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歌①

清代范咸

① 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台之草木,土人多以臆名之。如梨子茇檨子之属,或无其解,或并无其字。而士大夫之自中土至者,又率先存一索隐志怪之心,不深察物之情状,雅意附会。真若琪树之花可接,而若木之枝可攀也。余阅《使槎录》载:「木兰花如粟,淡黄,芳似珠兰。亦名树兰。」考《群芳谱》:「木兰一名木莲、一名黄心,其香如兰、其状如莲。」白氏《长庆集》云:「木莲身如青杨,有白纹。叶如桂而厚大,无脊。花似辛夷,内白外紫。」则与《使槎录》所云花如粟淡黄者迥异矣。盖树兰,自又一种。余所见者,花细碎如黍米。正与《使槎录》同,而不得谓之木兰也。又《使槎录》载贝多罗花云:「大如酒杯,瓣皆左纽,白色。近蕊则黄。」《采风图考》亦云:「花外微紫内白,近心甚黄。土人但称为番花,不知为贝多罗也。」考《拾遗记》:「贝多叶长一尺五六寸,阔五寸,形似琵琶而厚大。」《寰宇志》:「贝多结实如椰子。」今所见番花,叶酷似枇杷。其长与阔,皆不及《拾遗记》之半,且有花无实。其非贝多明甚。而所云花大如酒杯,则木兰之似辛夷也。所云外微紫内白,则木兰之内白外紫也。余细察其干,有斑痕如眼,则木兰之如青杨有白纹也。试截其枝,中有黄晕,则木兰之一名黄心也。至叶如桂而厚大,则更无可疑矣。然则树兰非木兰也,番花非贝多也。既真知其为木兰矣,不可不纪之以歌。
诗人赋物善言理,不似庭前格竹子。
当知多识即是学,废目任耳非为美。
我来蓬瀛大海东,探奇直欲穷苍穹。
周诹询度百不厌,肯教过眼烟云空。
采辑郡志二十卷,遗书掇拾行将遍。
犹惭臆断恐失真,订误考疑敢云倦。
贝多罗花诗已讹,琵琶形似终如何。
就中无实难伪托,佛经欲写空槎⑴那。
因阅长庆忽顿悟,辛夷恍与木兰遇。
内白外紫状如莲,点点青杨虫食蠹。
昔人几度上芳舟,不识征帆⑵逐远游。
今日模糊才认得,新翻乐府却风流⑶。
⑴ 编者按:「槎」,余文仪《续修台湾县志》、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搓」。
⑵ 编者按:「帆」,余文仪《续修台湾县志》、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作「帆」。
⑶ (作者注:「词有木兰花慢。」)。(施懿琳编校)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人赋物善言庭前格竹
多识即是非为
蓬瀛大海探奇苍穹
不厌过眼烟云
采辑郡志二十遗书掇拾行将
臆断失真
贝多琵琶形似如何
就中无实伪托佛经
长庆顿悟辛夷木兰
内白点点青杨虫食
昔人不识征帆远游
今日模糊认得新翻乐府风流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范咸

清浙江钱塘人,字贞吉,号九池。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御史,曾巡视台湾。有《周易原始》、《读经小识》、《碧山楼古今文稿》、《柱下奏议》、《台湾府志》、《浣浦诗钞》等。范咸的诗词>>
猜您喜欢

元旦后四日庄副使斋头见菊花①

清代范咸

迎年何事更争新(作者注:「台有迎年菊。」),怪底真成海外春。
花历三时如热客,蓂开五叶俨浮尘。
幽姿岂必誇颜色,艳景难教信隐沦。
输与寒梅仍应候,孤芳不肯早呈身(施懿琳编校)。

安平镇①

清代范昌治

台湾何崱屴,安平祗孤岛。
兀立大海中,洪波⑴际天杪。
鹿耳接鲲身,沙线明皛皛⑵。
重门分界险,桅樯不轻掉。
拱护府基雄,湾环曲臂绕⑶。
守土一麾来,爱此屏藩好。
夏日⑷纵扁舟,望洋恣远眺。
忆昔宦游人,无如东坡老。
文从海外豪,光燄增奇巧。
固陋每自惭,雕虫先压倒。
下车况匝月⑸,狂吟何草草。
所志不在诗,因之寄怀抱。
私冀胸次间,与海同大小。
百川尽倾输,万象皆明瞭。
秋涛动山岳,春波润枯槁。
转愧愿难酬,问心可得表。
保赤贵诚求,誇浮何足道。
回看戍卒忙,艛橹镫齐燎。
亟命挂帆归,迅疾等飞鸟。
人坐画中船,月⑹涌冰轮皎(施懿琳编校)。

林氏家园①

清代洪禧

入门何所有,萝薜乱穿墙。
树密晴犹翳,庭阴暑亦凉。
烟描疏柳黛,风度落花香。
石磴沈吟处,书声出草堂(余美玲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