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3页

本草纲目·草部·高良姜

..........沸,一次服完。
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

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

..........栘全无交涉。《本草》续添“郁李一名车下李”,此亦误也。《晋宫阁铭》引华林园所种车下李与迒李,自是二物。常棣字或作棠棣,亦误耳。今小木中却有棣棠,叶似棣,黄花绿茎而无实,人家亭槛中多种之。

  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后人不识,又别出高良姜条,如赤箭再出天麻条,天名精再也地崧条,灯笼草再也苦条,如此之类极多。或因主疗不同,盖古人所书主疗,皆多未尽,后人用久,渐见其功,主疗浸广。诸药例皆如此,岂独杜若也。后人又取..........

新唐书·志·卷三十三

..........本铁杷、椹川二县,后并省,更 名。徐闻。下。本隋康,贞观二年更名。

  崖州珠崖郡,下。土贡:金、银、珠、玳瑁、高良姜。户八百一十九。县三: 舍城,下。以舍城水名。西南有勤连镇兵。有颜城县,本颜卢,贞观元年更名,开 元后省。澄迈,下。文昌。..........: 金、银。户七百七十,口三千八百三。县三:永定,下。武罗,下。灵竹。下。

  钦州宁越郡。土贡:金、银、翠羽、高良姜。户二千七百,口万一百四十六。 县五:钦江,下。东南有西零戍。保京,下。本安京,至德二载更名,内亭,下。 武德五年以内亭、..........

宋史·志·卷四十三

..........更名永淳。)

  化州,下,陵水郡,军事。本辩州,太平兴国五年改。开宝中,废陵罗县。元丰户九千三百七十三。贡银、高良姜。县二:石龙,(下。)吴川。(下。本属罗州,州废,开宝五年来隶。)南渡后,增县一:石城。(乾道三年,析吴川西乡置,因石城冈.......

  钦州,下,宁越郡,军事。开宝五年,废遵化、钦江、内亭三县。天圣元年,徙州治南宾砦。元丰户一万五百五十二。贡高良姜、翡翠毛。县二:灵山,(望。有咄步砦。)安远。(下。唐保京县。宋初改安京,景德中,改今名。有如洪、如昔二砦。)

......

千金方·胆腑方·万病丸散第七

..........天 细辛 当归 川芎 干地黄 食茱萸 杜仲 浓朴 黄 山茱萸 干姜 芍药 桂心 黄芩 吴茱萸 防己 远志 蜀椒独活 五味子 牡丹 橘皮 通草 柴胡 柏子仁 本 菖蒲 茯苓 续断(各二分)

  上六十四味(《翼方》无白术、食茱萸,有麻花、半夏、赤车使者、高良姜,紫葳)并不 ?

  治不择不炙不熬,但振去尘土,捣以粗罗下之,即与服。)凡是猪,鸡、五辛、生冷、酢滑任意食之,无所忌。惟诸豆皆杀药不得食。

  药散(三两) 细曲(末二升) 糯米(三升) 真酒(五升)......

千金方·心脏方·心腹痛第六

..........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羸弱人分六服。(《短剧》云人冷加附子一枚良。)

  又方 治虚冷腹痛,不下饮食,食复不消胪胀者方。

  当归 茯苓(各五分) 黄 紫菀(各四分) 高良姜 干姜(各六分) 鹿茸 桂心 肉苁蓉 昆布 橘皮(各三分) 甘草(二两) 乌头(二两) 大枣(四十枚) 桃仁(一百枚) 地骨皮 法曲 大麦 (各一升)

  上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四升二合,分为五服,下利加赤石脂、..........

云笈七签·方药部·卷五

..........  △四十一主心虚悸战栗多汗心中三十六疾方以定日合之

  胤丹八十二分 人参七十二分 茯苓三十二分高良姜八十分 赤石脂二十八分

  右五味,以麦门冬汁煎和为丸。一服三十二丸,日再服。满百日,所患皆愈。週千日,则问一知十..........,闻雷声亦不惊悚,神安志定。万日备通,触目之事,见则自悟。若多以菖蒲代高良姜,可以常服。

  △四十二主阴?疝气等方

  胤丹四十分 蒺藜子十二分 桃仁四十分 狸阴一具去毛,灸 海..........

饮膳正要·卷二·食疗诸病

.....  右三味为末。每用三钱,水三大碗,入豉半合,同煮令熟,去滓,下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

  良姜粥

  治心腹冷痛,积聚,停饮。

  高良姜(半两,为末) 粳米(三合)

  上件,水三大碗 煎高良姜至二碗,去滓,下米煮粥,食之效验。

  吴茱萸粥

  治心腹冷气冲胁肋痛。

  吴茱萸(半两,水洗,去涎,焙干,炒,为末)

  上件..........

肘后备急方·卷三·第二十一

..........可更服半升。即定。

  苏恭云,凡患香港脚,每旦任意饱食,午后少食,日晚不食,如饥可食豉粥。若暝不消,欲致霍乱者。

  即以高良姜二两,打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尽,即消,待极饥乃食一碗薄粥,其药唯极饮之,良。若卒无高良姜,母姜一两代之,以清酒一升,煮令极熟,和滓食之,虽不及高良姜,亦大效矣。

  唐《本注》云,香港脚。

  煮荭草浓汁,渍之,多瘥。

  《简要济众》治香港脚连腿肿满,久不瘥方。

.........

南越笔记·卷十五

..........蔑为之,随水上下,是曰浮田。

  藤菜

  藤菜,一名落葵。蔓叶柔滑可食,味微酸,宜以羹鱼。其子有液紫红,可作口脂。出惠州丰湖者尤美。子瞻诗:“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高凉姜

  高良姜,出于高凉,故名。其根为姜,其子为红豆蔻。子入馔,未拆开者,曰含胎。以盐腌入甜糟中,终冬如琥珀,味香辛可脍。其根不堪食,而药中多用之。人不以其子而掩其根,所重在根,故不曰红豆蔻,而曰..........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