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百咏(发表于1935年)
朝天埋没土花斑,龙种东都去不还。
寂寞秋深铜辇路,茂陵金碗出人间⑴。
飒爽英姿在眼前,昭陵茧纸几何年。
流传墨宝人间少,恐有风雷护笔巅⑵。
舟师北伐下瓜州,黄叶西风片片愁。
一例长城诗律壮,岘山名句足千秋⑶。
花开花落送前朝,玉笛江城咽暮潮。
二百五年鸿指地,将军大树尚飘萧⑷。
东宁二世嗣王贤,坠地金瓯竟不全。
绝徼苦无唐印绶,五铢先复汉家钱⑸。
慷慨临戎一纸书,仲坚无意霸扶馀。
天教两岛沦金厦,忍见儿曹走传车⑹。
旧事开皇或创闻,蓬莱弱水此中分。
东流门户澎湖险,吊古无人说虎贲⑺。
猿臂将军右北平,遁荒海外了馀生。
可怜三尺孤坟上,古藓残碑没姓名⑻。
宏农得宝事荒唐,谶纬流传太不祥。
片碣凤山镌八字,山明水秀启遐荒⑼。
匣中霜雪映银绦,劫后模糊战血臊。
道是元胡遗寸铁,吐蕃争拜赫连刀⑽。
山川草昧记巢居,化鹿浮牛半子虚。
亘古洪荒山海志,传闻华佑有遗⑾书⑿。
獞⒀乡斜日草离离,巴老臣寮访岛夷。
螭首不刊金石略,唐碑两字尚传疑⒁。
大海鱼龙战血腥,楼船戈甲阻重溟。
千寻铁锁空遗恨,奇策何人塞井陉⒂。
泥马江荒事可哀,临安遗址旧楼台。
而今香火琳宫盛,无复当年翠盖来⒃。
披发大荒去帝阍,三山祠宇配师门。
吾家碑记分明在,重过潮州拭泪痕⒄。
牛皮席⒅地拓鲲身,故垒荷兰碧草新。
赤瓮沦沉三百载,女墙万瓦更粼粼⒆。
甲帐楼台迥日非,降旗西去失重围。
秋风一夕槺榔死,赤嵌城头蝙蝠飞⒇。
罗峨百雉付邱墟,斗大孤城苦战馀。
抗手龟崙山上望,狼烽日夜失居胥(21)。
莽莽平沙万灶烟,将军缺嘴故依然。
怒涛呜咽沉天堑,鹿耳门荒锁暮烟(22)。
灵旗杂遝海门东,千古君臣俎豆同。
伏腊醉归桑柘晚,神弦犹唱大王风(23)。
北园亭榭已苍凉,莫问榴环选佛场。
一井何关兴废事,老僧犹说延平王(24)。
北港溪头国姓庄,野花流水枕斜阳。
摩挲一段燕然石,曾是征南旧战场(25)。
海外扶馀正朔存,延秋城下泣王孙。
秋来禾黍临官道,不见先朝桔柣门(26)。
群壑千山东北走,诸罗突兀玉山高。
扶摇一万三千尺,天遣禺疆负巨鳌(27)。
孤屿沙浮落日昏,万流东去似云奔。
不知何代将军庙,废瓦寒鸦啄寝门(28)。
空濛岛屿拥烟鬟,北望孤城尚苦寒。
千古隆冬长积雪,直同太华作奇观(29)。
旧题剥蚀几星霜,黄檗萧条野芷香。
垂老屠黎谙故事,为余流涕说沧桑(30)。
岗山树色腻似油,清水春光浓于酒。
平揖岳阳拓万千,横揽云梦吞八九(31)。
烟霞突兀耸中峰,罗列诸山似附庸。
依旧反经留片石,西云岩畔水淙淙(32)。
古寺杉松万影蓝,驱车路过县门南。
登临不觉西天小,直上香林叩佛龛(33)。
剑潭潭水冷千秋,剑气光芒射斗牛。
只恐化龙沧海去,閒云潭影日悠悠(34)。
安禅初地辟孤峰,持钵东来咒毒龙。
遥指浮图枫树杪,碧云深处一声钟(35)。
胜地林泉拓一弓,巍巍曾是梵王宫。
南园试较参军记,白璧终当累放翁(36)。
西定坊前水一涯,游人争拜水仙祠。
古今祀典歧讹甚,冷笑人间杜十姨(37)。
十里青畴鸠唤耕,李花无主梨花生。
春雨草侵乌鬼井,晚潮沙接红毛城(38)。
咬狗溪前野雀飞,卓猴溪畔夜乌归。
停鞭一路看鱼塭,小艇无人系落晖(39)。
大冈小冈山矹硉,东螺西螺水汩没。
一邱一壑费平章,归来驴背鞭残月(40)。
清溪九重十八重,回环九十有九峰。
朝来爽气扑眉宇,人立烟峦倚古松(41)。
千里流沙一线通,丹枫渔火满江红。
夜深帆动春潮入,估客移船泊海翁(42)。
春水粼粼瘦影支,閒花落地燕来迟。
空潭半夜鸳鸯梦,双宿双飞傍月眉(43)。
温泉水滑乱云焦,故迹荒芜考古獠(44)。
到此例应三洗髓,胸中垒块已全消(45)。
青山削断太嶒崚,急溜奔雷唤欲应。
一道长虹亘天半,龙蛇深夜忽飞腾(46)。
回廊曲榭翠微间,觞咏流风若可攀。
无奈八公风鹤急,不容安石恋东山(47)。
百口流离瘴海波,文章一第重元和。
瀛壖异日编诗史,合似辽城祀老坡(48)。
死生蛮徼忍伶俜,书币犹徵大府庭。
一代洪荒文字祖,丛丛收拾鲒埼亭(49)。
才名几社定无虚,海上未忘属国车。
忍说夜郎真盛事,不堪身世比相如(50)。
残旗海角叹栖栖,绝好江山忍再提。
太息中原方逐鹿,全师无意更征西(51)。
大厦真难一木支,望山事去感流离。
孤臣力竭身先死,洒泪亲题十字碑(52)。
卢前王后久齐名,四载樽前涕泪倾。
沦落江南老词客,白头愁杀庾兰成(53)。
铁马金戈动地来,家山残破付寒灰。
桃花零落无颜色,寒食山头战鬼哀(54)。
大泽茫茫混钓鱼,一身沦落故人疏。
剖肝刳腹寻常事,千古犹留却聘书(55)。
崎岖薄宦(56)渡层冰,遗爱滇南说故丞。
老去不禁亡国恨,宰官无奈去为僧(57)。
誓扫狼烽愿已乖,冷灰碧血槁残骸。
一门理学兼忠荩,妇孺家家祀石斋(58)。
扁舟南望阻家乡,薇蕨西山恋首阳。
天意尚怜两遗老,高年留作鲁灵光(59)。
昆明回首劫灰红,飘泊天南哭寓公。
终是幼安甘蹈海,一楼皂帽老辽东(60)。
鱼水君臣重托孤,三分龙卧起雄图。
艰难手创偏安局,直把东都作帝都(61)。
大将南征壁垒新,目中今日已无秦。
会须痛饮黄龙酒,讵料妖星照渭(62)滨(63)。
仓皇万马正临江,慷慨甘为子姓降。
胜败莫论兴与废,古来国士本无双(64)。
靖海舟师破百蛮,功成陈币泪潸潸。
入吴本为封侯计,一剑恩仇亦等閒(65)。
使君来暮起讴思,旧种甘棠发几枝。
朱邑桐乡称报最,弦歌今已遍生祠(66)。
蛮儿结屋小于箱,林黑山青乱犬羊。
此日重经他里雾,新诗七字吊孙郎(67)。
橐笔曾轻万里行,堂堂经济出诸生。
纪游稗海流传日,合与东征并擅名(68)。
短衣匹马去骎骎,盾鼻书成动禁林。
蹭蹬一官如传舍,老来著作岂初心(69)。
太宗纵囚庐陵讥,朱山为治其庶几。
无端六月忽飞雪,万民卧辙泪沾衣(70)。
弹丸喋血抗雄州,百战诸罗废垒秋。
万里长城甘坏汝,伤心忍唱白扶鸠(71)。
汉朝策士重专经,异兆科名柳汁青。
平地一雷荒忽破,文章鸾掖启东溟(72)。
桐城旧治通州继,干济文章擅美誉。
君看去思官道石,遗黎尚自说姚徐(73)。
五裤曾歌太守廉,异材循绩一身兼。
柳州谁继河东起,又见州人誉二髯(74)。
楼船横海拥专征,绝岛洪涛拜表行。
郡国中兴新创业,巍巍铜柱勒金城(75)。
高牙大纛下苍崖,上策真能众议排。
回首扶桑吊孤岛,中兴将略起临淮(76)。
轮台诏下拓穷边,马邑龙堆凯奏还。
自是汉家勤远略,翁孙一疏许屯田(77)。
江东子弟旧知名,年少终童誓请缨。
凄绝瑞香亭下路,将星黯淡阵云横(78)。
莱园亭榭擅清幽,燕子新翻鞠部头。
见说安仁归洛涘,板舆佳日足优游(79)。
书生戎马是奇儿,誓死曾当十万师。
更有琴馀诗一卷,本来名将半能诗(80)。
閒曹冷系一官匏,归老亲营太古巢。
迂谷声名动闽海,尚书风义缔新交(81)。
文心六代称都丽,诗律三唐有正宗。
直把心肝都呕尽,万篇太富一身穷(82)。
一官岭峤泣穷猿,瘴疠山川接九原。
赖有爱才韩十八,诔词亲为妥诗魂(83)。
草泽椎埋亦足豪,胭脂坡下拥檀槽。
英雄不会诗书意,郭解朱家岂若曹(84)。
伤心家国泣离鸾,尽室仓皇死节难。
谁道和戎真下策,汉宫尚有嫁呼韩(85)。
宝镜分飞玉匣尘,黑冤三字竟长沦。
凄凉东市招魂日,忍展君侯旧绣巾(86)。
宫庭巫蛊亦何凭,佩玦东山事可徵。
妾自殉夫夫殉国,留将双泪哭兰陵(87)。
黄初七子擅风流,携手吹台荐客愁。
日暮孤鸿天外寄,乱云无数落荒洲(88)。
香米新登菉豆肥,曼声蛮舞短青衣。
木瓢瓮口开春酿,伏腊鸡豚带醉归(89)。
