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页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四圣心源·卷九·疮疡解·痔漏根原

..........火下陷,不上升而化寒水,是以小肠有热。五藏六府,病则传其所胜,以丙火而化庚金,是以移热于大肠。魄门处大肠之末,丙火传金,陷于至下之地,是以痔生于肛也。

  然病在于二肠,而究其根原,实因于脾。《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以过饱伤脾,脾气困败,不能消磨,水谷莫化,下趋二肠,而为泄利。泄则脾与二肠俱陷,丙火陷于肛门,此痔病所由生也。

  气统于肺,而肺气之降者,胃土之右转也;血藏于肝,..........

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原病篇

..........湿搏而为暑也。勿者,禁止之词。勿止暑之汗,即治暑之法也。

  五、《刺志论》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此伤寒暑之辨也。经语分明如此,奈何世人悉以治寒法治温暑哉!

  六、《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暑中有火,性急而疏泄,故令人自汗。火与心同气相求,故善烦(烦从火从页,谓心气不宁,而面若火烁也)。烦则喘喝者,火克金故喘,郁遏胸中清廓之气,故欲喝而呻之。其..........

潜夫论·卷五·实边

..........移轻重,开阖决塞,通于高下徐疾之策,坐起之费时也。”

  〔七〕新书解县篇云:“天下非特倒县而已也,又类躄,且病痱。夫躄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说文云:“痱,风病也。●,半枯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八〕汉书文帝纪二年颜师古注:‘“财”与“纔”同。’

  〔九〕汉书刘屈牦传云:“兴美田以利子弟宾客。”

  〔一0〕汉书司马相如传大人赋云:“在乎中州”,..........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