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页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五十五

..........,或幽默端坐,如释氏入定之状:至于遇夜则入,至晓则散,又如奸人事魔之教。今熹已殁,其徒画像以事之,设位以祭之,会聚之间,非妄谈世人之短长,则谬议时政之得失。望令守臣约束。”从之。于是门生故旧不敢送葬,惟李燔等数人视窆,不少怵。

  熹自少有志于圣道,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自经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为学者所宗..........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六十七

..........侨固辞不受。

  丁未,主管官告院张煜进对,帝问以边计,煜对曰:“蒙古非金仇可比,但和议难恃,须选将、练兵、储财、积粟,自固吾圉。俟小使回,可和则姑与之和,然不可撤备。”帝然之。

  丙寅,诏:“黄干、李燔、李道传、陈宓、楼昉、徐宣、胡梦昱等,皆击于权奸而各行其志,没齿无怨,其赐谥复官,仍录用其子。”

  建阳县盗发,众数千人,焚劫邵武、麻沙、长平。

  金武仙奔泽州,戍兵杀之。

  蒙古主大会诸王..........

智囊(选录)·上智部·邵雍

..........中,新法方行,州县骚然,邵康节闲居林下,门生故旧仕宦者皆欲投劾而归,以书问康节。答曰:“正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矣。投劾而去何益?”[边批:正论。]

  [冯述评]

  李燔[冯注:朱晦庵弟子]常言:“人不必待仕宦有职事才为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也。”

  莲池大师劝人作善事,或辞以无力,大师指凳曰:“假如此凳,欹斜碍路,吾为整之,亦一善也。”如此存心,便觉临难投劾..........

宋史·本纪·卷四十一

..........康军居住,并再降授官,寻尽追爵秩。诏 魏了翁赴阙。丙辰,以赵范为两淮制置使、节制军马兼沿江制置副使。壬戌,以崔 与之为端明殿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陈韡权工部尚书、知隆兴府、江西安抚 使。丙寅,诏:“黄干、李燔、李道传、陈宓、楼昉、徐宣、胡梦昱皆厄于权奸, 而各行其志,没齿无怨,其赐谥、复官、优赠、存恤,仍各录用其子,以旌忠义。 戴野,其复元资,以励士风。”建阳县盗发,众数千人,焚劫邵武、麻沙、长平。

  六月..........

宋史·本纪·卷四十四

..........狠’可也。”荧惑犯 权星。乙巳,诏利州统制吕达战没,赠官四转,官一子承信郎,一子下班祗应。己 酉,余晦兼四川屯田使。庚申,诏饶州布衣饶鲁不事科举,一意经学,补迪功郎、 饶州教授。辛酉,日晕周匝。戊辰,故直华文阁李燔,先儒朱熹门人,赐谥文定。

  三月壬午,王元善使大元,留七年来归。戊子,雪。诏蠲江、淮今年二税。己 丑,诏录襄城功,高达带行环卫官、遥郡团练使,职任依旧;王登行军器监丞、制 司参议官;程大元、李和以下..........

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二

..........,乃申言之,又言:"人才乏使,赃吏不悛,民昔流而南,今流而北,盗昔伏于远,今伏于近,体认不真,贤否无别,国将谁与立邪?愿富一代之储,使小人无间可投,以绝隐伏之祸。"帝为改容。

  袁士宋斌少从黄干、李燔登朱熹之门,学禁方严,羁旅困沮,年且八十,与欢延之,事以父行,奏乞用旌礼布衣故事,死葬西湖上,岁一祭焉。帝逐二谏臣,与欢力争之。五乞免朝请,三乞致仕,俱不允,赐《泰卦诗》、《忠邪辨》。自是,国事皆缕缕..........

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六

..........爵国公。十一年,转两官致仕,薨。特赠少师。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初生时,或梦南岳神降其家。方在襄阳,命葵专督饮食共养之事。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为之师。又遣从南康李燔为有用之学。每闻警报,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诸将惟恐失制置子,尽死救之,屡以此获捷。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军心赖一言而定,人..........

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九

..........同幕忌之尤甚,共诋排之。厥后光、黄、蕲继失,果如其言。遂力辞去,请祠不已。

  俄再命知安庆,不就,入庐山访其友李燔、陈宓,相与盘旋玉渊、三峡间,俯仰其师旧迹,讲《乾》、《坤》二卦于白鹿书院,山南北之士皆来集。未几,召赴行在所奏事,除大..........仕,诏许之,特授承议郎。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与一子下州文学,谥文肃。有《经解》、文集行于世。

  李燔字敬子,南康建昌人。少孤,依舅氏。中绍熙元年进士第,授岳州教授,未上,往建阳从朱熹学。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语,且曰:"致远..........

宋史·列传·卷一百九十六

..........蜀大将吴曦以四川叛,了翁策其必败。又明年,曦诛,蜀平,了翁奉亲还里。侂胄亦以误国诛。朝廷收召诸贤,了翁预焉。会史弥远入相专国事,了翁察其所为,力辞召命。丁生父忧,解官心丧,筑室白鹤山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士争负笈从之。由是蜀人尽知义理之学。

  差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会境内桥坏,民..........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