番儿初拥卓戈纹,番女双趺露桶裙。
头上野花名蛤网,螺钱一串各平分(90)。
小姑结屋傍溪林,惹得阿郎逗嘴琴。
欲解佩环太羞涩,纱巾乌合订同心(91)。
猩唇初绽玉脂香,理鬓薰衣卸晚妆。
嫁得弄潮好夫婿,归来团坐吃槟榔(92)。
姊妹相逢唤拣茶,靓妆新样髻盘蛇。
低头各诉心头事,一朵星星茉莉花(93)。
十五盈盈窈窕娘,閒时亲制靓衣裳。
问娘年纪刚花信,较长儿家数岁强(94)。
楼头春醉起笙歌,艳迹苏台吊苧萝。
谁续澹心新杂志,秦淮风月客愁多(95)。
鬓丝禅榻感前游,载酒江湖一叶秋。
赢得诗人称薄倖,空教小杜梦扬州(96)。
殷殷动地走雷车,撼岳摇山一震馀。
开辟倘编灾异志,防他史笔不胜书(97)。
梅子黄时天烂夏,菊英餐候雨骑秋。
平生庾信真萧瑟,长笛江空正倚楼(98)。
平畴如沃遍桑麻,屿辟基隆杂港叉。
造物偶然施狡狯,顿教两地雨晴差(99)。
七月八月飓风来,破帆屈鲎似轰雷。
排裂西南陷东北,舟人解缆心胆摧(100)。
如此江山餍绮罗,天香吹散绛云窝。
桃花开尽樱花丽,应比刘郎艳福多(101)。
西柑风味胜家乡,十月新黄透甲香。
昨夜乌鱼初佐酒,此行端不负诗肠(102)。
采茶歌里上茶山,采得新茶带雨还。
商人重利官徵税,千艘万舶出台湾(103)。
山柑红艳味新腴,陌上累累似贯珠。
胜说浓香闻七里,惹他蝴蝶醉魂扶(104)。
刺桐花开绛雀啼,刺桐花落彩囊栖。
嫣红三月春如锦,半月城头日欲西(105)。
街头唤卖国姓饼,番社犹称皇帝鱼。
名物东宁重品第,故人遗我比琼琚(106)。
寂寞秋深铜辇路,茂陵金碗出人间⑴。
飒爽英姿在眼前,昭陵茧纸几何年。
流传墨宝人间少,恐有风雷护笔巅⑵。
舟师北伐下瓜州,黄叶西风片片愁。
一例长城诗律壮,岘山名句足千秋⑶。
花开花落送前朝,玉笛江城咽暮潮。
二百五年鸿指地,将军大树尚飘萧⑷。
东宁二世嗣王贤,坠地金瓯竟不全。
绝徼苦无唐印绶,五铢先复汉家钱⑸。
慷慨临戎一纸书,仲坚无意霸扶馀。
天教两岛沦金厦,忍见儿曹走传车⑹。
旧事开皇或创闻,蓬莱弱水此中分。
东流门户澎湖险,吊古无人说虎贲⑺。
猿臂将军右北平,遁荒海外了馀生。
可怜三尺孤坟上,古藓残碑没姓名⑻。
宏农得宝事荒唐,谶纬流传太不祥。
片碣凤山镌八字,山明水秀启遐荒⑼。
匣中霜雪映银绦,劫后模糊战血臊。
道是元胡遗寸铁,吐蕃争拜赫连刀⑽。
山川草昧记巢居,化鹿浮牛半子虚。
亘古洪荒山海志,传闻华佑有遗⑾书⑿。
獞⒀乡斜日草离离,巴老臣寮访岛夷。
螭首不刊金石略,唐碑两字尚传疑⒁。
大海鱼龙战血腥,楼船戈甲阻重溟。
千寻铁锁空遗恨,奇策何人塞井陉⒂。
泥马江荒事可哀,临安遗址旧楼台。
而今香火琳宫盛,无复当年翠盖来⒃。
披发大荒去帝阍,三山祠宇配师门。
吾家碑记分明在,重过潮州拭泪痕⒄。
牛皮席⒅地拓鲲身,故垒荷兰碧草新。
赤瓮沦沉三百载,女墙万瓦更粼粼⒆。
甲帐楼台迥日非,降旗西去失重围。
秋风一夕槺榔死,赤嵌城头蝙蝠飞⒇。
罗峨百雉付邱墟,斗大孤城苦战馀。
抗手龟崙山上望,狼烽日夜失居胥(21)。
莽莽平沙万灶烟,将军缺嘴故依然。
怒涛呜咽沉天堑,鹿耳门荒锁暮烟(22)。
灵旗杂遝海门东,千古君臣俎豆同。
伏腊醉归桑柘晚,神弦犹唱大王风(23)。
北园亭榭已苍凉,莫问榴环选佛场。
一井何关兴废事,老僧犹说延平王(24)。
北港溪头国姓庄,野花流水枕斜阳。
摩挲一段燕然石,曾是征南旧战场(25)。
海外扶馀正朔存,延秋城下泣王孙。
秋来禾黍临官道,不见先朝桔柣门(26)。
群壑千山东北走,诸罗突兀玉山高。
扶摇一万三千尺,天遣禺疆负巨鳌(27)。
孤屿沙浮落日昏,万流东去似云奔。
不知何代将军庙,废瓦寒鸦啄寝门(28)。
空濛岛屿拥烟鬟,北望孤城尚苦寒。
千古隆冬长积雪,直同太华作奇观(29)。
旧题剥蚀几星霜,黄檗萧条野芷香。
垂老屠黎谙故事,为余流涕说沧桑(30)。
岗山树色腻似油,清水春光浓于酒。
平揖岳阳拓万千,横揽云梦吞八九(31)。
烟霞突兀耸中峰,罗列诸山似附庸。
依旧反经留片石,西云岩畔水淙淙(32)。
古寺杉松万影蓝,驱车路过县门南。
登临不觉西天小,直上香林叩佛龛(33)。
剑潭潭水冷千秋,剑气光芒射斗牛。
只恐化龙沧海去,閒云潭影日悠悠(34)。
安禅初地辟孤峰,持钵东来咒毒龙。
遥指浮图枫树杪,碧云深处一声钟(35)。
胜地林泉拓一弓,巍巍曾是梵王宫。
南园试较参军记,白璧终当累放翁(36)。
西定坊前水一涯,游人争拜水仙祠。
古今祀典歧讹甚,冷笑人间杜十姨(37)。
十里青畴鸠唤耕,李花无主梨花生。
春雨草侵乌鬼井,晚潮沙接红毛城(38)。
咬狗溪前野雀飞,卓猴溪畔夜乌归。
停鞭一路看鱼塭,小艇无人系落晖(39)。
大冈小冈山矹硉,东螺西螺水汩没。
一邱一壑费平章,归来驴背鞭残月(40)。
清溪九重十八重,回环九十有九峰。
朝来爽气扑眉宇,人立烟峦倚古松(41)。
千里流沙一线通,丹枫渔火满江红。
夜深帆动春潮入,估客移船泊海翁(42)。
春水粼粼瘦影支,閒花落地燕来迟。
空潭半夜鸳鸯梦,双宿双飞傍月眉(43)。
温泉水滑乱云焦,故迹荒芜考古獠(44)。
到此例应三洗髓,胸中垒块已全消(45)。
青山削断太嶒崚,急溜奔雷唤欲应。
一道长虹亘天半,龙蛇深夜忽飞腾(46)。
回廊曲榭翠微间,觞咏流风若可攀。
无奈八公风鹤急,不容安石恋东山(47)。
百口流离瘴海波,文章一第重元和。
瀛壖异日编诗史,合似辽城祀老坡(48)。
死生蛮徼忍伶俜,书币犹徵大府庭。
一代洪荒文字祖,丛丛收拾鲒埼亭(49)。
才名几社定无虚,海上未忘属国车。
忍说夜郎真盛事,不堪身世比相如(50)。
残旗海角叹栖栖,绝好江山忍再提。
太息中原方逐鹿,全师无意更征西(51)。
大厦真难一木支,望山事去感流离。
孤臣力竭身先死,洒泪亲题十字碑(52)。
卢前王后久齐名,四载樽前涕泪倾。
沦落江南老词客,白头愁杀庾兰成(53)。
铁马金戈动地来,家山残破付寒灰。
桃花零落无颜色,寒食山头战鬼哀(54)。
大泽茫茫混钓鱼,一身沦落故人疏。
剖肝刳腹寻常事,千古犹留却聘书(55)。
崎岖薄宦(56)渡层冰,遗爱滇南说故丞。
老去不禁亡国恨,宰官无奈去为僧(57)。
誓扫狼烽愿已乖,冷灰碧血槁残骸。
一门理学兼忠荩,妇孺家家祀石斋(58)。
扁舟南望阻家乡,薇蕨西山恋首阳。
天意尚怜两遗老,高年留作鲁灵光(59)。
昆明回首劫灰红,飘泊天南哭寓公。
终是幼安甘蹈海,一楼皂帽老辽东(60)。
鱼水君臣重托孤,三分龙卧起雄图。
艰难手创偏安局,直把东都作帝都(61)。
大将南征壁垒新,目中今日已无秦。
会须痛饮黄龙酒,讵料妖星照渭(62)滨(63)。
仓皇万马正临江,慷慨甘为子姓降。
胜败莫论兴与废,古来国士本无双(64)。
靖海舟师破百蛮,功成陈币泪潸潸。
入吴本为封侯计,一剑恩仇亦等閒(65)。
使君来暮起讴思,旧种甘棠发几枝。
朱邑桐乡称报最,弦歌今已遍生祠(66)。
蛮儿结屋小于箱,林黑山青乱犬羊。
此日重经他里雾,新诗七字吊孙郎(67)。
橐笔曾轻万里行,堂堂经济出诸生。
纪游稗海流传日,合与东征并擅名(68)。
短衣匹马去骎骎,盾鼻书成动禁林。
蹭蹬一官如传舍,老来著作岂初心(69)。
太宗纵囚庐陵讥,朱山为治其庶几。
无端六月忽飞雪,万民卧辙泪沾衣(70)。
弹丸喋血抗雄州,百战诸罗废垒秋。
万里长城甘坏汝,伤心忍唱白扶鸠(71)。
汉朝策士重专经,异兆科名柳汁青。
平地一雷荒忽破,文章鸾掖启东溟(72)。
桐城旧治通州继,干济文章擅美誉。
君看去思官道石,遗黎尚自说姚徐(73)。
五裤曾歌太守廉,异材循绩一身兼。
柳州谁继河东起,又见州人誉二髯(74)。
楼船横海拥专征,绝岛洪涛拜表行。
