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3 / 14页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十九

..........出。后渐差,于其家试骋马。或告翰称病而私飞骑乘,疑欲为变。燕王皝虽藉翰勇略,然中心终忌之,乃赐翰死。翰曰:“吾负罪出奔,既而复还,今日死已晚矣。然羯贼跨据中原,吾不自量,欲为国家荡壹区夏。此志不遂,没有遗恨,命矣夫!”饮药而卒。

  代王什翼犍遣其大人长孙秩迎妇于燕。

  夏,四月,凉州将张瓘败赵将王擢于三交城。

  初,赵领军王朗言于赵王虎曰:“盛冬雪寒,而皇太子使人伐宫材,引于漳水,役者数万,吁嗟..........

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

..........目,号哭动乎天地,感恸惊乎鬼神,乃至撤膳移寝,坐泣迁旦,神仪损耗,隔宿改容,奉瞻圣颜,谁不悲悚!历古所未闻,记籍所不载。既有若斯之大德,实不可见典服之赠不彰。如其脱致亏忘,追改为烦,不令千载之下,物有遗恨!其德不具美者,尚荷嘉隆之命;况事光先烈者,宁可缺兹盛典!臣恐有识之人,容致其议。且庶族近代桓温、庾亮之类,亦降殊命,伏度天心,已当有在。”

  又诏曰:“宠章所以表德,礼秩所以纪功。慎终追远,前王之盛..........

南齐书·列传·卷五十二

..........书云“或暗与理合”,则美咏清讴,有辞 章调韵者,虽有差谬,亦有会合,推此以往,可得而言。夫思有合离,前哲同所不 免;文有开塞,即事不得无之。子建所以好人讥弹,士衡所以遗恨终篇。既曰遗恨, 非尽美之作,理可诋诃。君子执其诋诃,便谓合理为暗。岂如指其合理而寄诋诃为 遗恨邪?

  自魏文属论,深以清浊为言,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岨峿妥怗之谈,操末 续颠之说,兴玄黄于律吕,比五色之相宣,苟此秘未睹,兹论为何所指邪?故愚谓 前英已..........

南史·列传·卷五十五

..........,一 发或贯两人,敌人望弓皆靡。又于城内作土山,多作大矟,长 二丈五尺,施长刃,使壮士执以刺魏人。魏军甚惮之,将退。 会道恭疾笃,乃呼兄子僧勰、从弟灵恩及将率谓曰:“吾所苦 势不能久,汝等当以死固节,无令吾没有遗恨。”又令取所持 节授僧勰曰:“禀命出疆,既不得奉以还朝,方欲携之同逝。 可与棺柩相随。”衆皆流涕。其年五月卒。魏知道恭死,攻之 转急。 先是,朝廷遣郢州刺史曹景宗赴援,景宗不前。至八月, 城内粮尽,魏克之。赠镇西将军..........

北史·列传·卷三十二

..........光年耆多务,病疾稍增。而自强不已,常在著作,疾笃不归。 四年十月,帝亲临光疾,诏断宾客,中使相望,为止声乐,罢诸游眺,拜长子励为 齐州刺史。十一月,疾甚,敕子侄等曰:“吾荷先帝厚恩,位至于此,史功不成, 殁有遗恨。汝等速可送我还宅。”气力虽微,神明不乱,至第而薨,年七十三。明 帝闻而悲泣,中使相寻,诏给东园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六十万、布一 千匹、蜡匹百斤,大鸿胪监护丧事。车驾亲临,抚尸恸哭,御辇还宫,流涕..........

北史·列传·卷四十四

..........非吾意。气绝之后,敛 以时服。吾平生契阔,前后三娶,合葬之事,抑又非古。且汝二母,先在旧茔,坟 地久固,已有定别。唯汝次母墓在外耳,可迁入兆域,依班而定行于吾墓之后,如 此足矣,不须附合。当顺吾心,勿令吾有遗恨。”永熙二年春,卒于洛阳孝义里舍, 时年六十。又赠仪同三司、定州刺史,谥曰文静。

  二子,收、祚。

  收少机警,不持细行。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 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

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西施。

  这一首诗,是张志远所作。只为宋朝南渡以后,绍兴、淳熙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佚乐,士大夫赏玩湖山,无复恢复中原之志,所以末一联诗说道:“莫向中原夸绝景,西湖遗恨是西施。”那时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香,青山四围,中涵绿水,金碧楼台相间,说不尽许多景致。苏东坡学士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因此君臣耽山水之乐:忘社稷之忧,恰如吴宫被西施迷惑一般。

.........

后汉演义·第三十五回

..........清河王庆,亦乞诣生母宋贵人茔前,祭扫致哀,和帝当然允许,并诏有司四时给祭。庆垂涕语左右道:“生虽不获供养,终得奉承祭祀,私愿已足。倘再求作祠堂,恐与恭怀皇后相似,复涉嫌疑。欲报母恩,昊天罔极,此身此世,遗恨无穷了!”嗣又上言外祖母王氏,年老罹忧,病久失医,乞恩准迎入京师,使得疗疾。有诏许如所请,宋氏家属,亦得并至都中。庆舅衍俊盖暹等,并补授为郎。惟窦氏从此益衰,夏阳侯窦瓌,就国后虽得幸存,终因贷给贫人,致..........

后汉演义·第五十七回

..........之计;其所以逼徙南宫,不即害死者,尚恐清议难逃耳。然灵帝为太后所援立,应知感念旧恩,入宫一谒,又复绝迹不朝,至于太后殁后,且因阉竖之议为改葬,瞻顾徬徨,微陈球之抗议于先,李咸之赞同于后,几何不令太后之遗恨无穷也!蔡邕一文学士,所陈奏议,未始非守正之谈,然或嫌迂远,或涉虚浮,才有余而忠不足,吾于邕犹有余憾焉。但曹鸾一言而即遭掠死,国家无道之秋,固未足与陈谠论者。邕之所失,在可去而不去耳,文字之间,固无容..........

后汉演义·第九十四回

..........血,接连尚带着喘声,左右见不可支,扶令返寝,亮顾杨仪姜维道:“天象如此,命已难延,只恨不能与诸君讨贼了!”遂口授遗表,令仪写讫。挨至夜半,竟尔寿终,享年五十有四,时为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详志月日,遗恨无穷。小子有诗叹道:

  危厦徒凭一木支,明知艰险且驱驰;

  臣心未已臣躬瘁,遗表流传两出师。

  杨仪姜维,遵嘱办事。欲知如何措置,请看下回再叙。木门道之射死张郃,可为马谡泄恨;谡非死于诸葛..........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