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649首

探春慢 客邸度岁有怀,用弁阳啸翁修门度岁元韵

清代易顺鼎

雪椀催茶,风帘转蒜,煮水地炉亲候。骄马精神,闹蛾心性,事事而今非旧。

灯影尚相思,肯伴我冷红如豆。偏教照出无聊,人与梅花同瘦。

故国歌云舞绣。正蟾锁窥香,凤钗敲酒。品竹声寒,吹兰气热,小小玉箫随袖。

此去一程程,偏遇着返魂新柳。只怪春人,梦中旋又分手。

忆江南 其一 舟行淮阳高宝间,即事

清代易顺鼎

江北好,牧笛杂渔讴。平底橛头船放鸭,高前丸髻笛呼牛。

画出野塘幽。

惜红衣 其二

清代易顺鼎

青盖迎秋,红衣坠晚,似嫌风力。脂粉清辉,圆冰射花碧。

今宵载酒,谁念我江南愁客。人寂。吹过暗香,是伊家兰息。

杨垂御陌。芝问天阶,侯封逊仙籍。鸳鸯一水,肯到白狼北。

镜里可怜春好,旧日与谁同历。对者般花朵,空想莫愁颜色。

无闷 江南道中孤舟逢雪,荒寒情事,略见于词

清代易顺鼎

斗大烟篷,拳大雪花,同把孤愁压定。正短柳昏鸦、弄成风紧。

没个人家卖酒,枉踏遍溪桥三叉径。感他一雁,寥空送响,似来相问。

清景。白门近,说旧苑春迟,万红无信。但做出、南朝那时宫粉。

今夜凄凉月子,向离恨天边寻梅影。把玉笛、吹破江云,不管暮寒成阵。

云雾茶歌

清代易顺鼎

匡山云雾窟沈沈,闻有六朝僧未死。窟中产作云雾茶,灏气清英复无比。

托根高接南斗旁,坐令涧壑流芬芳。三十六梯不可到,天风细细吹旗枪。

幽香似酒忘年岁,仙蝶飞来心已醉。清閟宜教虎豹守,窈冥若见龙蛇避。

鸿荒辟后留根荄,却是匡君手自栽。高空日月赠精髓,邃古冰霜成异胎。

斡旋元气仙人掌,斟酌灵浆众帝台。蒙顶上清足相埒,宜供大祀陈天阶。

辛苦山僧摘盈瓮,手皲足茧人间送。叶叶都含瀑水湿,枝枝尽带岚霞重。

种少应知造物悭,摘多莫使山灵痛。螺春龙井徒芳腴,尚书道此清凉殊。

中泠精鉴赞皇李,双井佳题玉局苏。袖里携将云雾去,欲倾江汉试跳珠。

谢王使君送匡山紫芝

清代易顺鼎

匡山紫芝生绝巇,神物难致路幽远。樵人辛苦媚使君,持献公堂才一本。

无德不能致此芝,惟有使君能致之。殊祥异瑞不自私,似可斋祓陈天墀。

谁知使君用意别,聊赠山中麋鹿姿。紫云一朵忽飞下,满堂动色相嗟咨。

真形轮囷根屈曲,古色斑駮光陆离。轩羲日月所沐浴,姚姒雨露所溉滋。

中含元气犹淋漓,旁观但讶形模奇。有如肃穆陈鼎彝,奇古又若岣嵝碑。

若驾鸾凤骖龙螭,羽葆幢节纷追随。真人无言坐华盖,王母欲下来金支。

僮奴不解天然贵,疑是巧工雕镂为。使君怀抱何浩浩,鬓眉颇似商山皓。

恺悌君子神所保,报之玉树兼瑶草。此芝亦是君精神,一茎草现金刚身。

十年种遍匡山春,却把余春赠与人。吾家先世玉芝堂,人去堂空芝亦荒。

拜君嘉惠不敢忘,如还旧物增休祥。归奉二亲进一觞,回首屏风南斗旁。

续寓台咏怀 其四

清代易顺鼎

天末孤城城上头,登临无地可销忧。藤萝芦荻如夔府,薜荔芙蓉似柳州。

坠露沈云都入海,惊风密雨总当楼。大荒我有他年约,披发骑麟再访秋。

喷雪亭瀑

清代易顺鼎

惊雷破山龙衙衙,数里已闻飞瀑哗。隔山两重可望见,犹被青嶂微相遮。

连冈叠岭起又伏,其径屈曲常山蛇。先闻绝境早神往,一旦得路如奔麚。

适逢绝壁梯磴险,以手代足相钩爬。满山石镜亦可悦,日光照耀莹丹霞。

三步回看五步坐,远衔鄱岭明金沙。力穷足茧瀑始出,两谷跌断中谽谺。

观龙垂胡各叫绝,乃叹述者言非夸。泣珠恍探泉客窟,织绡疑入鲛人家。

细如烟纨袭雾縠,危若冰柱转雪车。何年共工陷鳌极,海水倾向东南斜。

九州天惊雨脚逗,袖手颇复哀神娲。青霄倒垂星宿海,客欲往泛愁无槎。

力穿深潭九地破,对足或抵欧罗巴。横飞水气百步外,色有黛绿兼赪霞。

凄寒惊成满肌粟,奇幻疑是双眼花。石梁界空何代造,我意未较天台差。

其旁独树张大盖,太古冰霰融根芽。偶非神参茁五叶,否则奇卉开三丫。

小僮相从颇解事,支炉煮瀑烹新茶。瀑似天龙下听讲,我如敷坐围袈裟。

更从石屋访遗迹,残砖坏藓空盘蜗。士有山林往不返,问名与氏知谁耶。

吾侪疏懒本天放,晚殉一壑非穷奢。奔腾不归少至老,人海一堕终无涯。

诛茅枕流愿莫遂,相对惟有长咨嗟。

雨霁隘口山行

清代易顺鼎

云根吹阴晴,日脚递隐见。欲持并州刀,剪取丝雨断。

风翻万叶背,雾走千峰面。灵岳犹混茫,初烟与为冠。

谁能扫氛霾,复此东南观。天开崖嶂古,愁破岚霞绚。

仆夫指前溪,石濑已可乱。杂花飘空林,客眼误霜霰。

讵惜泥沾衣,徘徊为芳瓣。

和范三题云锦亭

清代易顺鼎

渌水蜿虹影动摇,襟边冷籁散亭皋。诸天鬓色吹神雨,一壑琴声送海涛。

仙梦影飘林外蝶,酒杯痕湿槛前鳌。飞龙石濑愁俱迥,忍和幽人廿五骚。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易顺鼎简介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