郡国中兴新创业,巍巍铜柱勒金城(75)。
高牙大纛下苍崖,上策真能众议排。
回首扶桑吊孤岛,中兴将略起临淮(76)。
轮台诏下拓穷边,马邑龙堆凯奏还。
自是汉家勤远略,翁孙一疏许屯田(77)。
江东子弟旧知名,年少终童誓请缨。
凄绝瑞香亭下路,将星黯淡阵云横(78)。
莱园亭榭擅清幽,燕子新翻鞠部头。
见说安仁归洛涘,板舆佳日足优游(79)。
书生戎马是奇儿,誓死曾当十万师。
更有琴馀诗一卷,本来名将半能诗(80)。
閒曹冷系一官匏,归老亲营太古巢。
迂谷声名动闽海,尚书风义缔新交(81)。
文心六代称都丽,诗律三唐有正宗。
直把心肝都呕尽,万篇太富一身穷(82)。
一官岭峤泣穷猿,瘴疠山川接九原。
赖有爱才韩十八,诔词亲为妥诗魂(83)。
草泽椎埋亦足豪,胭脂坡下拥檀槽。
英雄不会诗书意,郭解朱家岂若曹(84)。
伤心家国泣离鸾,尽室仓皇死节难。
谁道和戎真下策,汉宫尚有嫁呼韩(85)。
宝镜分飞玉匣尘,黑冤三字竟长沦。
凄凉东市招魂日,忍展君侯旧绣巾(86)。
宫庭巫蛊亦何凭,佩玦东山事可徵。
妾自殉夫夫殉国,留将双泪哭兰陵(87)。
黄初七子擅风流,携手吹台荐客愁。
日暮孤鸿天外寄,乱云无数落荒洲(88)。
香米新登菉豆肥,曼声蛮舞短青衣。
木瓢瓮口开春酿,伏腊鸡豚带醉归(89)。
番儿初拥卓戈纹,番女双趺露桶裙。
头上野花名蛤网,螺钱一串各平分(90)。
小姑结屋傍溪林,惹得阿郎逗嘴琴。
欲解佩环太羞涩,纱巾乌合订同心(91)。
猩唇初绽玉脂香,理鬓薰衣卸晚妆。
嫁得弄潮好夫婿,归来团坐吃槟榔(92)。
姊妹相逢唤拣茶,靓妆新样髻盘蛇。
低头各诉心头事,一朵星星茉莉花(93)。
十五盈盈窈窕娘,閒时亲制靓衣裳。
问娘年纪刚花信,较长儿家数岁强(94)。
楼头春醉起笙歌,艳迹苏台吊苧萝。
谁续澹心新杂志,秦淮风月客愁多(95)。
鬓丝禅榻感前游,载酒江湖一叶秋。
赢得诗人称薄倖,空教小杜梦扬州(96)。
殷殷动地走雷车,撼岳摇山一震馀。
开辟倘编灾异志,防他史笔不胜书(97)。
梅子黄时天烂夏,菊英餐候雨骑秋。
平生庾信真萧瑟,长笛江空正倚楼(98)。
平畴如沃遍桑麻,屿辟基隆杂港叉。
造物偶然施狡狯,顿教两地雨晴差(99)。
七月八月飓风来,破帆屈鲎似轰雷。
排裂西南陷东北,舟人解缆心胆摧(100)。
如此江山餍绮罗,天香吹散绛云窝。
桃花开尽樱花丽,应比刘郎艳福多(101)。
西柑风味胜家乡,十月新黄透甲香。
昨夜乌鱼初佐酒,此行端不负诗肠(102)。
采茶歌里上茶山,采得新茶带雨还。
商人重利官徵税,千艘万舶出台湾(103)。
山柑红艳味新腴,陌上累累似贯珠。
胜说浓香闻七里,惹他蝴蝶醉魂扶(104)。
刺桐花开绛雀啼,刺桐花落彩囊栖。
嫣红三月春如锦,半月城头日欲西(105)。
街头唤卖国姓饼,番社犹称皇帝鱼。
名物东宁重品第,故人遗我比琼琚(106)。
⑴ 作者注:「清咸丰间,桶盘栈庄人锄地,得一古玉,黝然无色,长尺有八寸、宽二寸二分、厚四分半、重三斤许。法华寺僧以数金购归。值祝融诞日,陈座上以供众览。有识者辨之曰:『此宁靖王玉笏也。』今尚存寺中。」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⑵ 作者注:「宁靖王遗墨流传颇多,今所存者唯台南关庙横额『亘古一人』四字、番薯崎后土祠『小南天』三字而已。相传王自题〈行看子〉一轴,今存台南某家,惜未之见。」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⑶ 作者注:「己亥(1659)五月,成功誓师北伐,少司马张煌言以所部义兵从,未至仪徵五十里,吏民迎降。六月二十八日,煌言抵观音门,成功已下镇江,大会文武,登岘山,援笔赋诗云:『黄叶古祠里,西风寒殿开。沉沉松柏老,暝暝飞鸟回。碑碣空埋地,庭阶尽杂苔。此地到人少,尘世转堪哀。』」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⑷ 作者注:「延平郡王手植梅一株,旧在鸿指园中。光绪元年(1875),沈文肃奏建王祠,移植于此,古干已半朽,旁茁孙枝,横斜直上,径丈许。余戊午(1918)南游,拜王祠下,曾作长歌纪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⑸ 作者注:「永历十八年(1664),嗣王经既退保东都,乃从洪旭议,派船往贩日本购造军器。八月,改东都为东宁,始铸永历钱。」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⑹ 作者注:「永历二十三年(1669)春二月,清廷下旨展界。七月,刑部尚书明珠、兵部侍郎蔡毓荣至福州,与靖南王耿继茂、总督祖泽沛集泉州议和,命兴化知府慕天颜赉诏书入台。经不奉诏,乃复继茂书曰:『捧读华翰,有「诚来诚往,延揽英雄」之语,虽不能从,然心异之。执事中国英豪,天人合徵,金戈铁马之雄,固自有在;而谆谆所言,尚袭游说之后谈,宁犹是不相知者之论乎?东宁偏隅,远在海外,与版舆渺不相涉,虽居落部曲,日与为邻,正如张仲坚远绝扶馀,以中土让太原公子,执事亦知其意乎?所云贵朝宽仁无比,远者不论,以耳目所闻见言之,如方国安、孙可望,岂非尽忠贵朝者?今皆何在?往事可鉴,足为寒心。执事倘能以延揽英雄、休兵息民为念,即静饬部曲,慰安边陲;羊陆故事,敢不勉承?若夫疆场之事,一彼一此,胜负之数,自有天在。得失难易,执事自知,亦毋庸赘也。』明珠知不可说,遂偕毓荣北归,而和议止。三十五年(1681),经薨,子克塽嗣。越二年,靖海将军施琅克澎湖,克塽奉印绶降,而明朔乃亡,凡三世、三十有八年。」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⑺ 作者注:「《海防考》曰:『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地,其屿屹立巨浸中,环岛三十有六。棱至抚之,未久而去。』《隋书‧陈棱传》称:『大业三年(607),拜虎贲中郎将,后三载,与朝靖大夫张镇州发东阳兵万馀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馀而归。』按《文献通考》:『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是澎湖即流求之一岛。二书所载略同,唯年号稍异,当以《隋书》为正。」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⑻ 作者注:「閒散石虎,不详何代人,墓在法华寺北数武,石碣存焉。志既失传,墓铭亦无可考。近岁,寺地丈量,将燬之,郡人连君雅棠为请于官,而移立于寺中,更集友人具牲牢为文以祭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⑼ 作者注:「相传凤山县佃民锄地,得一石碣,镌曰『山明水秀,闽人居之』。见《福建通志》。」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⑽ 作者注:「大吐蕃社一古刀为元代故物,传世已数百年,秘不示人,唯家祭时始陈座上。」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⑾ 编者按:「遗」,《东宁百咏》误作「匣」,据《台湾诗钞》改。
