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杭州郑回,言镇东节度推官阮逸颇通音律,上其所撰《乐论》十二篇并律管十三,诏令逸赴阙。
八月,甲寅,宴紫宸殿,初用乐。
己巳,..........诏淮南转运使岁一诣阙奏事。先是罢发运使及岁入奏计,至是祠部郎中杨告领转运使兼发运事,请复之。
壬辰,以阮逸为镇安节度掌书记、知城父县,故瑗试校书郎。初,召逸、瑗作钟磬律度,丁度等详定,言案之与古多不合,帝犹推恩而遣之。..........
六月,丙寅,翰林学士承旨王尧臣等言:“奉诏与太常参议阮逸所上编钟四清声谱法,请用之于明堂者。窃以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钟准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倍半。说者云:半..........之。自唐末多故,乐文坠缺,考击之法,久已不传。今丝竹等诸器旧有清声者,今随钟石教习;本无清声者,未可创意求法,且当如旧。其阮逸所上声谱,以清浊相应,先后互击,取言靡曼,近于郑声,不可用。”诏可。
辽主谒庆陵。
丁卯,以御撰..........
戊申,秘书监致仕刘几等言:“太常大乐钟磬凡三等:王朴乐一也,李照乐二也,胡瑗、阮逸乐三也。王朴之乐,其声太高,此太祖皇帝所尝言,不俟论而后明。仁宗景祐中,命李照定乐,乃下律法以取黄钟之声;是时人习旧听,疑其太重,李..........王朴乐,钟磬即清声难依,如改制下律,钟磬清声乃可用。益验王朴钟磬太高,难尽用矣。今以三等钟磬参校其声,则王朴、阮逸乐之黄钟,正与李照乐之太簇相当。王朴、阮逸之乐,编钟、编磬各十六,虽有四清声,而实差黄钟、大吕之正声也。李照之乐,编钟、编磬各十二,虽有黄钟、大吕而全阙..........
五月,照言:"既改制金石,则丝、笙、匏、土、革、木亦当更制,以备献享。"奏可。照乃铸铜为龠、合、升、斗四物,以兴钟、镈、声量之..........
康定元年,阮逸上《钟律制议》并图三卷。皇祐二年五月,明堂礼仪使言:"明堂所用乐皆当随月用律,九月以无射为均,五天帝各用本音之乐..........本律。及御撰鼓吹、警严曲、合宫歌并肄于太常。
是月,翰林学士承旨王尧臣等言:
奉诏与参议阮逸所上编钟四清声谱法,请用之于明堂者。窃以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钟准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倍半。说者云:"..........
帝取所上图,考其说,乃下镇、几参定。而王朴、阮逸之黄钟乃当李照之太簇,其编钟、编磬虽有四清声,而黄钟、大吕正声舛误;照之编钟、编磬虽有黄钟、大吕,而全阙四清声,非古制也。..... 汉津至是年九十余矣,本剩员兵士,自云居西蜀,师事唐仙人李良,授鼎乐之法。皇祐中,汉津与房庶以善乐被荐,既至,黍律已成,阮逸始非其说,汉津不得伸其所学。后逸之乐不用,乃退与汉津议指尺,作书二篇,叙述指法。汉津尝陈于太常,乐工惮改作,皆不主其说。或谓..........
《琴谱调》八卷(李翱用指法)
《琴略》一卷
《琴式图》一卷
《琴谱纂要》五卷
胡瑗《景祐乐府奏议》一卷
又《皇祐乐府奏议》一卷
阮逸《皇祐新乐图记》三卷
陈旸《乐书》二百卷
僧灵操《乐府诗》一卷
吴良辅《琴谱》一卷
又《乐书》五卷
《乐记》三十六卷
杨杰《元丰新修大乐记》..........
《傅子》一卷。(晋傅玄。聚珍本,杭本,福本。)
《物理论》一卷。(晋杨泉。平津馆辑本。)
《中说》十卷。(旧题隋王通。宋阮逸注。世德堂本。即《文中子》。)
《因论》一卷。(唐刘禹锡。《百川》本。)
《续孟子》二卷。(唐林慎思。知不足斋本。)
《伸蒙子》三卷。(唐林慎思。知不足斋本,《珠尘》本。)
《..........
兵以恭行天罚,谓之天吏。刑以具严天威,谓之天牧。
《中说》薛收曰:“古人作元命,其能至乎?”阮逸注云:“《元命包》,《易书》也。”愚按:《春秋纬》有《元命包》,《易书》有《元包》。薛收盖谓“自作元命”,其言见于《吕刑》,阮注误矣。
张子韶《书说》于《君牙》、《冏命》、《文侯之命》,其言峻厉激..........
本朝大乐,循用王朴旧律,大抵失于太高,其声噍杀而哀。太祖时,和岘既下一律。景祐中,李照校古制,以为高五格,又请下其三。乐成反低,人不以为然,废不用。皇祐初,阮逸、胡瑗再定,比和岘止下一律,议者亦不为善也。燕乐律亦高,歌者每苦其难继,而未有知之者。熙宁末,教坊副使苑日新始献言,谓方响尤甚,与丝竹不协,乃使更造方响,以准诸音,于是第降一律,讫后用之至崇宁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