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204首

九日舟中独酌醉后放歌怀海内诸子

明代陈履

九月九日古登高,龙山酣酒桓温豪。孟嘉落帽忒疏放,坐中宾佐谁为曹。

藐予狂生岭南子,浊世虚蒙挂牙齿。仲举元龙知是谁,疑我前身俊兄弟。

三秋摇旆出燕关,万里乘槎犯斗还。重九开尊醉篷底,何须谢屐跻东山。

东山一卧不复起,当世风流今已矣。且呼斗酒问青天,往代英雄谁不死。

曾闻崔颢恣遨游,挥手题诗黄鹤楼。谪仙自号青莲客,一曲高歌鹦鹉洲。

高楼芳洲在何处,黄鹄矶边汉阳树。二人远去不可招,使我思之泪如雨。

泪如雨兮且复收,今人未少古人俦。屠生少年起东海,英气勃勃淩高秋。

挥毫尽扫青天色,开口一吐黄河流。更有新安老司马,八斗文章压华夏。

方郎眼中空一代,肩视司马非流亚。娄东二美迥不群,翩翩文采上淩云。

蓝田璧玉连城价,延津宝剑七星文。嗟余岭表多才美,罗浮崔嵬矗南纪。

黎君桥梓欧博士,并奋鹏抟击溟水。旋忆宛陵梅鼎生,岿然五岳相峥嵘。

灵蛇独握一日惊,阳春白雪时孤鸣。冯生开之友君典,傲睨乾坤同偃蹇。

江淹彩笔频入梦,万丈虹光碧空见。更闻士龙出云间,狭视海内卑尘寰。

二张吴下称竞爽,随风吐玉声珊珊。柱史司勋最奇绝,并建旗鼓齐登坛。

扶舆閒气属诸子,吁嗟逸驾谁能攀。执鞭长跪余下走,安得佳辰一一握手开心颜。

送胡尔潜出守杭州

明代陈履

栖迟郎署喜君同,可奈浮踪类转蓬。越徼春风随五马,燕台夜月怅孤鸿。

折来杨柳愁应绝,望入湖山思不穷。那得扁舟相逐去,看君公事了湖中。

齐地久旱途有迁民膏雨既沾草木欣畅和时运四章以谕迁者

明代陈履

天降时雨,亦既崇朝。彼黍油油,秀色盈郊。为尔百室,稽首玄霄。

愿言自今,载膏尔苗。

四野欲枯,一雨如濯。欣欣农人,妇子相瞩。忧怀以蠲,生计聊足。

庶几有秋,室家胥乐。

河流荡荡,沛如清沂。雨泽沾足,田园应归。尔舟遄返,尔锄亟挥。

毋远乡土,悔不可追。

苍苍有生,乐在园庐。天时暂愆,尔行焉如。一失桑梓,杳如蓬壶。

吾言匪啖,尔则听余。

读张左虞伐檀集

明代陈履

张君负奇气,迈迹自吴趋。早授孙吴略,壮弃终君繻。

搦管为词章,璨璨明月珠。建安堪并驾,大历可齐驱。

清时信多才,屈指谁与俱。胡为困蓝田,使我心不愉。

云编一以览,顿足为踟蹰。

怀万伯武兼简沈君典

明代陈履

扁舟落日渺愁予,烟树苍苍万里馀。藻思早看悬梦笔,芳年犹自怅公车。

芙蓉江上秋将晚,鸿雁天边影渐疏。为问青云旧仙侣,肯将词赋荐相如。

肇祀重光卷为陈冠儒题

明代陈履

吾宗冠儒氏,抱艺南海湄。平生学孔颜,事事余所师。

上念先德隆,水木兴遐思。肇祀修明禋,甫田载营菑。

甫田日伊何,乃在宁州阳。夙世播获勤,春秋奉蒸尝。

中叶倏遘屯,膏腴日云荒。念哉慈孙怀,恻恻含辛伤。

辛伤何以为,日夕搆良图。经营理旧疆,钱镈夷榛芜。

率彼弟与昆,竭力南亩趋。吁嗟肯获心,今世谁与俱。

肯获何所希,所希黍稷馨。黍稷何以馨,藉之羞神明。

瞻彼南坑田,平秩今西成。慇勤示来昆,千秋奉粢盛。

燕台春草赋赠袁仲子归香山

明代陈履

君从南海来,挟策游长安。玄冠高切青云丽,彩笔翻飞白雪寒。

凤凰城下风光好,难兄官贵多文藻。迟日晴开棠棣华,轻烟静覆池塘草。

池塘草色晚青青,词客时过谢氏庭。开尊明月出天上,娇歌一曲同君听。

娇歌宛转肠应断,大堤芳草相撩乱。银灯照眼酒易醒,锦屏夜闪千花烂。

忽惊云物尽年华,路上王孙苦忆家。与君俱是天涯客,相看莫怪还相嗟。

此日春风回北阙,黄金台前草初发。正好过从散寂寥,何事旌旗又南粤。

君归一路春草芳,到日春晖满北堂。青霄棣萼遥相忆,好音一寄云天长。

人生亦是风萍尔,临歧不用多愁思。他年草色帝城春,策马看花待吾子。

怀谭祁李三山人(谭永明、祁子羡、李子春也)

明代陈履

羊城几度重经过,得意三休意若何。
贳酒邻家聊共醉,论诗客坐漫高歌。
人情漠漠交游少,世事悠悠感慨多。
别后空山怜独卧,夜深看月上藤萝。

送康彦锡还蜀

明代陈履

汉家仙令集长安,旧侣过逢尚鹖冠。
忽漫开尊来暮雨,殷勤把袂散春寒。
相将且尽燕歌壮,此去无论蜀道难。
圣主只今频侧席,清班迟尔接鹓鸾。

送梁彦国谳狱江南

明代陈履

郭生台下草初繁,使者衔恩出帝阍。
九陌春风看握节,三吴夜月待开尊。
名驱梁苑词应富,世有于公狱不冤。
此去昼游桑梓近,为言闾巷可高门。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陈履

陈履,本名天泽,字德基,号定庵,祖父陈志敬(有传),为明代乡贤。父亲陈廷对,明时海寇犯乡,组织乡人抗御有功。陈履自幼受贤良薰陶,遂承祖训,未到二十岁,文章学行誉满莞邑,为县令孙学古赏识,提拔。嘉靖三十七年(1588年)科中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名登进士榜,官受浦圻县令。陈履到任后,目睹民众赋税繁重,流离失业者触目惊心。陈履亲下乡间,体察民情,实行免劳役,宽赋税,奖励耕织,数年后蒲圻民众得以安宁。当他离任时,百姓相沿不绝,到衙署挽留他,后来还立祠铭记他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