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4页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九十五

..........,乃有欲称嗣君者!”仍密谕李邦彦曰:“师成也。”乃以邦彦为龙德宫使,蔡倏副之。

  诏改明年元曰靖康。

  太常少卿李纲上封事,言:“陛下履位之初,当上应天心,下顺人欲,攘除外患,使中国之势尊,诛锄内奸,使君子之道长,以副太上皇帝付托之意。乙丑,召对于延和殿。翼日,除兵部侍郎。

  纲初得觐,帝迎谓曰:“卿顷论水灾章疏,朕在东宫见之,至今犹能诵忆。”纲叙谢讫,因奏曰:“今金兵先声虽若可畏,然闻有内禅之意,事势必..........

本草纲目·草部·使君子

..........名
留求子。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小儿脾疳 。用使君子、芦荟,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小儿痞块(腹大,肌瘦而黄,渐成疳疾)。用使君子仁三钱、木鳖子仁五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取一丸,放入一个破了顶的鸡蛋中,饭上蒸熟,空心服。
蛔虫病。用使君子为末,五更时以米汤调服一钱。
小儿虚肿(头面、阴囊都有浮肿)。用..........

淮南子·缪称训

..........,天也;循理受顺,人也。太公望、周公旦,天非为武王造之也;崇侯、恶来,天非为纣生之也;有其世,有其人也。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每]首,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也。故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凡高者贵其左,故下之于上曰左之,臣辞也;下者贵其右,故上之于下曰右之,君让也。故上左迁,则失其所尊也;臣右还,则失其所贵矣。小快害道,斯须害仪。子产腾辞,狱繁而无..........

淮南子·泰族训

..........,邪必蒙正以自为辟。游不论国,仕不择官,行不辟污,曰“伊尹之道也。”分别争财,亲戚兄弟搆怨,骨肉相贼,曰“周公之义也。”行无廉耻,辱而不死,曰“管子之趋也。”行货赂,趣势门,立私废公,比周而取容,曰“孔子之术也”。此使君子小人纷然淆乱,莫知其是非者也。故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为川谷;趋行蹐驰,不归善者不为君子,故善言归乎可行,善行归乎仁义。田子方、段于木轻爵禄而重其身,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李克竭股肱之力,领理百官辑穆..........

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

..........言无隐,疾恶太深,闻人之善或未全信,闻人之恶以为必然。虽有独见之明,犹恐理或未尽。何则?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闻恶必信,则小人之道长矣,闻善或疑,则君子之道消矣。为国家者,急于进君子而退小人,乃使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则君臣失序,上下否隔,乱亡不恤,将何以治乎?且世俗常人,心无远虑,情在告讦,好言朋党。夫以善相成谓之同德,以恶相济谓之朋党,今则清浊共流,善恶无别,以告讦为诚直,以同德为朋党。以之为朋..........

晋书·列传·第六十一章

..........有善人君子而干非其事,多 所告白者乎!君子之心,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由历试;如有所毁,必以著明。 托社之鼠,政之其害。自古以来,欲为左右耳目者,无非小人,皆先因小忠而成其 大不忠,先藉小信而成其大不信,遂使君子道消,善人舆尸,前史所书,可为深鉴。

  足下选纲纪必得国士,足以摄诸曹;诸曹皆是良吏,则足以掌文案;又择公方 之人以为监司,则清浊能否,与事而明。足下但平心居宗,何取于耳目哉!昔明德 马后未尝顾与左右..........

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收将士心,以死捍敌,天下可保。"疏上,内禅之议乃决。

  钦宗即位,纲上封事,谓:"方今中国势弱,君子道消,法度纪纲,荡然无统。陛下履位之初,当上应天心,下顺人欲。攘除外患,使中国之势尊;诛锄内奸,使君子之道长,以副道君皇帝付托之意。"召对延和殿,上迎谓纲曰:"朕顷在东宫,见卿论水灾疏,今尚能诵之。"李邺使金议割地,纲奏:"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嘉纳,除兵部侍郎。

  靖康元年,..........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

..........好些生计,来通知史生夫妻二人,教他相通往来。史生后来得第,好生照管妻家,汉州之后得以不绝。此乃是不幸中之幸,遭遇得好人,有此结果。不然,世上的人多似吕使君,那两代为官之后到底堕落了。天网恢恢,正不知吕使君子女又如何哩!

  公卿宣淫,误人儿女。不遇手援,焉复其所?

  瞻彼穹庐,涕零如雨。千载伤心,王孙帝主。

太平御览·封建部·卷一

..........,服阕,乃还乡里,结草为庐,阳瘖不能言,淑得袭爵。恢始仕。

  《管子》曰:爵不尊,禄不重者,不与图难犯危,以其道为未可以求之也。是故先王制轩冕,足以著贵贱,不求其美;设爵禄,足以守其服,不求其观;使君子食於道,小人食於力。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大,人爵也。天爵以德,人爵以禄。古之人修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

艺文类聚·卷五十一·封爵部

..........,识其枚数,其可以与乎,公曰:子为晋君也,对曰:臣为隶新。

  《管子》曰:爵不尊,禄不重者,不与图难犯危,以其道为未可以求之也,是故先王制轩冕,足以著贵贱,不求其美,设爵禄,足以守其服,不求其亲,使君子食於道,小人食於力。

  《孟子》曰:有天爵,有人爵,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从之,脩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

............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