心欲何守?
不长不短鉴空心,若(任录作「君」)见空心还是有。
空有俱遣法无依,智者融心自安偶。
隐去来,勿浪波波走。

回波乐 其九

唐代王梵志

隐去来,隐去游朝市。
不离烦恼原,无希真妙理。
对境息贪痴,何假求高士?
是非不二见,法界同昆季。
隐去来,大乐无基(项疑「机」)止。

回波乐 其一

唐代王梵志

回波尔来时六大(均从任校)贼,不如持心断惑。
纵使诵经千卷,眼里见经不识。
不解佛法大意,徒劳排文数黑。
头陀兰若精进,希望后世功德。
持心即是大患,圣道何由可克。
若悟生死之(任校作「如」)梦,一切求心皆息。

诗 其七

唐代王梵志

嗟世俗难有,为住烦恼处。
尘危三业障,心造恒游生死因。
不觉四蛇六贼藏身内,贪痴五欲竞相催。

诗 其六

唐代王梵志

俗人道我痴,我道俗人呆。
两两相排拨,喽啰不可解。
世人重荣华,我心今已罢。
惟有如意珠,撩渠不肯买。
耽浮五欲乐,几许难开解(任录此下别作一首。)。

诗并序 其一百十四

唐代王梵志

若言馀浪语,请君看即知。
回头面北卧,寸步更不移。
终身不念食,永世不须衣。
此名无常住,垂⑴人辄得知。

诗并序 其一百十五

唐代王梵志

愚夫痴杌杌,常守无明窟。
沉沦苦海中,出头还复没。
顶戴神灵珠,随身无价物。
二鼠数相侵,四蛇推(项校「摧」)命疾。
似露草头霜,见日一代毕。
更愚丸⑴风吹,彼此俱无匹。
贮得满堂金,知是谁家物⑵。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