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130首

登济城望城武

明代归有光

城风汉时县,乃在兖西南。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

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

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

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

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

鲤鱼山

明代归有光

鲤鱼山头日,日落山紫赤。遥见两君子,登岸问苦疾。

此地饶粟麦,乃以水荡潏。水留久不去,三年已不食。

今年虽下种,湿土乾芽茁。因指柳树间,此是吾家室。

前月水漫时,群贼肆狂獝。少弟独骑危,射死五六贼。

长兄善长鎗,力战幸得释。因示刀箭痕,十指尚凝血。

问之此何由,多是屯军卒。居民亦何敢,为此强驱率。

始者军掠民,以后军民一。民聚军势孤,民复还劫卒。

鲤鱼山前后,遂为贼巢窟。徐、沂两兵司,近日穷剿灭。

军贼选骁健,叱呼随主帅。民贼就擒捕,时或有奔逸。

其中稍黠者,通贿仍交密。以此一月间,颇亦见宁谧。

二人既别去,予用深叹息。披发一童子,其言亦能悉。

民贼犹可矜,本为饥荒迫。军贼受犒赏,乃以贼杀贼。

吾行淮、徐间,每闻邳州卒。荆楚多剽轻,养乱非弘策。

舟阻沽头闸陆行二十馀里到沛县

明代归有光

上沽下沽头,有如百里隔。曲河见舟樯,相去只咫尺。

舍舟遵平途,马蹄生羽翮。麦穗垂和风,披拂盈广陌。

吾闻江北人,终年饥无食。吾来江北地,每喜见秀麦。

行行野树合,已到古沛驿。汉帝遗原庙,屋瓦残青碧。

龙化已千秋,鸡犬如昨昔。欲寻歌风处,闾里乱遗迹。

今人泗水上,犹树歌风石。

初发白河 其二

明代归有光

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长安不见花。却忆故乡风景好,樱桃初熟正还家。

自刘家河将出海口风雨还天妃官二首 其二

明代归有光

八月尚徂暑,白露未为霜。云物结蒸郁,雨势恣淋浪。

江水竞飞溢,螭龙争回翔。金枢浴大明,此夜不可望。

极目观冥涨,天际何微茫!直恨非西风,吹我到扶桑。

自刘家河将出海口风雨还天妃官二首 其一

明代归有光

到海忽雷雨,高云起崔巍。纷披船幕湿,错落酒杯飞。

波浪半天黑,神龙助风威。探遐方未极,初意遂已非。

无缘觐海若,稽首乞天妃。愿为一日晴,令我揽光辉。

隆庆己巳赴京寓城西报国寺赠宇上人

明代归有光

慈宫崇象教,搆此绝华炫。深岩閟香火,危峻瞰郊甸。

郁郁虬松枝,低压绕广殿。当年帝舅亲,削发住兹院。

说经老龙听,出手五狮现。曾闻长老言,天雨曼陀遍。

吾识宇上人,头陀今突弁。脩容冥法相,妙悟在论赞。

导我画廊行,指示西方变。晨起供清茗,时共禅悦饭。

我老欲归去,世事今已倦。当结尘外缘,山中傥相见。

琼州张子的与余同年俱为县令江南子的自建德改当涂今入觐又改荣县一岁中三易县居京师旅寓相近以诗为别

明代归有光

岭表生异人,始兴最开先。余公亦崛起,屹屹天圣间。

圣代丘文庄,富学迈昔贤。忆余童丱时,尝听家君言。

吾郡有桑生,恃才颇轻儇。公见即识之,进奖席每前。

夫人出佩玉,珍馔罗绮筵。当时吐哺风,与古能比肩。

公文根理要,不肯事纤妍。奈何浮薄子,辄尔论议喧?

子的来公乡,年往志愈坚。共余曲江宴,面带鲸海颜。

问公石屋在,世业存遗编。君今为县吏,宦辙如邮传。

庙堂亦无意,何以不少怜?使君自天来,万里往复旋。

君才岂不办,古道多屯邅。叹息时所尚,为废循吏篇。

奉托俞宜黄访求危太朴集并属蒋萧二同年及长城吴博士

明代归有光

昔年宋学士,尝称太朴文。独力撑颓宇,清响薄高云。

余少略见之,讽诵每忻忻。淡然玄酒味,曾不涉世芬。

如欲复大雅,斯人真可群。苟非知音赏,宋公安肯云?

嗟乎轻薄子,狂吠方狺狺。惜哉简帙亡,家簏少所蕴。

徒为尝一脔,盈鼎未有分。四贤宦游地,博达多前闻。

为我一咨访,庶以慰拳勤。

赵州石桥歌

明代归有光

六王争斗赵更骄,壮哉武灵尤雄枭。尝游大陵感奇梦,天锡神女有孟姚。

改服骑射致其兵,拓境千里功何高!北地方从代犬通,嵬嵬灵寿起岧峣。

一日沙丘变叵测,空忆前梦花如娇。后来赵迁入函谷,李牧诛死廉颇逃。

此来赵地更百变,悠悠千载岁月遥。至今谁言鄗事丑,独有河薄洛水流迢迢。

问之赵人懵不知,共誇洨河大石桥。此桥之建真奇獝,神师斲成班、尔屈。

蛟龙若伸势敌虹,扶拔欲动光摇日。天下万里九衢通,地平如掌长河失。

仙人张公倒骑驴,蹄涔印石宛然出。赵州太守政绝殊,得以馀閒缀图书。

呜呼,太守之名远与此桥俱!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归有光简介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