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2 / 2页

本草纲目·木部·薰陆香

释名
马尾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

气味
微湿、无毒。

主治
口目斜。用乳香烧烟熏病处,以顺其血脉。
急慢惊风。用乳香半两、甘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乳香汤送下。
小儿双目内钓、腹痛。用乳香、没药、木香等分,水煎服。
心气痛。用乳香三两、茶叶四两,共研为末,加冬季鹿血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醋..........

宋史·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将军,赐诏宠之,曰:"吾以声教覆露方域,不限远迩,苟知夫忠义而来者,莫不锡之华爵,耀以美名,以宠异其国。尔悦慕皇化,浮海贡琛,吾用汝嘉,并超等秩,以昭忠义之劝。"元丰中,使至者再,率以白金、真珠、婆律薰陆香备方物。广州受表入言,俟报,乃护至阙下。天子念其道里遥远,每优赐遣归。二年,赐钱六万四千缗、银一万五百两,官其使群陀毕罗为宁远将军,官陀旁亚里为保顺郎将。毕罗乞买金带、白金器物,及僧紫衣、师号、牒,皆..........

大唐西域记·卷十一 二十三国

..........入海交,西北行二千四五百里,至阿吒厘国。(南印度境。)

  ○阿吒厘国

  阿吒厘国周六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居人殷盛,珍宝盈积,稼穑虽备,兴贩为业。土地沙卤,花果稀少。出胡椒树,树叶若蜀椒也。出薰陆香树,树叶若棠梨也。气序热,多风埃。人性浇薄,贵财贱德。文字语言,仪形法则,大同摩腊婆国。多不信福,纵有信者,宗事天神。祠馆十余所,异道杂居。

  从摩腊婆国西北行三百里,至契吒国。(南印度境。)

............

千金方·上七窍病·唇病第五

..........砂粉六两,搅令相得,少冷未凝之间,倾竹筒中纸裹筒上麻缠之,待凝冷解之,任意用之,计此可得五十挺。

  甲煎口脂,治唇白无血色及口臭方。

  烧香泽法

  沉香 甲香 丁香 麝香 檀香 苏合香 薰陆香 零陵香 白胶香 藿香 甘松香 泽兰上十二味各六两,胡麻油五升,先煎油令熟,乃下白胶、藿香、甘松、泽兰,少时下火,绵滤纳瓷瓶中,余八种香捣作末,以蜜和,勿过湿,纳着一小瓷瓶中令满,以绵幕口,竹十字络之。以..........

千金方·痔漏方·疥癣第四

.......... 又方 醋磨硫黄涂上。(《集验方》磨硫黄、附子,使熟,将卧以布拭病上,乃以药敷之)。

  又方 取蜣螂捣烂涂之,当揩令热封上,一宿瘥。

  又方 白蔹 薰陆香上二味,为末,揩上,井水服之。

  又方 硫黄 雌黄 槲皮(烧,等分) 蛇蜕(一具)

  上四味,捣筛,以清漆合和,薄涂白处。欲涂时,先以巴豆半截拭白处,皮微破,..........

云笈七签·诸家气法部·卷二

..........,先服太清行气符,计至其日,令吞三符讫,于静室东向,得早朝景为佳。于东壁开一窗,令日中光正对卧,面此室之东,勿令他障隔。以子时之后,先解发梳头数百下,便散发于后矣初服须如此,久后亦不须散发也。烧香勿用薰陆香,东向正坐,澄心定思,叩齿导引其法具后篇。又安坐定息,乃西首而卧本经皆云东首,然面则向西,于存息吸引,殊为不便,床须厚暖,所覆适温,自得,稍暖为佳,腰脚已下左右宜暖,其枕宜令低下,与背高下平,使头颈顺..........

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六

.....

  第一绛陵硃兒七两口诀是丹砂巴,越者是也。

  第二丹山日魂四斤口诀是雄黄,取明者。

  第三玄台月华三斤口诀是雌黄也。

  第四青要玉女五斤口诀是空青。

  第五灵华沉腴三斤口诀是薰陆香

  第六北帝玄珠一斤口诀是消石。

  第七紫陵文侯五两口诀是紫石英,精好者。

  第八东桑童子七两口诀是青木香。

  第九白素飞龙八两口诀是白石英。

  第十明玉神珠七两口诀是真瑰..........

肘后备急方·卷六·第四十七

..........,三物为散。即如枣核大,绵裹塞耳,日再易,更加龙骨。

  耳聋巴豆丸。

  巴豆一枚,去心皮,斑蝥一枚,去翅足,二物合捣筛,绵裹塞耳中,再易甚验。云此来所用,则良。

  又方,磁石,菖蒲,通草,薰陆香,杏仁,蓖麻,松脂,捣,筛为末,分等。蜡及鹅脂和,硬和为丸,稍长,用钗子穿心为孔。先去耳塞,然后纳于药,日再,初着痒,及作声。

  月余总,瘥,殿中侯监效。

  耳卒痛。

  蒸盐熨之。

............

酉阳杂俎·续集卷一

..........粟百余粒。

  贞元(一作“上元”)中,蜀郡有僧志功(一作“志{巩言}”),言住宝相寺持经。夜久,忽有飞虫五六枚,大如蝇,金色,迭飞起灯焰。或蹲于炷花上鼓翅,与火一色,久乃灭焰中。如此数夕。童子击堕一枚,乃薰陆香也,亦无形状。自是不复见。

  元和初,上都东市恶少李和子,父努眼。和子性忍,常攘狗及猫食之,为坊市之患。常臂鹞立于衢,见二人紫衣,呼曰:“公非李努眼子名和子乎?”和子即遽只揖。又曰:“有故,可隙处言也。..........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