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2 / 4页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

..........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䐃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帝曰:善。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

  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

  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

  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别本作肺),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别本作满),不得入于阴,阴虚,..........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

..........热出血,而痼病竭。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

  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氂,且员其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合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

奇经八脉考·阳跷脉·二跷为病

..........上踝二寸所。

  王启玄云∶阴跷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循阴股入阴,而循腹入胸里、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内廉,属目内,会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故病状如此。内筋,即阴跷之 ,交信穴也。

  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 ,(即申脉也)左刺右,右刺左,如人行十里顷而已。

  灵枢经曰 目中赤痛,从内 始,取之阴跷。(交信穴也)

  又曰∶风痉反折,先取足太阳及 中及血络出..........

奇经八脉考·带脉·带脉为病

..........水中。(溶溶缓慢貌)

  明堂曰∶带脉二穴,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妇人少腹痛,里急后重,螈 月事不调,赤白带下,可针六分,灸七壮。

  张洁古曰∶带脉之病,太阴主之,宜灸章门二穴,三壮。

  素问曰∶邪客于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小腹控 ,不可以养息。( 谓季胁下之空软处)

  张仲景曰∶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若不已,灸章门穴。

  王叔和曰∶带脉为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阴股也。

  王..........

针灸甲乙经·卷六·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

..........脾藏肉,肾藏志。志意通达,内连骨髓,而成形。五脏之道。皆出于经渠,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故守经渠焉。

  神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忧(《素问》作悲,王冰曰作忧者误)。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邪客于形,凄厥(《素问》作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故命曰神之微。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切而致之,刺而和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针灸大成·卷七·督脉

..........音。《明堂》针四分,留三呼。《素注》针四分。

  主中风,舌缓不语,振寒汗出,身重恶寒,头痛,项急不得回顾,偏风半身不遂,鼻衄,咽喉肿痛,伤寒狂走欲自杀,目妄视。头中百病,马黄黄疸。

  疟论曰:“邪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夜大会于风府,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晏。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故日作..........

针灸大成·卷八·续增治法

.......... 热病汗不出:商阳合谷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以导气。

  热无度汗不止:陷谷以泄热。

  腹痛:有虚实,寒气滞,死血,积热,风湿,宿食,疮,痧,疝。

  实痛宜泻:太冲太白太渊大陵三阴交。

  邪客经络,药不能及,宜灸:气海关元中脘。

  头痛:有风热,痰,湿,寒,真头疼,手足青至节,死不治。

  灸,疏散寒。

  脉浮刺:腕骨京骨。

  脉长刺:合谷冲阳。

  脉弦刺:阳池风府风池。..........

扁鹊心书·卷上·附∶窦材灸法

..........。若兼黑疸乃房劳伤肾,再灸命关三百壮。

  一番胃,食已即吐,乃饮食失节,脾气损也,灸命关三百壮。(命关当作命门)

  一尸厥不省人事,又名气厥,灸中脘五十壮。

  一风狂妄语,乃心气不足,为风邪客于包络也,先服睡圣散,灸巨阙穴七十壮,灸疮发过,再灸三里五十壮。

  一胁痛不止乃饮食伤脾,灸左命关一百壮。

  一两胁连心痛乃恚怒伤肝脾肾三经,灸左命关二百壮,关元三百壮。

  一肺寒胸膈胀,..........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