⑿ 作者注:「普陀山僧华佑,当郑芝龙时,常偕其友萧克至台湾。年馀,自蛤仔难入山,经历南北番社,详考其山川风俗,辑为一书,内称『某日至浊水溪,水大不可涉,乃骑野牛而渡;又至苏澳,见鹿入水化为鱼,角犹存。』事属创见。今其书已失传。」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⒀ 编者按:「獞」,《台湾诗钞》作「潼」。
⒁ 作者注:「释华佑遗书称:『巴老臣番社性极循良,多识字,能读《孝经》、《论》、《孟》。社前有碑矗立,大径丈,文为风日所蚀,不可辨,唯上刻「唐碑」两字仅存。』」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⒂ 作者注:「荷人既辟台湾,环城筑炮台,增戍兵,以军舰十七艘,布守沿海口岸。是时,福建沈铁上书巡抚南居益,盛陈六策,言颇详切。不听,时论惜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⒃ 作者注:「宁靖王故宅在台南府治西定坊前,今之天后宫是也。王薨,宅舍为寺。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建,内有侯纪功碑,已残。五十九年(1720),奏列祀典,岁以春秋仲月致祭。」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⒄ 作者注:「嘉义韩文公祠,国初潮州人建,后祀三山王,或曰王为文公弟子。林爽文之乱,王甚显,事平,土人祀之甚虔。」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⒅ 编者按:「席」,《台湾诗钞》作「度」。
⒆ 作者注:「天启二年(1622),荷人乞互市,不许,遂侵略沿海,至澎湖,东入台湾。借地于土番,绐之曰:『愿得地如牛皮』多金不惜,乃剪皮为缕。周围里许,筑热兰遮城,环以巨垒,兵二千八百人分守之。城今已燬,而赤瓦犹存,近土人于城下锄地,忽得古瓮无数,或辨之曰:『此前代荷人所遗,以贮军火者。』」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⒇ 作者注:「十年(1632),荷人复筑城赤嵌,与热兰遮相犄角。及成功师次鹿耳门,凡攻围七阅月,复以书谕之,乃降,率残兵千人而去。城面海背山,遍植槺榔,夕时蝙蝠极多。附〈成功与荷兰守将书〉:『执事率数百之众困守城中,何足以抗我军?而余尤怪执事之不智也。夫天下之人固不乐死于非命,余数告执事:盖为贵国人民之生命不忍陷之疮痍尔,今再命使者前往致意,执事熟思之。执事若知不敌,献城降,则余当以诚意相待;否则我军攻城,而执事始揭白旗,则余亦止战,以待后命。我军入城之时,余严饬将士秋毫无犯,一听贵国人民之去,若有愿留者,余亦保护之,与华人同。夫战败而和,古有名训;临事不断,智者所讥。贵国人民远渡重洋,经营台岛,至势不得已,而谋自卫之道,固余之所壮也;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若执事不听,可树红旗请战,余亦立马以观,毋游移而不决也。生死之权,在余掌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21) 作者注:「罗峨古城,在淡水龟崙山之左。天启六年(1626)夏五月,西班牙自吕宋派远征军,率战舰入据鸡笼,筑山嘉鲁城,至是再筑罗峨城,以为犄角。永历十三年(1659),荷人议发兵逐之,先致书西班牙领事昂萨路请撤退,昂复书曰:『城固在也,汝其来取。』战不胜,会吕宋有事,裁戍兵,荷人乃乘势夺之,西班牙始弃城走。」
(22) 作者注:「鹿耳门,在安平镇西北,风涛喷薄,夙称天险,海中浮沙突起,若隐若现,形如鹿耳,故名。舟行至此,以竹插标为记,曰『荡缨』。当荷郑之时,沿海均筑炮台,今已圮,仅存沙汕,唯铁炮尚在,俗称『缺嘴将军』。」
(23) 作者注:「台南延平郡王祠,极宏丽,后祀宁靖王及其元妃,而五妃附焉。居人以时报赛,香火极盛。」
(24) 作者注:「国姓井,在开元寺后左旁隙地,旧为北园别墅。永历三十三年(1679),清军既克漳、泉,明年提督万正色伐思明,嗣王经战不利,乃率文武渡台,筑『北园别墅』,以奉董夫人。董薨,园舍为寺,今唯一井存焉,寺又名『榴环寺』。」
(25) 作者注:「国姓庄,在台中北港溪畔,距龟仔八里,昔为土番部落。永历二十四年(1670)冬,沙辘番乱,右武卫刘国轩讨平之,大肚番恐,窜于埔里社,国轩遂驻军于此,勒石纪功焉。文曰:『西望华山贵峻严,华山何事隔深渊。左仓右库障屏上,北港南溪汇案前。湖海星辰来拱照,蛟龙关锁去之玄。三千粉黛同分外,八百烟花列两边。可惜生番雄霸据,留将此地待时贤。』」
(26) 作者注:「狮子山之役,郑师既败,仓皇议还岛。适荷兰甲螺何斌负债走厦门,手台湾全图以献,盛陈可取状。当是时,诸将皆以险远为虑,成功意锐,慨然曰:『此亦海外之扶馀也。』捩舵束甲,率兵二万五千,三月泊澎湖,克之,以热兰遮城为安平镇,改名王城。建桔柣门,以春秋郑有此门,志故土也。」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27) 作者注:「玉山,在诸罗县治东北,大武峦山之后,高一万三千六百馀尺,为东洋群山之最巨者。台固无雪,唯玉山终岁雪积如纱笼香篆,冬日晴明乃得见,有顷则云雾复合矣。」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28) 作者注:「将军屿,在澎湖厅治南,水程五十里,孤屿矗立,旧名尾薯田,上有将军庙,或传为隋虎贲陈棱。今已圮。」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29) 作者注:「大鸡笼屿,在澎湖东北二百五十里,有福州街旧址,成功初得台与日贸易处。上建石城,所称『鸡笼积雪』,澎湖八景之一也。台地无雪,唯玉山终岁积雪,大鸡笼地连极北,隆冬苦寒,间亦积雪。欲至其地,先举火为号,社番棹艋舺以渡。」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0) 作者注:「黄檗寺,在大北门外,地旷境幽,擅林泉之胜,题咏甚多,今已圮。」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1) 作者注:「岗山,在凤山县嘉祥外里,旧志称『岗山树色』为八景之冠。清水岩,则在大武郡山之麓,所谓『清水春光』,亦八景之一也。」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2) 作者注:「西云岩,在台北八里坌堡,观音山之麓,一名大观士山,高二千馀尺,中峰屹立,远望如观音趺坐。寺外有巨石二,其形如马鞍。置盘其上,则子午针反向卯酉,故名曰『反经石』。」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3) 作者注:「竹溪寺,在台湾县南二里许,径曲林幽,清溪环抱,颇饶胜概,山门额曰『小西天』。」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4) 作者注:「剑潭,在芝兰一堡,『淡水八景』之一。潭有树,号『茄冬』,大可数抱。相传荷人曾插剑于此,故名。」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5) 作者注:「碧云寺,在嘉义县之火山。