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60首

游茅山

明代钟惺

山以人得名,去来关隆替。
犯雨访句曲,谅亦有冥契。
依夕忽如朝,舆步踏残霁。
天高百灵肃,山空众响厉。
岭上自白云,真人已天际。
始悟洞壑迹,祗是真仙蜕。
按图穷物隐,岁晚冰霜闭。

明代钟惺

蓐食初戒途,新旸淡寒岫。
光薄始著林,映带自先后。
日盛宿烟避,远见山水候。
我行久出峡,始得睹清昼。

自题深山图

明代钟惺

争日分烟,草木昭晦。
寒吹暄肃,风泉斯籁。
壁岸无阶,衡庐若对。
石走波停,缓急时会。
崎岖抵触,两存无碍。
寻梁契集,坦步人外。
谁谓山空,中有啸欬。
往来非无,灭迹轻霭。
辟彼禽鱼,丛渊之内。
匪莫能图,耻躬不逮。

咏秋海棠

明代钟惺

墙壁固吾分,烟霜亦是恩。
光轻偏到蒂,命薄幸馀根。
笑泣谁能喻,荣衰不敢论。
年年秋色下,幽独自相存。

暮春水仙花 其四

明代钟惺

每笑梅花太畏喧,一身自许历寒温。
春风特念冰霜后,邀与春花共慰存。

吉祥寺松下夜歌和友夏

明代钟惺

报国松胜灵谷松,拳奇屈曲如巫峰。
神物往往失本形,盖影涛声皆已庸。
苟不贵形直取意,今见此松貌亦恭。
是时宜月特不月,有意幻昧其声容。
一枝每具一丘壑,风泉蓄泄如未落。
以此髣像报国松,辟置盆石当五岳。

玉泉寺铁塔歌

明代钟惺

五金惟铁最愚劣,化为浮图万象列。
立山水中精神孑,瘦干高茎疏其节。
日星散气冰霜结,佛数恒沙万生灭。
鲛人出波鳞介别,商周墨玉汉凹凸。
似非炉冶出镌锲,卧蚕盘螭不琐屑。
元气淋漓取精竭,阿育之钵藏敢泄。
鬼物司之莫能窃,其中出入风雷截。
流出峨嵋神僧掣,关系运数污隆阅。
匿光送影天地阙,摩挲情文耳目悦。
如几案间可摆撤,巨细灵顽理难絜。
勿云巧力伤朴拙,请循其本仍古铁。

归经玉泉

明代钟惺

犹是山中九月秋,来时流水夜中幽。
泉声不在有泉处,曾向林蝉岭月求。

浣花溪记

明代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隋大业十一年镬歌

明代钟惺

大哉形神相亭毒,金铁斯寿众形促。
若将神气视金铁,金铁犹为有形属。
大业之镬到于今,水火退尽存者金。
以置佛前配古塔,后人不信为釜鬲。
天道三十年一变,后火前薪不相见。
一铁万古此声色,宛对铸者刻者面。
自唐以来诸不朽,有此镬时皆未有。
吁嗟形反能不化,不以精粗为近久。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钟惺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