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375首

读寸心楼诗题赠顾剑峰(甲申)

清代陈沆

忽然春风扇阳和,忽然朔雪生懔慄。
忽然白雨冱阴寒,忽然青天行杲日。
万变都从笔头出,世间那有如此笔。
唐之李太白,宋之苏东坡。
并两才人穷探力索不到处,剑峰居土乃能一笔挽起万古不竭滔滔波。
古人拘拘绳墨守,创峰诗胆大如斗。
天难为巧地不奇,一气驱将日月走。
有时心细如游丝,春云一缕出岫时。
少焉变幻无端倪,卷之舒之靡不宜。
江城落叶山满屋,把君诗向秋林读。
恍如坐我匡庐峰,吸取屏风九面绿。
恍如载我南海船,手抱明星波底浴。
恍如醉我洞庭酒,水仙歌罢山鬼哭。
读君诗,为君吟,君有源头我替寻。
非仙亦非鬼,非古亦非今。
从来传真不传伪,区区恃此冰不能寒火不能爇一片诗中心。
贱子为诗颇不少,南披衡云北海岛,兴来气欲吞庾鲍。
今见先生行若遗,精神飞出八极表。
眼中但有天之青,高视翻嫌五岳小。
又闻剑峰剑入神,一条紫气长绕身。
何时为我回旋舞,剑耶诗耶两莫分。

吊屈左徒 其一 (甲申)

清代陈沆

一掬灵均泪,沅湘不尽流。
水仙朝踏月,山鬼夜鸣秋。
卜肯从詹尹,言难结蹇修。
西风吹木叶,日莫使人愁。

吊屈左徒 其二 (甲申)

清代陈沆

娥眉遭嫉妒,遗恨满三闾。
窈窕君思我,婵媛女詈予。
自怜初服美,谁使旧交疏。
悃款心如石,彭咸誓所居。

吊屈左徒 其三 (甲申)

清代陈沆

愁生江北渚,望断国东门。
此度谁能改,相思未敢言。
九歌存变雅,千古泣沈冤。
瘦骨莹如玉(本扬子。),蛟龙不敢吞。

吊屈左徒 其四 (甲申)

清代陈沆

天远何须问,魂归或有知。
纷纷荃蕙服,翼翼凤凰旂。
往日真堪惜,回风祗自悲。
至今小儿女,流涕拜神祠。

九日西城登高(甲申)

清代陈沆

如此风光不是家,登临独自忆天涯。
一千里外人如寄,重九尊前菊又花。
湖水白摇飞雨过,荻林红飐夕阳斜。
醉中满插茱萸帽,遮莫狂吟笑孟嘉。

观钱璞斋三厅图稿题后(甲申)

清代陈沆

先生家世住钱塘,忠孝遥传武肃王。
千载华封沈铁券,廿年薄宦滞潇湘。
功名落拓翻成累,五十弃官等閒事。
错被人呼老画师,江山笔墨供游戏。
朅来为客洞庭边,尽捲湖光到壁间。
閒把三厅图示我,卷中剩有战场烟。
忆昔苗民负深阻,壶头关外夕烽举。
傅侯健者功最多,七纵七擒兼剿抚。
今皇午夜盼红旗,露布驰归雨洗师。
手诏傅侯图险隘,要令疆界一华夷。
先生时在莲花幕,大笔淋漓欣有托。
匹马行看化外天,关山粉本胸中拓。
归来意匠剧经营,犵鸟獞花各写生。
亥豕溪从云外落,辰龙塞倚日边明。
往时峒口飞鸢匿,此日康庄环井邑。
半壁南天奉圣朝,聚米抟沙无此笔。
图成飞奏五云间,天子亲披屡颔颜。
阶下野苗观舞羽,殿前春宴贺平蛮。
傅侯好土甘如肉,欲把姓名题荐牍。
先生耻以画干人,橐笔还归江上屋。
祗今头白已成翁,妙墨难医八口穷。
閒写甘蕉听夜雨,偶描落叶吊秋风⑴。
傅侯死后穷转剧,寻常那肯留真迹。
旧稿封题不忍看,曾是平原门下客。

白莲花(甲申)

清代陈沆

濯濯夭姿水一方,秋风吹送满湖凉。
烟波淼淼花如梦,露夜亭亭月有香。
偏向淤泥完素质,不施粉黛俨明妆。
清吟一洗尘中眼,采得琼英孰寄将。

九日同剑峰黄谷原秦芝庭平耕年黄鹤楼登高 其一 (甲申)

清代陈沆

三载不登黄鹤楼,到来洗尽古今愁。
江声乱捲千帆雨,雁影孤飞一笛秋。
青草尚留鹦鹉恨,碧山长忆凤凰俦。
似闻下界閒儿女,说是群仙在上头。

九日同剑峰黄谷原秦芝庭平耕年黄鹤楼登高 其二 (甲申)

清代陈沆

自从崔颢题诗后,冷落江山七百年。
剩有登临如此客,无端会合岂非天。
夕阳影里留僧话,黄叶声中到酒船。
世事总如云变幻,何论富贵与神仙。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陈沆简介

陈沆

陈沆(hàng)(1785~1826)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