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上桂497首

经夏镇呈赠叶台翁师相

明代韩上桂

道经夏镇口,适观卿云垂。
卿云纷五彩,谁不愿见之。
忆昔当年奏韶乐,此云缥缈流阿阁。
丹凤翩翻仪帝庭,金镛玉磬声交作。
寥寥异彩几人扬,我公今日吐其光。
沛为汉帝歌风地,亦近龙飞圣祖乡。
圣祖戎衣定天下,妙选耆英扶运化。
三公论道职调元,相与擎天镇中夏。
镇夏夏镇非偶然,金瓯长保翼神燕。
天子非常加意待,仙舟愿发无少延。
方今国家神气固,旭日初升策天路。
惟馀榷税未蠲除,旦夕喁喁思雨露。
公今入相早回天,一滴能消旱后烟。
枯崖亦与承膏泽,敢望开尊次末筵。

赠黄逢一

明代韩上桂

黄生手持明月珠,蚌胎乍剖辉天衢。
隋侯入袖不足拟,魏王照乘安所如。
携来就鬻五都市,瑕颣自恃无可指。
道路初无按剑虞,沧海竟切遗珠议。
此宝几为席上珍,灵光受妒泣鬼神。
愿君什袭无轻示,不是千金勿售人。

赠顾述夫别驾

明代韩上桂

神剑虽闭匣,精光岂可藏。
骏马纵服盐,意气常激昂。
人生显晦何能定,只有肺肠堪照映。
投杼犹然惑母慈,拾煤尚足疑宣圣。
往日康衢或太行,乍时谈笑多机阱。
下士驰驱竞世情,大贤优游引天命。
公之妙质信非常,冰壶照射触琳琅。
高怀直揭千寻势,异藻常函五色章。
材大任小已足惜,守正被屈仍踧踖。
兰佩翻同萧艾捐,珠光却等沙尘掷。
乃公气度转开扩,倚涧寒松看落落。
折齿终不废啸歌,刮骨何妨任欢谑。
僦居幸与诸子邻,閒来文酒日相亲。
兴狂每索山花笑,歌罢翻闻鸟语新。
有仆捆屦差活身,慇勤伏侍忘其贫。
诸郎矫矫多奇气,摄衣屡接席上宾。
江左风流终自在,顾氏神驹竟可驯。
钜力便堪扛鼎吕,奇珍那得惮磨磷。
黄钟子气今回律,转盻旋看天地春。

寿陈虚白父母

明代韩上桂

何以寿君惟玉液,金茎缥缈高千尺。
又何寿君有沧溟,一杯豁若吸长鲸。
羡君意气任潇洒,知君非是龌龊者。
六月天南起大鹏,过都历块驱神马。
处世常怀出世心,高山流水少知音。
何时坐我春风席,为我一曲鸣瑶琴。

赠王参裕进士(有引)

明代韩上桂

举眼望千古,逍遥能几人。
子瞻差解意,如来幻化身。
诗名满天地,逸气逼嶙峋。
出作江湖客,入为廊庙臣。
鹤峰留妙迹,郁水證前因。
此意谁能达,王公堪与伦。
王公本是金台彦,万里霜蹄倏欲遍。
赤电惊从足下生,遥望吴门悬匹练。
赋性萧疏雅不群,胸函五色吐灵文。
东波风韵真相似(波,疑当作“坡”。),西蜀精华恍共分。
住世常怀出世意,簪绂俨带云霞气。
荀令奇香尽日留,王乔仙舄凌云至(以下杂稿选底本原有缺页)。

佚题①

明代韩上桂

⑴犹未已,罗浮更孤峙。
君从天外访罗浮,韩生相与游。
韩生幼君十三岁,时时爱狂醉。
袒裼叫跳胡君前,胡君扶与眠。
梦里寒泉咽盘石,醒来衣袖带云烟。
胡君北行归雁荡,此时儿女俱成长。
戏凤乘鸾且未迟,群然共看茅龙杖。

同李长度甘士圣游石佛寺

明代韩上桂

石崖古佛依石搆,丈六金身传已旧。
庄严半现露两肩,璎珞斜悬文似绣。
两旁险磴列诸天,跨象乘狮据岩窦。
恒河沙数谁能名,百千万亿载无漏。
侧径盘桓到上头,攀援可出石佛后。
游人逐队嬉相从,前颠后堕迫常凑。
旋转何如蚁磨随,喧豗更似鼠穴斗。
蠹梁屼峗靡敢缘,飞削往往牵衣袖。
隙孔如堪任足扪,摩挲滑腻不能受。
欲退转视已怵魂,稍前首与膝相叩。
最苦形骸夙碍肥,却羡绝粒偏宜瘦。
余辄贾勇试先登,甘生后至超吾右。
长度须长数藉身,以手上拂如龙吼。
当险时呼一助予,平步却誇容吾骤。
咫尺翻函九折艰,远势恍接流云岫。
不因险阻易生愁,转觉幽怀缘逗遛。
尘路驱驰不暂停,稍暇偶过耽美昼。
共惊佛力广无边,怪象幻出非常觏。
何时浪迹学无生,诃林数诣持清咒。

答张绍和

明代韩上桂

美人遗我一束书,云是平生寄兴馀。
字字错落灵蛇珠,琅玕照射色不渝。
葳蕤鸾翮卷龙须,晴天吐出红氍毹。
微风荡漾锦云敷,读之发竦骨欲苏。
恍若对我于冰壶,山高水深调不孤。
此道卤莽久模糊,子一振之气力殊。
砥柱下挽江河趋,俯仰宇宙天为徒。
阐晰坟索遵典谟,疏瀹芜秽诛逃逋。
予为蝥弧子仆姑,霓旌共建声疾呼。
坐扬大雅风唐虞,凤鸣锵锵栖帝梧,毋令古瑟狎齐竽。

旅夕柬方孟旋

明代韩上桂

方君昂藏身八尺,紫髯绿鬓双眸碧。
浩气如涵万顷潭,高情似削千仞壁。
自少读书武林城,年未二十已知名。
潮翻八月奔雷壮,日出东海红云生。
手挽金轮如欲动,力回恶浪不敢纵。
钜器羞从瓦釜鸣,利剑岂作毛锥用。
我素闻之想其人,烟水茫渺不可亲。
今春射策道相识,始信干莫固有神。
旅店寒灯相照坐,雪花如掌当檐堕。
语到微时鬼欲惊,谈当入处的如破。
晨起驰驱各就途,并乘騕袅问皇都。
他时显晦犹难定,此夕论心兴不孤。

送曾苍岩座师出都门 其四

明代韩上桂

紫气从何驻,仙牛早渡关。
世人多白眼,吾道付青山。
北海犹风懦,西铭可订顽。
诗书今汗漫,得暇手重删。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