康熙初,僧参彻东来,住锡龙湖岩,偶至此地,爱其山林之秀,遂辟茅结庐,奉龙湖岩之佛祀之。参彻殁,众葬之寺前,为建浮屠。今尚存。」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6) 作者注:「法华寺,即李茂春梦蝶园故址,咨议参军陈永华为之记,园由是著名,后改为寺。」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7) 作者注:「水仙宫,在西定坊,康熙五十四年(1715)建庙,祀五神,莫详姓氏,或以为大禹、伍员、屈平,其二神为项籍、鲁班,或以为王勃、李白,据志所载如此,当更考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8) 作者注:「乌鬼井,在镇北坊,荷人所凿。水源甚盛,大旱不竭。南北商船胥于此取水,以供日用。赤嵌城,亦名红毛城。」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9) 作者注:「鱼塭,旧属台江,为安平镇之内海,旧志称台江汪洋可泊千艘。道光二年(1822)夏秋积雨,曾文、湾里各溪之水澎涨而出,泥涂归墟,积成平陆,居人始筑为塭以养鱼。卓猴溪,在安平东三十里,发源卓猴后山,距狗咬溪五里。」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0) 作者注:「大冈山,在凤山县治北,与小冈山相距五里,大冈在其北,小冈在其南,亭亭对峙。小冈山头有巨石,圆秀如冠,曰『纱帽石』,舟行过澎湖即见;与台湾猴洞诸山、诸罗南马仙山相接处也。东螺溪,则在彰化县南四十里,分自虎尾溪,北折而西,过马辰、树仔脚、猫儿干,汇于海丰港,以入于海,距西螺溪十里。」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1) 作者注:「九重溪、十八重溪,均在诸罗县治西南,两溪相距十里。九十九峰,在彰化县东七十里,玉笋瑶簪,排空无际,真伟观也。」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2) 作者注:「海翁线,在台湾县西北一十二里,海中浮沙一线,自南港至淡水海外,不知几千里。南有港,港口大澳甚深,号『海翁窟』,舟行多泊此候潮。」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3) 作者注:「月眉池,在台湾县文贤里。形如半月,故名。与鸳鸯潭毗连,《县志》列入〈水利〉。」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4) 编者按:「獠」,《台湾诗钞》误作「潦」。
(45) 作者注:「台属温泉,凡数处,旧志称『一在玉山之下,有土番至其地,得于山凹深处,泉上涌,气蒸如沸;一在大鸡笼隔港山朝山内』。今唯北投、草山二处擅称,春秋佳日,为游人休沐之所。」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6) 作者注:「大甲溪,在大安口,距淡水城一百二里。发源于内山,南尽彰化县界。两山壁立,其下湍流奔急,势甚汹涌。中跨横桥,长一千二百四十五英尺,为火车轨道,诚奇观也。」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7) 作者注:「林氏园,在板桥。亭台花木,甲于全台;而文酒风流,尤极一时之盛。前后若吕西村(世宜)、谢颖苏(琯樵)、许豫生(贞干),其最著者也。割台议起,侍郎林公维源挈家寄寓于鼓浪屿,嗣是绝意东渡,而斯园遂永锢矣。呜呼!兰亭已矣,抚今追昔,能不怆然?」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8) 作者注:「施肩吾,汾水人。唐元和中举进士,不仕,后率其族迁居澎湖,著有诗集行世。其〈题澎湖屿〉一绝云:『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9) 作者注:「沈光文,号斯庵,字文开,浙之鄞人也。少以明经贡太学,永历三年(1649),由潮阳航海至金门,闽督李率泰方礼致故国遗贤,遣使以书币聘。光文焚书反币,驾一舟,思学张志和浮家泛宅。忽遭飓风,飘至台湾。时台地为荷人所据,受一廛以居,备极羁旅之苦。及成功克台,闻光文尚在,大喜,以客礼见。而是时遗老亦渐入台,乃与宛陵韩又琦等结诗社,所谓『福台新咏』者也。著有《台湾舆图考》一卷、《草木杂记‧流寓考》一卷、《台湾赋》一卷、《文开诗文集》三卷、邑人全祖望为访而刊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0) 作者注:「徐孚远,字闇公、华亭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于乡,与同邑夏允彝、陈子龙结『几社』,以道义文章名于时,后随鲁监国入闽。时成功开府思明,礼待朝士,搢绅耆德之避地者皆归之,而孚远领袖其间,军国大事时咨询焉。永历十五年(1661),帝在滇中,随金汤入觐,失道越南,越王要以臣礼,不从,乃归。及成功克台,从入东都,礼待尤厚。常自叹曰:『相如入夜郎,教盛览,此平世事也。以吾亡国大夫当之,伤如之何?』未几卒。」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1) 作者注:「张煌言,字元著,鄞人。崇祯朝登贤书,从鲁监国入闽,率残兵数百,依成功于海上。金陵之役,郑师败绩,煌言走铜陵,猝与楚师遇,兵溃,变姓名,从建德祁门山中,由天台入海,仍与成功同定台湾。当是时,东都初定,军备未修,煌言见成功无西意,为诗以刺之曰:『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又曰:『只恐幼安肥遁老,藜床皂帽亦徒然。』成功薨,乃散部曲,浮海涉江至杭州西湖,为守吏所执。临刑,二卒竹舆舁至江口,见青山夹岸,江水如澄,始发一言曰:『绝好江山』。索笔赋绝命辞三首付刑者,端坐受刃。」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2) 作者注:「卢若腾,字闲之,福建同安人。崇祯八年(1635)举于乡,十二年(1639)成进士,福王立授浙东巡抚。驻温州,督师北伐,温州破,率亲兵巷战,背中三矢,为水师营所救。乃由海回闽,谋举兵恢复,所谓『望山之师』也。既以粮尽而罢。成功开府思明,礼为上客。永历十八年(1664),与沈佺期同舟入台,至澎湖,疾作,遂寓太武山下,自题墓石曰『有明自许卢公之墓』。嗣王经礼葬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3) 作者注:「王忠孝,字长孺,福建惠安人。崇祯元年(1628)登进士第,以户部主事榷关,劾太监忤旨,廷杖下狱,已而戍边。福王立,擢副都御史,隆武元年(1645)召见,晋兵部左侍郎,赐尚方剑便宜行事。及福王破,家居杜门不出。时成功开府思明,设储贤馆,礼待避乱搢绅。忠孝往见,欲官之,辞,乃待以宾礼。永历十八年(1664)偕卢若腾入台,日与诸寓公纵情诗酒,居四年,卒。」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4) 作者注:「沈佺期,字云又,福建南安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吏部郎中。隆武立,擢右副都御史,及帝陷汀州,佺期南下,随成功起兵于桃花山,为幕府上客,后卒于台湾。」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5) 作者注:「诸葛倬,字士年,福建晋江贡生。隆武时,以荐授翰林院待诏,加御史,监郑鸿逵军。已而福京破,从成功于思明。同学某降清,以书来招,且怵以危语,倬复书曰:『圣主隆唐虞之德,小臣守箕山之操,代有其人。新朝政尚宽大,须弥大千,何问微尘?必欲相强,便当刳胸著地,勿问是肝、是肉也。』某得书惘然。后入台卒。」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6) 编者按:「宦」,《东宁百咏》误作「官」,据《台湾诗钞》改。
