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与之57首

答李侍郎嘉定庚辰冬之官成都至城外驿侍郎亦赴镇常得相遇于道惠诗答之

宋代崔与之

柏竹老岁寒,梅矾澹春风。邂逅万里桥,相对双鬓蓬。

论心岂无酒,举盏不忍空。恐渠道旁嗤,咄咄醉颊红。

送以静观颐,答以晦养蒙。障尘马上去,意气如飞鸿。

荆州旧分虎,武陵世凭熊。所至相劳苦,父老携儿童。

地偏舞袖长,鸡脊牛鼎丰。甘棠子孙枝,蒙密成芳丛。

闻之白玉堂,起草谁其工。要为官择人,颇牧还禁中。

胸藏经济方,医国收全功。世事俱尘土,惟有汗竹公。

雨足芎茁苗,风暖蒲长茸。离索抱孤影,目断三峡东。

哭赵清之

宋代崔与之

天南□□□重临,遗爱犹存蔽□阴。
鼓角三城新令肃,袴襦万井旧恩深。
养民但积和平福,莅事常持敬简心。
远业设施殊未老,巨川东逝日西沉。

送时漕大卿淮四检法

宋代崔与之

十年宦海任飘零,岂料光华伴使星。
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
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
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

关成嘉父

宋代崔与之

诸老不敢吏,我来容友之。
调高械夏曲,局熟弈秋棋。
南斗捩船柁,西风吹鬓丝。
莫将金玉质,膏沐画长眉。

寄黄州赵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檄行

宋代崔与之

铜梁玉壘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
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送时漕大卿淮西检法 其一

宋代崔与之

卿月高华照楚墟,澄清雅意见登车。
星分屯垒云中戍,风引艅⑴艎塞下储。
十二聚民行惠政,三千议狱谨刑书。
最声烜赫流聪纩,圣诏今朝下玉除。

送范漕赴召 其二

宋代崔与之

棋于观局易,药到处方难。
休戚君眉睫,安危我肺肝。
别来年事晚,病起面华寒。
东望彊人意,天风送健翰。

送聂侍郎子述(淮东帅) 其二

宋代崔与之

吴蜀相通一水长,闻公西土意差彊。
人谋合处天心顺,民力宽时国势张。
参井光芒摇戟纛,关河事业耀旂常。
雪山自是西人重,赤舄归来早趣装。

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嘉定癸酉以广西宪赴召经此)

宋代崔与之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
祈闲三扣阍,天远不我知。
尺书趣入觐,君命其可违。
火云正烧空,短篷气如炊。
脩途久困顿,病骨尤支离。
奄奄尚残息,舣棹江之湄。
来登三元山,炎歊顿无威。
徘徊古亭上,好风吹客衣。
聊为三日留,食斯眠于斯。
涧泉㶁㶁鸣,四山翠屏围。
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
李君亦达士,与我真忘机。
乃于山之巅,预作佳城基。
生则此其乐,死则此其归。
采药求长年,华发世所希。
荷锸欲自埋,不以遗体为。
要皆非中道,识者之所嗤。
知命故不忧,李君其庶几。
触目此境界,陡悟昔者非。
更作首丘想,行色应迟迟。
还游仁寿庵,细玩渊明诗(自注:壁有归去来辞之句)。
寓形复几时,皇皇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自怜一身孤,蒲柳先秋衰。
百念尽灰冷,故园劳所思。
我有石壁山,亩计十有奇。
归去营一窟,曲肱送斜晖。
培植先人树,投老长相依。
清泉白石盟,甘心天一涯。

柴秘书分符章贡同舍饯别用蔡君谟世閒万事皆尘土留取功名久远看之句分韵赋诗得世字

宋代崔与之

玉立蓬山巅,声望高一世。
清秋玉壶露,耿耿无纤翳。
中流屹砥柱,愈激而愈厉。
平生学古胸,非为资身(菊坡集作生)计。
中边事方⑴殷,命脉实关系。
忧世危明主(菊坡集作王),谁流洛阳涕。
直谏逆批鳞,言言皆献替。
胡为厌承明,退飞勇且锐。
有山郁而孤,雄踞虎头势。
兆民困科扰,椎剥已无艺。
猩獠丛篁中,跳梁无虚岁。
弄印无以易,要起百年弊。
西风吹马耳,新凉雨初霁。
尺劄闻先声,远氓已怀惠。
旌旗簇小队,画戟森兵卫。
一方覆盂安,中原谁共济。
顾我亦漫仕,空山老松桂。
倦悔作归梦,乞身尚濡滞。
著鞭公已先,脂秣以相继。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崔与之简介

崔与之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