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残碑①(丁亥)
① 在大理府太和县名南诏德化碑撰文为南诏清平官郑回书为杜光庭字多剥落仆地已久土人呼为磨刀石乾隆五十三年王兰泉先生昶宦滇时访得于县南二十里大道之侧载入金石萃编跋尾称是碑在大历元年碑文约三千八百字今约存八百字福又得兰泉先生昔未释出四十馀字家大人云唐以前碑字犹是北周北齐遗法王主二字三横皆齐日月二字宽而不窄以此较北朝碑真相合矣
文章与书法,确是唐贤派。
上溯东爨碑⑴,古法尚不坏。
上溯东爨碑⑴,古法尚不坏。
⑴ 此碑在曲靖府陆凉州之东南二十里贞元堡立荒阜之上有碑额碑阴额作篆字云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二十四字使君姓爨名龙颜建宁同乐人即今曲靖府陆凉州也碑文碑阴残蚀字甚少字体方正在楷隶之间文为同姓人道庆作句法亦古得汉碑遗法立于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较南诏碑尚早三百一十一年且甚完善为滇中最古之石馀详福撰碑之跋尾大人曾亲书题跋刊于碑正面右下方无字隙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猜您喜欢
峨峨点苍山,苍翠极可爱。
平列十九峰⑴,峰峰染螺黛。
两峰夹一溪,十八溪为界⑵。
林樾矗浮屠,岚霭罩阛阓。
何幸见此山,心目多所快。
其一在于云,终年生叆叇。
有时冠峰顶,不动镇相盖。
有时束山腰,飞白若长带。
有时竞出岫,棼如擘絮碎。
四山皆无云,独此云常在。
其一在于雪,山顶雪最大。
冬春雪未奇,六月白何怪。
我来九月中,夜雪积岭背。
皑皑亦终日,不畏秋阳晒。
其一在于泉,山罅分流派。
磊落归百桥,清泠漱鸣濑。
穿城为渠塘,灌田作沟浍。
家家可流觞,处处响水碓。
其一在洱海,东望气沆瀣。
叶榆成巨浸,南北两关隘。
必有千顷波,始与此山配。
海光开月镜,恰共屏山对。
苍屏百廿里,我来坐屏内。
地因高乃寒,山在西易晦。
三宿未及登,亦足揽胜概。
唐宋诸诗家,罕到此边塞。
遂使古大山,寂寞经屡代。
笑我两鬓霜,吟到万里外。
所游天下山,曾陟嵩衡岱⑶。
壮阔有过之,雄秀此无赛。
寄诗未游人,聊以当清话。
他时浓设色,一卷好图绘。
平列十九峰⑴,峰峰染螺黛。
两峰夹一溪,十八溪为界⑵。
林樾矗浮屠,岚霭罩阛阓。
何幸见此山,心目多所快。
其一在于云,终年生叆叇。
有时冠峰顶,不动镇相盖。
有时束山腰,飞白若长带。
有时竞出岫,棼如擘絮碎。
四山皆无云,独此云常在。
其一在于雪,山顶雪最大。
冬春雪未奇,六月白何怪。
我来九月中,夜雪积岭背。
皑皑亦终日,不畏秋阳晒。
其一在于泉,山罅分流派。
磊落归百桥,清泠漱鸣濑。
穿城为渠塘,灌田作沟浍。
家家可流觞,处处响水碓。
其一在洱海,东望气沆瀣。
叶榆成巨浸,南北两关隘。
必有千顷波,始与此山配。
海光开月镜,恰共屏山对。
苍屏百廿里,我来坐屏内。
地因高乃寒,山在西易晦。
三宿未及登,亦足揽胜概。
唐宋诸诗家,罕到此边塞。
遂使古大山,寂寞经屡代。
笑我两鬓霜,吟到万里外。
所游天下山,曾陟嵩衡岱⑶。
壮阔有过之,雄秀此无赛。
寄诗未游人,聊以当清话。
他时浓设色,一卷好图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