(57) 作者注:「林英,字云又,福建福清人。崇祯中,以岁贡知昆明县事,有惠政,士民便之。永历立滇中,官兵部司务。及帝北狩,英亦间道回厦门,后入台,祝发为僧。」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编者按:「祝发」,《台湾诗钞》作「剃发」。
(58) 作者注:「黄骧陛,字陟甫,大学士道周公之从子也。天启四年(1624)举于乡,教授里中,及门多成材。北都陷,与里人林兰友合纠义旅,矢志图恢复。及福建破,浮海入台。久之,卒。」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9) 作者注:「张灏,字为三,福建同安人,巡抚廷琪子也。万历中进士,明亡,隐大嶝,后入台,居承天府之郊。靖海将军施琅克台,闻其贤,具舟送归故里,至澎湖而卒,年九十有五。弟瀛,字洽五,崇祯举人,卒于台,年八十有四。」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0) 作者注:「李茂春,字正青,福建龙溪人。隆武二年(1646)举孝廉,性恬淡,风神秀整,时往来厦门与诸名士游。永历十八年(1664)春,嗣王经将入台,邀请避乱搢绅东渡,茂春从之。卜居永康里,筑园『梦蝶』,日诵佛经以自娱,人称为『李菩萨』。」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1) 作者注:「陈永华,字复甫,福建同安人。弱冠补弟子员,闻父殉国难,即弃儒生业,究心天下事。时成功开府思明,延揽天下士,兵部侍郎王忠孝荐之,与语竟日,大喜曰:『复甫,今之卧龙也。』授参军,待以宾礼。永历十二年(1658),成功北征,命辅世子留思明,语经曰:『陈先生当世名士,吾以佐汝,汝其师事之。』克台,授咨议参军,经立,军国大事,悉以委焉。永华为政儒雅,钜细必躬,成功立法严,永华济之以宽,由是东都大治。及卒,台人莫不痛哭,驰吊于家。谥『文正』,赠资政大夫正治上卿。」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2) 编者按:「渭」,《东宁百咏》误作「湄」,据《台湾诗钞》改。
(63) 作者注:「永历二年(1648),成功起兵南澳,中提督甘辉以兵从。六年(1652),攻海澄,遂取长泰,与清将王进遇于北溪,败之。总督陈锦来援,复败之。十年(1656),黄梧以海澄降清,辉闻乱进攻,不胜,旋奉成功破闽安,逼福州,转略温台等郡,浙东大震。十一年(1657)春,帝在滇南,封辉崇明伯,成功大举伐南京,从破江阴、瓜州、芜湖,遂乱扬子,趋镇江。于是辉进曰:『瓜镇为南北咽喉,但坐镇此,断瓜州,则山东之师不下;据北固,则两浙之路不通。南都可不劳而定矣。』不听。率师登舟,径取南京,南京守将梁化凤约期请降,纳之,辉谏曰:『以臣观之,则尚未也。夫兵贵先声,彼众我寡,及其熸且未定,则势可拔,若彼集禦固,缓难图也,君必悔之。』又不从。已而郑师败绩,仓皇争舟而渡,辉殿,且走且战,却至江,骑能属者三十馀人。马踬被获,死焉。十月,成功归思明,建忠臣庙,以辉为首,亲为哭祭而哀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4) 作者注:「刘国轩,福建汀州人。状貌魁伟,初为漳州城门把总。永历八年(1654),成功伐漳州,国轩开门降,参军冯澄世奇之,为语成功,擢护卫后镇。十五年(1661),从克台湾。二十八年(1674),败耿精忠之将王进于涂岭,追至兴化而还。越年入潮州,平南王尚可喜率兵十馀万众尽锐来攻,与战于鲎母山下,斩首二万,捕虏七千,由是威名大著。三十一年(1677),清军攻兴化,右虎卫何祐败绩,漳、泉俱陷,国轩亦弃惠州而归。三十二年(1678),晋正总督,表赐尚方剑,专征伐,诸将咸受命焉。二月,伐漳州,下玉洲、三叉河、福河下浒等堡,分兵取石码,数战皆捷。闰三月,与黄芳世、穆黑林战于湾腰树,败之。胡克率援兵至,战于镇北,又败之,姚公子、李阿哥、段应举来战,又败之。八月,清军大举援泉,楼船中镇萧琛与遇,未战而溃,国轩亦全师归东宁。三十五年(1681)正月,经薨,子克塽嗣,晋武平侯。十月,清以万正色为陆路提督、施琅为水师提督伐台,师次澎湖,方战,有风从西北来,琅舟为急流冲散,士皆股栗,琅大惊,祷天,须臾雷发,立转南飙,军乃复振。国轩方据案调遣,痛哭而起曰:『天也。』乘单舸,从吼门入东宁,遂奉克塽以降。后授天津总兵。」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5) 作者注:「施琅,福建晋江人。少从戎,为郑芝龙部将。及成功起兵安平,与弟显从之。年少号知兵,恃才而傲。有标兵某得罪,逃于成功,琅擒治之。成功怒,逮其家,杀其父及显。琅夜走,匿荒谷中三日。佃兵某知其才,饭之,乃逃之所部苏茂家。捕者至,茂假一舟、一剑、一竖子,夜渡五通,入安平。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康熙元年(1662),擢水师提督。四年(1665)挂靖海将军印,疏请伐台。二十二年(1683)春,大治舟师。六月十四日,发铜山,会于八罩屿,遂克澎湖。乃刑牲奉币,告于成功之庙曰:『自同安侯入台,台地始有居民。逮赐姓启土,世为岩疆,莫可谁何。今琅赖天子之灵、将帅之力,克有兹土,不辞灭国之罪,所以忠朝廷而报父兄之职也。但琅起卒伍,于赐姓有鱼水之欢,中间微嫌,酿成大戾。琅于赐姓,剪为仇敌,情犹臣主。芦中穷士,义所不为。公义私恩,如是则已。』言毕泪下,台人为之嗟叹不置。」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6) 作者注:「陈瑸,字文焕,广东海康人。以进士授古田县,康熙四十一年(1702)调台湾,清操刻苦,勤政爱民,岁祲发仓以赈,穷黎感其德。明年,入为刑部主事,迁郎中。四十九年(1710),由四川提学任台厦道,士民闻其再至,争趋海澨迎之。至则作育人材,汲汲以兴化易俗为务,始建文庙,设十六斋以教诸生。五十三年(1714),擢湖南巡抚,入觐,上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调福建巡抚,台人为塑像于文昌阁,诞日张灯鼓乐以祝。及卒,哭之哀。入祀名宦祠。」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7) 作者注:「首句孙元衡〈过他里雾诗〉也。元衡,桐城人,字湘南。工吟咏,官台湾同知,所著《赤嵌集》,王渔洋谓:『可作台湾图经、风土志。』」
