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笃51首

良乡

清代李因笃

王畿千里余,赤县首三辅。
佳气来阊阖,去天如韦杜。
古时封内地,多以蕃同谱。
凡温及应韩,历历皆可数。
朔风日暮急,惨淡过戎伍。
二南有遗泽,流恨兼今古。
附海无细波,附岳无卑岵。
所以封泰山,尝先禅梁父。
约略计斯城,初不下万户。
胡为兵戈中,筑堞失完土。
还闻东土人,据地列田圃。
自云托国家,一一皆肺腑。
大兄侍中郎,中兄司卤簿。
季子未拜恩,鲜衣缠华组。
安坐召县官,促装揖州府。
还家自生光,道上人如堵。
兼金旧络马,百宝新装弩。
貂首大秦珠,可充千万估。
牛羊盈其门,珠玉盈其庑。
堂上斗酒会,健儿鸣钟鼓。
大妇工锦瑟,中妇歌《金缕》。
小妇贵家子,徐徐调鹦鹉。
吾欲终此曲,此曲闻者苦。
长安连狭邪,日月通前浦。

程义士婴墓 其二

清代李因笃

藉地愁无似,凭高泪不穷。
古渠移数壑,新雨落双虹。
故国浮云外,中原蔓草中。
乱余忆黄绮,流汗浃臣躬。

赠高大扶南

清代李因笃

大雪同辞汉苑钟,微霜已带楚天松。
长临玉树怜车骑,独傍青云美仲容。
雨散远林明薜𦶜,江高秋水纵鱼龙。
促装联榻经寒夕,春酒杯浮琥珀浓。

高歌行寄程穆倩

清代李因笃

江城正月黄鸟鸣,有客清晨呼柴荆。
相见乃吾故人子,朗如琼树玉山行。
别时五尺今八尺,三载腾骧游公卿。
长跪起居动有礼,藻华丹篆辉前楹。
我亦再拜读来札,高江波涛同激发。
自云流寓老益困,中复采薪相摩戛。
盐泽汗血反蹉跎,鲁门鶢鶋谁识察。
忍饿耻为稻粱计,哀鸣徒仰霄汉刷。
往者邗沟嗟赁舂,豪家睨视薄其佣。
陋巷经旬覆土锉,僧寮伏枕餐新松。
解质未敢惜长剑,尪羸无时违短筇。
形只影孤穷安诣,独君桥梓数过从。
君有长歌二千字,两京板荡须臾事。
《薤露》伤逝足慷慨,青蝇恶谗横涕泗。
光芒遄飞遑停吟,徵羽数变始满志。
太和协律迥奇绝,长庆尚书何纵恣。
昔君早与吴桥游,漳海清江俊及流。
回首太阿倒奄竖,蔓延关雒啼鸺鹠。
九鼎卒移朋党祸,微霜深中杞人忧。
礼失在野此最近,诗亡于近将焉求。
晚年骀荡竹西久,高卧何如鹿皮叟。
时湛彩笔拂云烟,遍搜遗文尽蝌蚪。
大镛石鼓忽同几,犀剑环刀常在肘。
籀书颉迹出争持,丞相中郎藉不朽。
琳琅径寸轻千缗,约取犹难庇汝身。
贵戚当前况辞谢,贫交接踵如饮醇。
未携一丝坐相索,倾帙堆案皆所珍。
岂但室中生交谪,邻翁窃笑童仆嗔。
薄俗逐声实康瓠,黄钟遗弃人罕顾。
山阳遂以工锻闻,正字终须碎琴去。
沧洲踌躇独往愿,白发磬折诸侯路。
北眺故园陇树深,东来春水江花暮。
却送之子江之隅,轻舟漾日归东吴。
内省殊惭报琼玖,相思且欲凌碧芜。
夙知用拙见天性,何必雕虫非壮夫。
片帆若访曹秀水,为道苍生望重苏。

陈平湖之官附怀曹秋岳先生 其三

清代李因笃

日对东流水,曾无西上鱼。
自惟成邂逅,何敢任萧疏。
细柳延彭泽,浮云走孟诸。
隔江春御短,前渡一踌躇。

陈平湖之官附怀曹秋岳先生 其二

清代李因笃

塞表香兰接,关阴玉佩迟。
夙愁凝薄暮,遗恨失临岐。
二月归鸿少,三江落日迟。
相思消鬓发,俯仰寸心知。

陈平湖之官附怀曹秋岳先生 其一

清代李因笃

宛马春嘶浴,秦淮路入吴。
风尘双屐贱,雨雪片帆孤。
把楫瞻青嶂,褰衣滞绿芜。
邗沟送湖尹,为寄采苓图。

得傅征君山信

清代李因笃

河汾文献未全空,《盅》上《乾》初有是公。
不卜同舟瞻郭泰,徒知《中论》拟王通。
芳期虚讯春来鸟,剧饮犹传雪后鸿。
他日荜门相修处,下车应拜采桑翁⑴。

清代李因笃

积潦乘秋见,鸣螀满地生。
薄言风有隧,遑恤雨无正。
河北多艰食,天南未解兵。
十年留滞尽,乡国意纵横(经语作对,流连光景者不解道。)。

呈希制军

清代李因笃

使相分符十二州,明公赐履冠诸侯。
天包凉益开东井,地跨关河领上游。
寒谷春生吹律遍,野航时带霁晖流。
躬耕久自耽林壑,望岁频书大有秋。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李因笃

李因笃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