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60首

仰接笋峰不得上

明代钟惺

亦识险将尽,到时心自宽。
断连无百尺,俯仰若千盘。
自叹来偏晚,非关上独难。
却思登岱日,垂手步层峦。

再过锡山访邹彦吉先生

明代钟惺

归帆犹带别时霜,道路无多计日长。
游尽未残山雪影,到迟堪待涧梅香。
念余寒夜舟何处,对此良朋水一方。
但记去来皆见月,中间阴霁亦相忘。

宵步浮山石廊引烛题壁

明代钟惺

古人负奇情,题岩必幽独。
岂以山水心,取供人耳目。
众游或失之,冥讨须执烛。
天风醉花鸟,此语无人读。

飞云岩

明代钟惺

吾闻山出云,岩则云之室。
兹岩云所为,云与山为一。
山云老亦坚,浮者化而实。
初至怯空游,梯磴乃历历。
下上于其间,步步可游息。
石以云为神,云以石为质。
石飞云或住,动定理难诘。
草树过泉声,寻之莫可觌。

钦山渔仙洞寻龙君御所住观其刊凿之迹

明代钟惺

楚人事黔役,能无山水情。
所得乃在楚,特以黔为名。
如彼蜀三峡,其险半于荆。
陆行问桃源,灵奥寄水程。
所以起辰州,三日聊舟行。
穿石望而足,水心恨未停。
晚泊钦山下,获与幽愿并。
静者领斯山,意匠妙经营。
搜抉毕智勇,虎穴不得宁。
颇负康乐才,要与陵谷争。
灵怪为之逊,吏民乃不惊。
停舟山雨内,舟停山亦晴。
榱桷与岩峦,左右烟中生。
屈曲行螺中,子所谓瓮城。
往往意所息,辄值隙之平。
数折圣珠洞,兽迹所纵横。
如何有宋刻,笔体老而清。
可见虎穴先,禅者之户庭。
古来幽奇地,人兽俱相更。
冥心观去住,鸠鹊开其明。

群山万壑赴荆门

明代钟惺

兹为楚蜀门,喉舌古今存。
陵谷于焉始,高低相向奔。
众灵难自住,三峡尔何尊。
也学江流下,滔滔归一源。

秋晚荆门道中抵泉寺宿

明代钟惺

向晚秋如何,舆马行鸿濛。
动植犹在野,未落气先空。
平楚远难静,秋声当在中。
鸟归赴残霁,千山红未终。
洞岩寂寂后,威蕤生众容。
戒途息泉寺,喜与泉径通。
水木为秋天,至夜同一风。
二水无灵昧,焉分惠与蒙。
此时无听睹,孤磬发深衷。

寒河诗为友夏赋 其二

明代钟惺

我游凡两归,访子不能再。
徒记子门前,前与寒河对。
今遂幻其途,河流不在外。
欲知来往生,但睹门向背。
久憩寻初迹,心目犹映带。
鸟声在残雨,烟物发其霭。
兄弟友朋并,来如风雨会。
语默如一人,悠然了无碍。

寒河诗为友夏赋 其一

明代钟惺

子居在河干,河水寒其声。
而我来五月,飒然形虑清。
乃悟秋冬意,不从霜雪生。
动植溯洄之,欣欣无不荣。
肃然高寒内,贵具天渊情。

归经蒙惠二泉

明代钟惺

始见山前光满林,泉流秋气日边深。
依然寒照此流水,再踏孤光何处寻。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钟惺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