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贵墀27首
类型:
写景
咏物
春天
菊花
夏天
柳树
写马
秋天
月亮
田园
冬天
山水
边塞
写雨
写山
地名
写雪
写水
抒情
写风
长江
爱国
写花
黄河
离别
梅花
儿童
送别
荷花
写鸟
思乡
读书
爱情
思念
励志
惜时
哲理
婉约
豪放
闺怨
悼亡
诗经
民谣
写人
节日
老师
春节
母亲
友情
战争
元宵
寒食
清明
端午
楚辞
七夕
乐府
中秋
怀古
重阳
忧民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高中古诗
小学文言
初中文言
高中文言
忧国忧民
咏史怀古
宋词精选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古文观止
小学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古诗十九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声连万户,更谁家思妇,相和砧杵?
角倦笳慵辛苦向,三十六街催曙。
眠待迟归,会怜轻别,记个人听处。
征衫正薄,那堪敲傍孤旅。
劳汝绕遍重闉,堤防密密,怕梦魂飞去。
万递千回愁共永,还杂滴阶凉雨。
征马嘶霜,荒鸡啼月,多少良宵误。
扁舟明日,雁更还在烟浦。
角倦笳慵辛苦向,三十六街催曙。
眠待迟归,会怜轻别,记个人听处。
征衫正薄,那堪敲傍孤旅。
劳汝绕遍重闉,堤防密密,怕梦魂飞去。
万递千回愁共永,还杂滴阶凉雨。
征马嘶霜,荒鸡啼月,多少良宵误。
扁舟明日,雁更还在烟浦。
故国风凉,空闺秋早,几年相望河汉。
拂拭清砧,只恐石同心烂。
暗携从、织女机边,险化向、望夫山畔。
肠断,正铜壶漏永,玉关人远。
底事声声渐缓,料瘦指寒生,细腰力倦。
我正无衣,况听角残笳乱。
念年来、紫塞烽惊,总付与、青衫泪满。
吟玩,怅遥天霜角,万家庭院。
拂拭清砧,只恐石同心烂。
暗携从、织女机边,险化向、望夫山畔。
肠断,正铜壶漏永,玉关人远。
底事声声渐缓,料瘦指寒生,细腰力倦。
我正无衣,况听角残笳乱。
念年来、紫塞烽惊,总付与、青衫泪满。
吟玩,怅遥天霜角,万家庭院。
两岸苔荒,空城雨积,满目离离如许。
摩碑碣,沉埋往迹,吊台榭,迷离旧路。
共塞烟、作(去)出凄凉,莫更问、当日王孙何处。
但柳助荒寒,槐添疏冷,送尽斜阳无语。
记取荒郊盘马去,有拾翠风流,班荆伴侣。
西风早惊心北塞,东君去销魂南浦。
况年来、泪染青袍,过旧径怀伤,殡宫情苦。
待玉勒还游,金钗重斗,只恐美人迟暮。
摩碑碣,沉埋往迹,吊台榭,迷离旧路。
共塞烟、作(去)出凄凉,莫更问、当日王孙何处。
但柳助荒寒,槐添疏冷,送尽斜阳无语。
记取荒郊盘马去,有拾翠风流,班荆伴侣。
西风早惊心北塞,东君去销魂南浦。
况年来、泪染青袍,过旧径怀伤,殡宫情苦。
待玉勒还游,金钗重斗,只恐美人迟暮。
出门四顾,但树树替秋言语。
恰作去就新黄,收回稠绿,青镜愁容似汝。
自昔才人悲摇落,可更有、亭皋佳句。
惟岭外夕阳,桥边流水,是漂流处。
无据,辞根却似,无家归去。
向渡口寻红,箧中搜字,才信闲愁最苦。
凤去桐孤,鸦翻枫冷,又送晚来凉雨。
人独自、门掩西风,对汝有何心绪。
恰作去就新黄,收回稠绿,青镜愁容似汝。
自昔才人悲摇落,可更有、亭皋佳句。
惟岭外夕阳,桥边流水,是漂流处。
无据,辞根却似,无家归去。
向渡口寻红,箧中搜字,才信闲愁最苦。
凤去桐孤,鸦翻枫冷,又送晚来凉雨。
人独自、门掩西风,对汝有何心绪。
平原凝眺,记裙腰碧色,踏青人好。
待雁爪、北塞归来,早风打雨浇,一痕青老。
望里魂销,更添上、者边斜照。
衬枫林屐齿,蓼岸船唇,际楚天杳。
飞飞冷云低绕,傍荒台废冢,虫语相吊。
再著些黄叶萧萧,便描就、霜天一幅新稿。
向晚牛羊,与点缀,荒村烟草。
最无聊,策马西风,踏阳关道。
待雁爪、北塞归来,早风打雨浇,一痕青老。
望里魂销,更添上、者边斜照。
衬枫林屐齿,蓼岸船唇,际楚天杳。
飞飞冷云低绕,傍荒台废冢,虫语相吊。
再著些黄叶萧萧,便描就、霜天一幅新稿。
向晚牛羊,与点缀,荒村烟草。
最无聊,策马西风,踏阳关道。
淡云河汉,早凄清众籁,幽闲庭院。
叶满银床人不见,字写相思千遍。
琐碎花繁,丁宁语复,一样风吹断。
石苔谁扫?
便题诗也都倦。
添出一种凉阴,几声疏雨,更恼人孤馆。
欲说西风无限恨,肠共井绳井转。
剪后秋残,别来闰屡,凤阁扃幽怨。
孤琴重抱,只应商调凄惋。
叶满银床人不见,字写相思千遍。
琐碎花繁,丁宁语复,一样风吹断。
石苔谁扫?
便题诗也都倦。
添出一种凉阴,几声疏雨,更恼人孤馆。
欲说西风无限恨,肠共井绳井转。
剪后秋残,别来闰屡,凤阁扃幽怨。
孤琴重抱,只应商调凄惋。
杜贵墀(1824-1901年),字吉阶,别字仲丹,巴陵县郭镇磨刀村杜家庄(今属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人。天资卓越,性情“沉敏”,深得从祖父杜棠的喜爱。杜棠到山西任职时,将年仅4岁的贵墀带到任所,学习四书五经及句读。贵墀6岁丧母,9岁丧父,13岁回到家乡,与长兄杜伯崇相依为命,继续勤奋苦读,精研诗词和古文,力求博学实用,不争虚名,为日后的经史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诗词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