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184首

病中忆儿烺

清代吴敬梓

自汝辞余去,身违心不违。
有如别良友,独念少寒衣。
病榻茶烟细,春宵花气微。
邮亭宿何处,梦也到庭帏。

送学使郑筠谷夫子还朝三十韵

清代吴敬梓

帝德敷文教,醇儒受主知。
南屏誇毓秀,西浙信钟奇。
邹鲁心源接,皋夔事业宜。
摛辞先紫闼,簪笔上丹墀。
鳌禁回翔日,龙楼申命时。
风期储作相,简畀命为师。
圣代恩光美,诸生教育垂。
中川飞綵舸,长路飏云旂。
被化千馀里,劳臣三载期。
弦歌声络绎,羽籥舞参差。
继志人皆仰,因材笃靡遗。
冰壶常自耀,水鉴果无私。
舒啸闻鸾凤,挥豪篆虎螭。
春风开绛帐,夜雪坐皋比。
语默无非教,周旋必中规。
叩帘仍待问,撤幕不差池。
三变容皆见,一隅举所疑。
持衡馀奖进,取士掩瑕疵。
披览官斋晚,微吟夜漏迟。
孤寒群爱戴,蹶弛荷扶持。
昔岁彤廷诏,曾令蓬户窥。
不才尘荐牍,授简写新诗。
坐待官厨饫,吟看日晷移。
几回瞻謦欬,再拜奉师资。
知遇真难报,蹉跎尚若斯。
惊心易寒暑,临别重讴思。
哲匠饶经济,名贤好翼为。
鸾台九重待,凤阁百僚随。
教泽咸沾被,酬恩难絷维。
抠衣姑孰路,惆怅送旌麾。

雪后过采石矶

清代吴敬梓

我行采石矶,残雪嵌巑岏。
青松出秀色,黄竹垂琅玕。
碑版悬阁道,祠宇灿林端。
曾闻宫锦袍,啸咏过前滩。
供奉一云没,太息思才难。
舍舟入衢国,风疾客衣寒。

哭舅氏

清代吴敬梓

河干屋三楹,丛桂影便娟。
缘以荆棘篱,架以蒿床眠。
南邻侈豪奢,张灯奏管弦。
西邻精心计,秉烛算缗钱。
吁嗟吾舅氏,垂老守残编。
弱冠为诸生,六十犹屯邅。
皎皎明月光,扬辉屋东偏。
秋虫声转悲,秋藜烂欲然。
主人既抱病,强坐芸窗前。
其时遇宾兴,力疾上马鞯。
夜沾荒店露,朝冲隔江烟。
射策不见收,言归泣涕涟。
严冬霜雪凝,偃卧小山巅。
酌酒不解欢,饮药不获痊。
百忧摧肺肝,抱恨归重泉。
吾母多兄弟,惟舅友爱专。
诸舅登仕籍,俱已谢尘缘。
有司操尺度,所持何其坚。
士人进身难,底用事丹铅。
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
寄言名利者,致身须壮年。

赠家广文蒙泉先生

清代吴敬梓

吾宗宜硕大,分派衍梁溪。
名字标黄阁,纶音降紫泥。
清才堪禁近,课士且卑栖。
系马春风暖,衔杯月影低。
槐阴看鳝集,柳外听乌啼。
钟阜邀词藻,秦淮净品题。
微吟惊候吏,奏绩付诗奚。
大雅将沦落,斯文赖整齐。
昔年贤使相(谓嵇相国),投分几招携。
岂合甘萧散,应难得久稽。
声称盈玉殿,依旧赴金闺。

伯兄自山中来夜话山居之胜因忆去秋省兄未及十日而别诗以志感得二十韵

清代吴敬梓

地本烟霞窟,兄为巢许伦。
百年歌帝力,十亩乐天真。
抱阜宜营室,还汀许结邻。
绿回芳草长,黛染远峰匀。
社鼓乌江庙(居与乌江项王庙相近),灵旗牛渚津。
山川馀质朴,习俗尚清淳。
野老嬉游共,村翁来往频。
藤萝阴漏月,桑柘影随身。
美酒盈杯劝,良苗几棱新。
饧箫花外市,牧笛雨中春。
幸免家人谪,偏馀稚子亲。
摊书消永夜,高枕卧清晨。
自著潜夫论,宁辞原宪贫。
昨秋过故里,留我住弥旬。
薜荔依门巷,蒹葭变水滨。
圆沙知雁聚,曲港见鸥驯。
蟹簖缘溪富,鱼罾罥树均。
嘉肴仍速舅,肥牡定娱宾。
愿得长相倚,须完未了因。
寄声劳扰客,此是武陵人。

天台红藤杖歌为姚文洁作

清代吴敬梓

卧梅书屋春光丽,客来叩户探清制。
卧梅老人倒屣迎,呼童执末趋同行。
云是天台红藤杖,天台老僧昔我贶。
二十五年常函藏,斑深色古寿者相。
摩挲今日拂尘埃,笑语閒庭步紫苔。
桃枝灵寿差堪拟,枯蔓苍藤何有哉。
杖端非饰不噎鸟,铭以篆书独夭蟜。
蓟门陈君雕镂工,公输刻凤出意表。
吾闻千岁藟为蘡薁藤,援以樛木同钩绳。
且复相随游锦市,应免他时投葛陵。
钟山千尺浓云护,曳枝年年湿芒屦。
应羡山灵有夙缘,自惭尘坌无欢趣。
百岁清閒非易求,得意当思五岳游。
眼见春花烂南陌,百钱买醉须阮修。

慈姥山

清代吴敬梓

店舍看新月,传为慈姥山。
伐蘖穿径去,烧笋度林还。
酒薄难胜梦,灯昏强照颜。
仆夫催晓发,衫袖露华斑。

赠洪别驾月航

清代吴敬梓

诗学看前辈,骚坛久擅场。
宦游戎马地,归及水云乡。
五柳陶潜宅,千金陆贾装。
琅函三万轴,流涕说仁皇(佩文韵府参校诸臣月航与焉)。

江上曲

清代吴敬梓

玄英遵中川,帆影严云结。
青山秀长松,森若锦罽列。
江蒲见居人,送寒鼓声咽。
客子远行迈,都忘换时节。
江上北风多,江岸芦花折。
日暮随罛师,渔灯遥明灭。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吴敬梓简介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