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8 / 22页

百家姓·欧阳

..........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迁徙分布
  欧阳氏复姓或是古老的汉族姓氏,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百二十五位,人口..........

智囊(选录)·上智部·文彦博

..........徐曰:“天实寒,可拆与之。”[边批,落得做人情。]神色自若,饮宴如故。卒气沮,无以为变。明日乃究问先拆者,杖而遣之。

  [冯述评]

  气犹火也,挑之则发,去其薪则自熄,可以弭乱,可以息争。

  苏轼通判密郡,有盗发而未获。安抚使遣三班使臣领悍卒数十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诬民,强入其家争斗。至杀人,畏罪惊散。民诉于轼,轼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悍卒闻之,颇用自安。轼徐使人招出戮之。

.........

宋史·志·卷一百二十九

..........弊,故悉罢提举官,不复立额考校,访闻人情安便。欲下诸路提点刑狱,申严州县抑配之禁。"诏从之。

  中书舍人苏轼不书录黄,奏曰:"熙宁之法,未尝不禁抑配,而其害至此。民家量入为出,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况子弟欺谩..........院范纯仁以国用不足,建请复散青苗钱,四月之诏,盖纯仁意也。时司马光以疾在告,已而台谏皆言其非,不报。光寻奏乞约束州县抑配,苏轼又缴奏,乞尽罢之。光始大悟,遂力疾入对。寻诏:"常平钱谷,止令州县依旧法趁时籴粜,青苗钱更不支俵。除旧欠二分之息,元支..........

宋史·列传·卷一

..........乎?铠仗士卒精乎?"帝曰:"固已办之矣。"后曰:"事体至大,吉凶悔吝生乎动,得之不过南面受贺而已;万一不谐,则生灵所系,未易以言。苟可取之,太祖、太宗收复久矣,何待今日。"帝曰:"敢不受教。"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违预中闻之,谓帝曰:"尝忆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

宋史·列传·卷七十九

..........。一夕,水骤至,人赖以安。入知通进、银台司,转工部尚书,仍故职致仕。故事,虽三公致仕,亦不带职。朝廷方新法制,素首以学士就第。卒,年六十七,谥曰懿敏。子巩,从子靖,从孙震。

  巩有隽才,长于诗,从苏轼游。轼守徐州,巩往访之,与客游泗水,登魋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轼待之于黄楼上,谓巩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轼得罪,巩亦窜宾州。数岁得还,豪气不少挫。后历宗正丞,以跌荡傲世,每除官,辄为言..........

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二

..........书省校书郎。逾年,提举京畿学事,召为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

  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栗继上七章,黼及其党胡松年、..........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一

..........,延置门下,由是知名。累迁太常博士,为国史院编修官。尝诏馆阁官后苑赏花,而鉴特预召。国史成,擢直集贤院。以母老,出通判苏州,卒。

  杨蟠,字公济,章安人也。举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欧阳修称其诗。苏轼知杭州,蟠通判州事,与轼倡酬居多。平生为诗数千篇,后知寿州,卒。

  颜太初,字醇之,徐州彭城人,颜子四十七世孙。少博学,有隽才,慷慨好义。喜为诗,多讥切时事。天圣中,亳州卫真令黎德润为吏诬构,死狱..........

夜航船·九流部·佛教(2)

..........者,生有异相,掌中一目,中指七节,长为承天寺僧。尝召入大内,适仁宗生,啼哭不止,摩其顶曰:“莫叫,莫叫,何似当初莫笑。”啼遂止。

  玉带镇山门

  了元号佛印,住金山寺,苏轼访之。了元曰:“内翰何来?此间无坐处。”轼戏曰:“借和尚四大作禅床。”了元曰:“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轼投以玉带镇山门,了元报以一衲。

  白土杂饭

  新罗国僧金地藏,唐至德间渡..........

清史稿·志·卷八十三

..........举之法不同,自明至今,皆出於时艺。科举之弊,诗、赋祗尚浮华,而全无实用。明经徒事记诵,而文义不通。唐赵匡所谓‘习非所用,用非所习’是也。时艺之弊,今该侍郎所陈奏是也。圣人不能使立法之无弊,在因时而补救之。苏轼有言:‘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道,在於责实。’能责实,虽由今之道,而振作鼓舞,人才自可奋兴。若惟务徇名,虽高言复古,法立弊生,於造士终无所益。今谓时文、经义及表、判、策论皆空言剿袭而无用者,此正不责实..........

清史稿·志·卷一百零八

..........举之法不同,自明至今,皆出於时艺。科举之弊,诗、赋祗尚浮华,而全无实用。明经徒事记诵,而文义不通。唐赵匡所谓‘习非所用,用非所习’是也。时艺之弊,今该侍郎所陈奏是也。圣人不能使立法之无弊,在因时而补救之。苏轼有言:‘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道,在於责实。’能责实,虽由今之道,而振作鼓舞,人才自可奋兴。若惟务徇名,虽高言复古,法立弊生,於造士终无所益。今谓时文、经义及表、判、策论皆空言剿袭而无用者,此正不责实..........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