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1页

宋史·志·卷一百五十九

.....  《入象度》一卷

  《乾象秘诀》一卷

  祖暅《天文录》三十卷

  《天文总论》十二卷

  《天文广要》三十五卷

  《立成天文》三卷

  《符天经》一卷

  曹士为《符天经疏》一卷

  《符天通真立成法》二卷

  《天文秘诀》二卷

  《天文经》三卷

  《天文录经要诀》一卷(钞祖暅书)

  《后魏天文志》四卷

  王..........

开元释教录·总录·卷五

..........问经一卷(第六出与安玄法镜经及宝积郁伽长者会等同本见李廓录)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一卷(第三出与法护佛升忉利天经等同本见李廓录)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第二出与姜良耶舍出者同本见宝唱录)

  禅秘要经五卷(或无经字一..........所历事迹别有记传。元嘉末年达于杨都。手自宣译观世音受记经一部。今见传于世。后不知所终。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亦云弥勒上生经见道慧宋齐录及僧佑录僧佑录云先在高昌郡译出于后赍还)

  谏王经一卷(初出亦云大小谏王经..........

开元释教录·总录·卷六

..........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之今录。故省彼名音代以高字。谨详览此传义例甄著文词婉约。实可以传之不朽永为龟镜矣。

  新集失译诸经摩利支天经一卷(或云小摩利支天经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初摩利支天经少分异译)

  六字神□王经一卷(第二出与六字□王经同本)

  虚空藏菩萨问佛经一卷(亦云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亦云七佛神□经初出与隋译如来方便善巧□经同本)

  三劫三千佛名经..........

开元释教录·别录·卷一

..........同帙。

  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或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真寂寺录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本阙)

  持心梵天经四卷(一名庄严佛法经又名等御诸法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或六卷十七品第一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按姚秦释僧睿思益序云恭明前译颇丽其辞迷其旨今按群录吴时月支国优婆塞支谦字恭明翻译众经而无思益同..........

开元释教录·别录·卷二

..........(亦直云称赞净土经)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求那跋陀罗所译小无量寿经寻本不获诸藏纵有即与弥弥陀文同不异)

  上十一经十三卷同帙。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亦云弥勒上生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单本)

  右上生经虽是单译随成佛经次第编此。

  弥勒成佛经一卷(与后经异本)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弥勒来时经一卷(..........

开元释教录·别录·卷四

..........竺法护译。

  决道俗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殖众德本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小法没尽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猛施经一卷(一名猛施道地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目连上净居天经一卷(一云出佛本行集一本无天字)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惟逮菩萨经一卷。西晋河内沙门帛法祖译。

  檀持陀罗尼经一卷西晋河内沙门帛法祖译。

  如来兴显经一卷西晋河内沙门帛法祖译。  善权经一卷..........

开元释教录·入藏录·卷一

..........德三昧经三卷(或二卷或无三昧字或直云等集经)五十纸。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五十纸。

  持心梵天经四卷(亦云持心梵天所问经一名庄严佛法经又名等御诸法经凡十七品或六卷)九十一纸。

  上三经十卷同帙。......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亦直云称赞净土经)一十纸。

  上十一经十三卷同帙。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亦云弥勒上生经)八纸。

  弥勒成佛经一卷一十七纸。

  弥勒来时经一卷三纸。

............

云笈七签·道教本始部·卷一

..........蒸和气而成人伦。阴阳莫测其端倪,神鬼不知其情状。正真之教者,无上虚皇为师,元始天尊传授。洎乎玄粹,秘于九天,正化敷于代圣,天上则天尊演化于三清众天,大弘真乘,开导仙阶;人间则伏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夏禹受洛书。四圣禀其神灵,五老现于河渚。故有三坟五典,常道之教也。返俗之教者,玄元大圣皇帝以理国理家。灵文真诀,大布人间;金简玉章,广弘天上。欲令天上天下,还淳返朴,契皇风也。训世之教者,夫子伤道德..........

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卷一

..........告西王母云:太上紫微金格玉书灵宝真文十部妙经,太上所秘,不尽传世。王母所得,讵已极源;五岳所藏,亦多不备。龟山西室,王屋南洞,天经备足。昔黄帝登峨嵋山,诣天真皇人请受此法,驾龙升玄。帝喾之时,九天真王驾九龙之舆,降牧德之台,授帝喾此法。帝后封之于锺山。夏禹..........三洞、大乘唯一耳。而又约三洞开三乘者,此欲示一乘之内,无所不包。又云有二经不同:一者,太玄部《老君自然斋仪》云:经有三条:一曰天经,天真所修;二曰地经,洞天所习;三曰人经,世间所行三景之法。相通而成一,曰三乘。三乘之用,各有十二部,交会相通,总曰三十六部。..........

投笔肤谈·下卷·天经

  [题解]天经者,天之运行,犹云经纬也。上言地之利害,此言天之象数。见知地者亦当知天。惟知之,可假以取胜;不知则无变通,适重三军之疑畏也。故以为第十三。然列之于终者何也?盖天道无形,泥之者多败,欲人先修人事,如《本..........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