(68) 作者注:「郁永和,浙江仁和诸生也。性好游,遍历闽中山水。康熙中,闽省火药局灾,大吏闻淡水有磺可制,欲派吏,无敢至者,和毅然请行。至则遍迹诸番社,大集番酋告以制磺事,约一筐,易布七尺,番喜,各运磺至,命工煮之,半年蒇事。归著《稗海纪游》、《番境补遗》、《海上纪略》等书。」
(69) 作者注:「蓝鼎元,号鹿洲,福建漳浦人。少孤家贫,刻苦读书。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之役,族兄廷珍为南澳镇总兵,奉命出师,鼎元遂参戎幕,多所筹画,著《东征集》三卷。雍正三年(1725),分修《大清一统志》成,授广东普宁县,有惠政,忤上吏褫职。闽督鄂尔准谂其才,延入幕,为申被诬始末,召见,命署广州府,未几卒。」
(70) 作者注:「朱山,浙江归安人。乾隆二十年(1755)知彰化县,下车视狱,毕问狱吏曰:『彼累累者得毋巨盗乎?』对曰:『小窃尔。』曰:『小窃何足系?』悉召于庭而纵之,各予十金,使治生,曰:『吾与汝约,再犯无赦。』邑人化之。巡道某视彰,索巨贿,山不可,某怒劾之,被逮之日,邑人数万争揭竿逐委员,势汹汹不可解,山止之,诸百姓曰:『然则请护公往鞫脱,有不测,愿同死。』福建将军谂其冤,为请赦,复原官。」
(71) 作者注:「乾隆五十一年(1786)冬,彰化林爽文起事,南北响应,围诸罗累月,总兵柴大纪素得民心,誓死守,食尽掘树根,煮豆粕以啖,诏命大纪捍民出城,大纪奏言:『诸罗为府城北障,诸罗失,则府城亦危,且半载以来深濠固垒,守禦甚固,一朝弃去,克复为难,唯有竭力固守,以待援师。』高宗览奏,垂泪诏曰:『大纪当粮尽势竭之时,唯以国事为重,虽古名将何以加焉?』其封为义勇伯,世袭罔替。及福康安渡台,破爽文,大纪出迎,自以参赞伯爵,不执鞑橐之礼,福康安衔之,至是劾其奏报不实,诏曰:『大纪困守孤城,时逾半载,非得兵民死力,岂能不陷?若谓诡谲取巧,则当时何不遵旨出城?其言粮尽力竭,原所以速援师,若不危急其词,岂不益缓救兵?』大纪屡蒙褒奖,或稍涉自满,于福康安礼节不谨,致为所憎,遂直揭其短,殊失大臣休容之度。又福康安抵诸罗后,凡有攻剿,皆不派大纪、蔡攀龙,而于拥兵不救之恒瑞,非唯不劾,且屡叙其战功,曲为庇护。会侍郎德成自浙江归,高宗以福康安劾大纪事询之,德成奏大纪在任贪黩,令兵私回内地贸易,及事起仓卒,不早扑灭,以致猖獗。又逮问提督任承恩,供亦同,乃命福康安及闽浙总督李侍尧查奏。五十三年(1788)春正月,诏曰:『柴大纪前此守困孤城,不肯退兵,奏至时,朕披阅坠泪,即在廷诸臣,凡有人心者莫不叹其义勇,用人者当录其大功,而宥其小过,岂能据福康安虚词一劾,遽治以无名之罪,前询李侍尧之旨,至今尚未复奏,殆亦难于措词乎?』寻李侍尧奏至,略如福康安指,福康安又奏至,请解京正法。七月,大纪逮至京,命军机大臣会同大学士九卿覆讯,大纪再三称冤,及庭讯,始引咎仍微诉其枉,诏曰:『福康安等拟大纪斩决,朕念其守城微劳,原欲从宽,末减改为监候,乃展转狡辩取死,岂可复从宽典?其即依所拟正法。』于是大纪论斩,时论冤之,全台兵民,下逮妇孺,莫不为流泪。」
(72) 作者注:「乾隆四年(1739),巡视台湾御史诺穆布等奏请会试之期,台郡士子照乡试例,于福省中额内,编台字号取中一名,部议台郡士子来京,十名以上再行奏闻,恭请钦定。二十二年(1757)丁丑,蔡以台榜,诸罗县附生王克捷中式贡士第○名,是为全台甲科之始。」
(73) 作者注:「姚莹,字石甫,桐城人,嘉、道间诗人也。以进士出宰福建,嗣任台湾县,署噶玛兰厅通判。兰为初辟之地,莹多方规画,兴利除弊,民便之。寻丁艰,为知府方传穟幕客,服阕,擢台湾兵备道。台湾士习,敦古而文风未盛,莹整剔海东书院规约,与诸生考核名实,由是士气丕振。著有《东溟文集》、《东槎纪略》等书,皆刊行。去而徐宗干继其任,宗干,字树人,南通州人。为治循名核实,而振兴文教,尤汲汲以育才为务。咸丰三年(1853),凤山林恭之役,陷县治、攻府城,宗干与绅民竭力守禦,命知县郑元杰以兵平之。后仕至福建巡抚,卒谥『清惠』,所著《治台必告录》,人多称之。」
(74) 作者注:「林平侯,号石潭,籍龙溪。随父渡台,居新庄,由同知分发广西署浔州通判、摄来宾县、补桂林同知、署柳州府,与高廷瑶并称『粤西贤守』,时号『二髯』。嘉庆十九年(1814),大学士蒋攸铦督粤,有短平侯者谮之于蒋,比谒指陈利弊,悉中肯要,蒋尤奇之,寻引疾归。」
(75) 作者注:「同治十三年(1874),牡丹社之役,日兵驻南鄙,朝命沈公葆桢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五月,至台南筹防备、讨军实,会和议成,诏命经理善后,于是奏请福建巡抚移驻台湾,增置郡县,改营制、筑炮台、架电报、振商务、卫行旅,凡诸要政,次第施行,东西之路既通,而台湾乃日臻富庶矣。余己未(1919)南游,登王城,其上横书『亿载金城』,尚是公之遗笔也。」
(76) 作者注:「光绪十年(1884),越南之役,法人攻我台湾,诏任刘铭传督办全台军务大臣。夏五月,至台北趣筹战守,已而法舰攻基隆,帅四提督拒之,法军大败,阵斩中队长三人,获联队旗二,八月,法军复攻基隆,铭传督战,炮弹萃至,殪数人。左右请退,叱曰:『人自寻弹,弹何能寻人?』众闻之气奋,士气大振,法军又败,去牒报,法舰别攻沪尾,铭传虑有失,则台北不守,趣命撤军,各提督力谏不听,或议之,曰:『是恶知吾之深意也。』其后法舰三攻沪尾,皆受创去,会和议成,诏以铭传驻台办善后,铭传条陈数事皆施行,由是兵民大治,百废俱举,详具〈本传〉。」
(77) 作者注:「初,船政大臣沈葆桢奉命视师台湾,奏请开山,经营新邑,事未行。而刘铭传继任巡抚,尤亟亟于理番,设抚垦局以治其事,奏以在籍太仆寺正卿林维源为帮办大臣,自募壮勇,驻大嵙崁。分全台为三路,设番市司事,专理贸易。振兴茶、脑,充其经费。由是拓地日广,租税骤增,全台富庶之业基于此矣。」
(78) 作者注:「林文察,字密卿,彰化阿罩雾人。父定邦,以义侠闻于时,为土豪所杀,文察年十九,闻耗大哭,指天誓曰:『不报仇,非人也。』迹豪所在,猝击之,力擒至父墓,剖心以祭,赴县自首,副将曾玉明以为勇士,出诸狱,命募将随征。咸丰十一年(1861),奉檄援浙,复江山,已而汀州、连城相继陷,奉调回闽克之。又平沙县之乱,同治元年(1862),解衢州之围,克遂昌,遂攻松阳,五战皆捷。二年(1863),署福建提督,戴潮春起事大墩,南北震动,诏命渡台平之。文察所部『湾勇』,皆乡里子弟,朴素坚武,死生相处,故能以少击众。是时延平告急,左宗棠奏调内渡,率台勇五百,不足战,请济师,嗣漳州陷,檄统全军移驻万松关,太平军悉锐来攻,督所部奋斗,遂阵殁。」
(79) 作者注:「林文钦,字允卿,彰化阿罩雾庄人。父奠国、兄文凤以义侠著名里中。戴潮春之役,勇首林日成拥众三万馀来攻,奠国率丁壮七十六人,与文凤分拒之,越二日,族人以援,至开壁出搏战,日成大败,踉跄走,庄赖以安。文钦少独好学,光绪十九年(1893),举于乡,官兵部郎中,嗣请归养,筑『莱园』于雾峰之麓,亭台花木,境极幽邃。家蓄伶人一部,春秋佳日,奉觞演剧,所以娱亲者无弗致,乡里称贞士焉。」
(80) 作者注:「林占梅,字雪村,淡水竹堑人。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之役,淡水同知秋曰觐被戕,城中无主,议通款,占梅独排众议,出家资数十万金,备饷糈,率众至城隍庙,刑牲设誓,民心始定。五月,以蔡宇率勇四百,复大甲,自督精锐二千,扼山脚庄,拔茄投,攻大肚,进驻溪南,会官军复彰化城,事平,奉旨召见,以病辞,遂不出。占梅工诗,精音乐,军兴,文移批答多出其手,暇则弹琴赋诗,若无事然。著《琴馀草》八卷,未刊,徐宗干为之序。」
