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8页

黄帝内经·灵枢·痈疽

.....  发于膝,名曰疵痈。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为衍文),勿石,石之者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

  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治也。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

  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  发于足趾,名(曰)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

  岐伯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

宋史·志·卷一百六十

.....  东轩居士《卫济宝书》一卷

  李柽《伤寒要旨》一卷

  《医家妙语》一卷

  《小儿保生要方》三卷

  汤民望《婴孩妙诀论》三卷

  伍起予《外科新书》一卷

  《痈疽方》一卷

  董汲《脚气治法总要》一卷

  程迥《医经正本书》一卷

  娄居中《食治通说》一卷

  苏颂《校本草图经》二十卷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一百卷

  姚和《..........

针灸甲乙经·卷十一·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上)

..........,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乃张,因息而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协议,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神气乃持。余已知血气之至与不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或有远近,何以度之?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萤不成,五谷不殖,经纪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

针灸甲乙经·卷十一·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下)

..........一本作软),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其经俞。腋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痈疽不得顷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与缨脉各二。治痈肿者刺痈上,视痈大小深浅刺之,刺大者多而深之,必端内针为故..........。马刀肿 ,渊腋、章门、支沟主之。面肿目痈肿,刺陷谷出血立已。犊鼻肿,可刺其上,坚勿攻,攻之者死。痈疽,窍阴主之。

  厉风者,索刺其肿上,已刺以吮其处,按出其恶血,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脉风成为厉。

  管疽发厉..........

千金方·上少小婴孺方下·痈疽瘰第八

..........后》治大人各用二两,大黄三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其丹毒须针 去血,《经心录》无连翘有知母、芍药、犀角各等分)。

  五香连翘汤
  治小儿风热毒肿,肿色白,或有恶核瘰 ,附骨痈疽,节解不举,白丹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方。

  青木香 熏陆香 鸡舌香 沉香 麻黄 黄芩(各六铢) 大黄(二两) 麝香(三铢)连翘 海藻 射干 升麻 枳实(各半两) 竹沥(三合)

  上十四味 咀,以水四升煮..........

千金方·痈肿毒方·痈疽第二

..........根,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淀,将滓更入釜与水根据前,煮取五斗,并前澄清去淀,釜中煎,取二斗许,更入小铜锅子煎如饧止,或器盛。重汤煮更好。每日旦服一合半,日再,渐加。

  治风湿体痛,不能饮食,兼痈疽后补虚羸方∶

  蔷薇根 枸杞根(各一百斤) 生地黄 食蜜(各十斤)

  上四味 咀,先以水煮二根令味浓,取二斛去淀,次纳地黄煮令烂,绞去滓,微火煎令如粥,次纳蜜和令相得,每食后服如弹丸许。

  拓肿..........

千金方·痈肿毒方·瘭疽第六

..........者,先肿 热痛,色不黯,缘爪甲边结脓。剧者,爪皆脱落。此谓之代指病也。但得一物,冷药汁拓渍之佳。若热盛服漏芦汤,(方见本卷痈疽门)及拓渍之。敷升麻膏(方见本卷丹毒门)亦可。针去血,不妨洗渍涂膏也。复有恶肉病者,身上忽有肉如赤豆粒,突出便长,推出如牛马..........起岭表,中土鲜有,南方人所食杂类繁多,感病亦复不一,仕人往彼深须预防,防之无法,必遭其毒,惟五香汤、小豆散(即麻子小豆散,本卷痈疽门),吴茱萸皆其要药。

  凡附骨疽者,以其无破(《外台》作故)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喜着大节解中,丈夫、产妇喜着 中..........

太平御览·疾病部·卷五

..........见屋中一大缸,试发,见一大蛇,便作沸汤,悉灌煞之。家人还,妇具说焉,举家惊惋。无几,其家疾病,死亡略尽。

  ○痈疽

  《广雅》曰:痤、疽,痈也。

  《说文》曰:痈,肿也。痤,小肿也。

  《释名》曰:痈,..........所〈黑敢〉处皆披出,长寸许。乃以膏涂诸疮口,三日而复,云:"创墅钉疽也。"

  又曰:薛宗伯善徙痈疽。公孙泰患发背,伯宗为菩掴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日而痈消,树鄙使起一瘤,如拳大。稍稍长二十馀日,瘤大脓烂,出..........

四圣心源·卷九·疮疡解·痈疽根原

..........冬,凉泻经络之郁。卫气太虚,用黄芪益其经气。

  丹皮黄芪汤

  桂枝三钱 桃仁三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丹皮三钱 生姜三钱 元参三钱 黄芪三钱,生

  煎大半杯,热服。

  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排脓汤

  甘草二钱,炙 桔梗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成热剧,皮肉松软者。

  桂枝人参黄芪汤......

肘后备急方·卷五·第三十六

..........蓖麻,人敷之,立瘥。

  手脚心,风毒肿。

  生椒末,盐末,等分,以醋和敷,立瘥。

  痈疽生臭恶肉者。

  以白?茹散敷之,看肉尽便停。但敷诸膏药,若不生肉,敷黄?散,?茹,黄?,止一切恶肉,仍..........。器上横一小刀子,置露中经宿,平明以物搅令沫出,吹沫服之。但是疮肿发背,皆可服,甚效。

  《梅师方》,治诸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不急治之,即死速。

  消方。

  捣苎根,敷之,数易。

  《..........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