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雅诗二十首 其十七 魏野林逋
序:《宋史》称,祥符四年,召陜州隐士魏野不至。五年,赐杭州隐士林逋粟帛。何以书予之也?野与逋之为隐也,名如其实矣。野不求闻达,居陜之东郊,为诗精苦。真宗自汾阴还,次陜州,遣陜令王希召之,不起,命工图其所居观之。逋力学好古,不趋荣利,衣食不足,晏如也。结庐西湖之孤山,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以粟帛。逋将死,赋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之句,赐号和靖先生。予观二隐之意,皆有大不足于当年者。自王钦若导封禅,捏天书,鸱尾曳帛,神人梦言,从兹金匮之盛,天言也。玉清之作,天应也。泰山之封,社首之禅,汾阴之祭,天事也。以至野鸡山鹿,并形奏章;秋旱冬雷,率皆称庆。土木不息,饥馑荐臻。观二隐之寓言长往,孙奭之十事疏陈,易地则皆然矣。否则,欣一命而辄起,东封西祀,日置长安之田;希上旨而趋荣,依类颂言,尚希身后之宠。北山之移,能为东郊西湖。假乎野人,虽生不为种放逋客,虽死不为相如。此二隐者,不第独善其身,而思默悟其主者也。
陜州隐士野,杭州隐士逋。
野人不求达,逋客不荣趋。
野居傍东郊,逋薮结西湖。
精苦诗常有,封禅书本无。
野人召不起,野居天子图。
逋客闻其名,逋薮山不孤。
同时称二隐,百世起诸懦。
如何种左谏,东西日在涂。
野人不求达,逋客不荣趋。
野居傍东郊,逋薮结西湖。
精苦诗常有,封禅书本无。
野人召不起,野居天子图。
逋客闻其名,逋薮山不孤。
同时称二隐,百世起诸懦。
如何种左谏,东西日在涂。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猜您喜欢
孟轲有真传,守待明孤位。
董舒溯其流,卿雄安可贰。
百世起闻风,千年韩子嗣。
道必原诸天,刚乃见其至。
焚骨八千涂,立言三古事。
如海日留声,刺潮焉足避。
溪山久属韩,大小予能识。
人存公亦存,公存文不坠。
董舒溯其流,卿雄安可贰。
百世起闻风,千年韩子嗣。
道必原诸天,刚乃见其至。
焚骨八千涂,立言三古事。
如海日留声,刺潮焉足避。
溪山久属韩,大小予能识。
人存公亦存,公存文不坠。
文献钟南纪,风度无遐迩。
当其拾遗时,首标为政理。
从兹媚子容,翻作有才耻。
移情入中书,何心希上旨。
酬恩惟尽力,力尽恩还徙。
忠良是羯奴,宰相归牛李。
白羽犹效思,金鉴徒褒美。
岂知先见人,必俟他年使。
当其拾遗时,首标为政理。
从兹媚子容,翻作有才耻。
移情入中书,何心希上旨。
酬恩惟尽力,力尽恩还徙。
忠良是羯奴,宰相归牛李。
白羽犹效思,金鉴徒褒美。
岂知先见人,必俟他年使。
许公苫块时,诚心动日知。
天子一忠臣,良繇孝子为。
我观民与物,岂不自亲推。
已识裁成意,应教罗织衰。
及夫献替日,亦惟宽厚贻。
箕裘洵国器,苏宋乃埙篪。
文章虽小技,巨手必孤持。
燕许如堪并,吴兢那可移。
天子一忠臣,良繇孝子为。
我观民与物,岂不自亲推。
已识裁成意,应教罗织衰。
及夫献替日,亦惟宽厚贻。
箕裘洵国器,苏宋乃埙篪。
文章虽小技,巨手必孤持。
燕许如堪并,吴兢那可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