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50页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味苦寒)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

针灸甲乙经·卷三·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九

..........原。刺入二分,留三呼,灸三壮。

  阳谷者,火也。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者中,手太阳脉之所行也,为经。刺入二分,留二呼(气穴论注云∶留三呼),灸三壮。

  养老,手太阳 ,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后一寸陷者中,刺入三分,灸三壮。

  支正,手太阳络,在肘后(一本作腕后)五寸,别走少阴者,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小海...........

针灸甲乙经·卷三·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

..........脉之所过也,为原。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申脉,阳跷所生也,在足外踝下(刺腰痛论注云∶外踝下五分)陷者中,容爪甲许,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金门,在足太阳 一空,在足外踝下,一名关梁,阳维所别属也,刺入三分,灸三壮。

  仆参,一名安邪,在跟骨下陷者中(刺腰痛论注云∶陷者中细脉动应手),拱足得之,足跗阳(气穴论注作付阳),阳跷之 ,在足外踝上..........

针灸甲乙经·卷七·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第四

.......... 脉来,按之筑筑而弦,直上下行。刚 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其人必齿。病发热,脉沉细为 。 家其脉伏坚,直上下。太阳病,发热无汗恶寒,此为刚 。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其脉沉,与筋平。太阳痛,无汗,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能语,欲作刚 。然刚针灸为嘉。治之以药者,可服葛根汤。

  风 身反折,先取太阳及 中及血络出血。 ,中有寒,取三里。 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取囟会、百会,及天柱、鬲俞、上关,光明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二·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第四

..........

  目 外决(一作次)于面者,为锐 ;在内近鼻者,上为外 ,下为内 。目色赤者病在病在胸中。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夫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一作洞)。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传为鼽懵(《素问》作衄蔑),..........

  足阳明有侠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头痛,引颔取之,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补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阴阳交于锐 ,阳气..........

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太阳寒水

..........故血温而内发;气化于金水,故气清而外敛。人之经脉,厥阴在里,春气之内生也;次则少阴,夏气之内长也;次则阳明,秋气之外收也;太阳在表,冬气之外藏也。阳藏则外清而内温,阳泄则内寒而外热。外易寒水而为热火,内易温泉而为寒冰,外愈热而内愈寒,生气绝根,是以死..........也。癸水温而壬水寒则治,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癸水病则必寒,壬水病则多热。以丁火化于癸水,故少阴之藏,最易病寒;壬水化于丙火,故太阳之府,最易病热。是以病寒者,独责癸水而不责壬水;病热者,独责壬水而不责癸水也。

  仲景《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

针灸大成·卷六·手太阳小肠经

..........主臂酸无力,肩痛引胛,寒热气肿胫痛。

  天宗:

  秉风后大骨下陷中。《铜人》灸三壮,针五分,留六呼。

  主肩臂酸疼,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秉风:

  天髎外肩上小髃后,举臂有空。手太阳、阳明、手足少阳四脉之会。《铜人》灸五壮,针五分。

  主肩痛不能举。

  曲垣:

  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铜人》灸三壮,针五分,《明堂》针五分。

  主肩痹热痛,气注肩胛,拘急痛闷..........

针灸大成·卷六·足太阳膀胱经

..........强不可回顾。

  大杼:

  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陷中,正坐取之,督脉别络,手足太阳、少阳之会。《难经》曰:“骨会大杼。”疏曰:“骨病治此。”袁氏曰:“肩能负重,以骨会大杼也。”《铜人》针五分.....  洁古曰:“痫病昼发,灸阳蹻。”

  金门(一名梁关):

  外踝下少后,丘墟后,申脉前,足太阳郄,阳维别属。《铜人》针一分,灸三壮。炷如小麦大。

  主霍乱转筋,尸厥癫痫,暴疝,膝胻酸,身战不能久立..........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