(81) 作者注:「陈维英,字迂谷,淡水人。咸丰初元(1851),举孝廉方正。九年(1859),复举于乡,任闽县教谕。县有节孝祠,久圮,维英捐俸重修之,尚书廖鸿荃方请告亲,往造谒,既见,长揖欲跪,维英顾盼不知所措,尚书曰:『公新建节孝祠,惠及闾里,吾当为亲谢。』盖尚书母亦新祀祠中也。秩满归,掌仰山、学海两书院,晚年筑室于剑潭之畔,名曰『太古巢』。」
(82) 作者注:「施士洁,号耐公,台南人。父亦名进士,君甫冠,补博士弟子员,县试、府试、院试三试皆列第一,人称为『小三元』,士论荣之。年十九成进士,主讲台南书院,时灌阳唐景崧开府台湾,公暇辄邀为文酒之会,今世所传《诗畸》选君句最多。甲午(1894)之役,仓皇内渡,居厦门数年,益贫困,郁郁不得志,『菽庄吟社』著闻海内,君骖靳其间,社中称祭酒焉。卒年六十七,所著诗歌、俪体文,未梓,稿藏于家。」
(83) 作者注:「许南英,号蕴白,台南人。以进士出宰东粤,励清操,所至有惠政,大府尤器重之。历任三水各郡县,鼎革弃官归,侍郎林公尔嘉方倡提风雅,罗致多知名之士,君往依焉。嗣从其长君小眉,居棉兰三年,以疾卒。小眉为经理其丧而恤之甚,至所著《窥园诗草》若干卷,小眉为叙而存之。」
(84) 作者注:「庄豫,嘉义人。疏财仗义,为绿林豪,数犯法,悬捕急,人争匿之。嘉义县令某,素贪墨,罢官,归装数十万,豫夺之,尽散之穷民为告者。一日,至所狎妓家,妓食之酒,侦者至,遂被缚,戮于市,临刑语人曰:『吾不读书,未知所为视古人何若也。』」
(85) 作者注:「鲁王女朱氏,聪慧知书史,适南安儒士郑哲飞。哲飞死,遂入台湾,依宁靖王以居。清军克台,王将死,氏欲自裁,王曰:『姑存子幼,胡可死?兴灭继绝事,固有重于死者。』氏涕泣受命,奉姑别居,操女红以自给,晚年操节尤坚云。」
(86) 作者注:「怀安侯沈瑞夫人郑氏,礼官斌女也。嗣王经薨,克塽嗣,行人传为霖谋叛,侍卫冯锡范涎瑞富,谋籍其家。瑞将死,以一巾系荷包,使人持归曰:『此物为夫人手绣,归以为念,永从此辞。』遂投缳死。郑氏布奠三日,亦从容自缢。台人哀之。闽浙总督姚启圣上其事,封一品夫人。」
(87) 作者注:「监国世子克夫人,陈氏参军永华女也。初,嗣王经西征,委政永华,请立克为监国。及经薨,诸弟谮于董夫人,即日收监国印绶,克自缢死,董夫人以永华故,礼遇之。陈氏曰:『昔为箕帚妇,今为罪臣妻,请从亡夫于地下耳。』既卒,哭沐更衣,缢于柩侧。」
(88) 作者注:「戊午(1918)秋,余始从林君季丞东渡,其从兄兵爪家在焉。暇日辄相与唱酬,积久成帙,题曰『寄鸿吟社』,社凡七人,则林尔皋兵爪、林尔准季丞、龚煦叔翼、陈蓁髯僧、吴钟善元甫、吴普霖及余也。」
(89) 作者注:「香米较常米倍大,味醇气馥,为饭逾二、三日不变,凤山以下,诸番多种之。然只供一年自食,虽费倍价不售也。酿酒用糯米蒸熟,拌曲入篾篮,置瓮口,津液下滴,藏久色味香美,用木瓢或椰碗汲饮之,遇贵客始出以待。」
(90) 作者注:「旧志称番社衣饰,男裸全体,女露上身。改隶后,女始著衣裙、裹双胫,男用鹿皮蔽体,或毡披身,名『卓戈纹』;女子青布围腰,号『桶裙』,亦名『抄阴』。男女喜戴野花,名『蛤网』;项悬螺钱,名『兴那』,行时铮鏦有声。」
(91) 作者注:「番俗嫁娶,不择姻、不倩媒妁,女及笄,构屋独居,番童有意者,弹嘴琴挑之,名曰『突肉』,意出而招之。既婚,女赴男家洒扫屋舍二日,名曰『乌合』,此后则男归女家,同居耕作,以谐终身。」
(92) 作者注:「台南俗嗜槟榔,妇女尤甚,嗜久成癖,则朱唇半成焦黑,然迤北则无此风矣。」
(93) 作者注:「二月,春茶既采,妇女辈联袂往茶馆拣茶,朝往暮返,积以为常,至冬令,茶馆闭,始歇业焉。」
(94) 作者注:「台俗:人家各养苗媳,既长,或遣嫁,或使之应客,唯年岁则不拘,或姑妇仅差数岁,同居如姊妹焉,习俗相沿,殊不为怪也。」
(95) 作者注:「台湾自昔称佳丽地,烟花三月,金粉六朝,颇极繁华之盛,世有好事如余澹心当为续《板桥杂志》,以流播人间也。」
(96) 作者注:「校书青莲,貌明丽,娇柔宛转,支机石畔,过客昵之,为赋无题十六章,遍徵同人和作,近得卒业李香、方芷,庶几其足以传矣乎。」
(97) 作者注:「台湾滨海,地势低湿,地震时有所闻。壬戌(1922)秋,值大震三,微震百数,初似殷殷雷声,自远而近,继而摧墙撼壁,魂胆为倾,然居人习见,殊不异也。」
(98) 作者注:「台俗方言,每值秋霖浃旬,辄曰『骑秋』,与吾泉称黄梅雨谓之『烂夏』,正堪作对。」
(99) 作者注:「基隆距台北六十里,长年阴雨,车行过七堵以上,则天时晴朗,旭日如杲,气候之互异如此。」
(100) 作者注:「台湾风信,与他处迥殊,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将至,则天边断虹见,形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天半如鲎尾者曰『屈鲎』,舟行以此占验,百不一爽。」
(101) 作者注:「草山夹道,遍种桃花,腊杪盛开如锦;迨春半,而竹湖樱花,又复丽若赤城。排日携侪载榼,饱领春光,真胜似刘郎玄都观里矣。」
(102) 作者注:「西螺柑,最擅名,十月新黄,清脆无比。烘乌鱼子,佐陈酿红酒,真足大餍老饕矣。」
(103) 作者注:「台湾出产品,茶为大宗,每年运贩南洋各埠以千万计,官吏徵税,亦视茶为巨焉。」
(104) 作者注:「七里香,木本,一名山柑花。丛生如柑花,五瓣,香气浓郁,一枝排比数十如绯珠,能辟烟瘴。所种之地,蝇蚋不生。台产也。」
(105) 作者注:「刺桐,叶如梧桐,其花附干而生,侧敷如掌,三月始开,赤色照映,实为台城大观,故称。刺桐城、半月城,即成功故城,今已燬。」
(106) 作者注:「闻嗣王经酷嗜麻虱目,番社称之为皇帝鱼。国姓饼即今豆沙饼,近今尤为盛行。」
⑵ 作者注:「宁靖王遗墨流传颇多,今所存者唯台南关庙横额『亘古一人』四字、番薯崎后土祠『小南天』三字而已。相传王自题〈行看子〉一轴,今存台南某家,惜未之见。」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⑶ 作者注:「己亥(1659)五月,成功誓师北伐,少司马张煌言以所部义兵从,未至仪徵五十里,吏民迎降。六月二十八日,煌言抵观音门,成功已下镇江,大会文武,登岘山,援笔赋诗云:『黄叶古祠里,西风寒殿开。沉沉松柏老,暝暝飞鸟回。碑碣空埋地,庭阶尽杂苔。此地到人少,尘世转堪哀。』」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⑷ 作者注:「延平郡王手植梅一株,旧在鸿指园中。光绪元年(1875),沈文肃奏建王祠,移植于此,古干已半朽,旁茁孙枝,横斜直上,径丈许。余戊午(1918)南游,拜王祠下,曾作长歌纪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⑸ 作者注:「永历十八年(1664),嗣王经既退保东都,乃从洪旭议,派船往贩日本购造军器。八月,改东都为东宁,始铸永历钱。」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⑹ 作者注:「永历二十三年(1669)春二月,清廷下旨展界。七月,刑部尚书明珠、兵部侍郎蔡毓荣至福州,与靖南王耿继茂、总督祖泽沛集泉州议和,命兴化知府慕天颜赉诏书入台。经不奉诏,乃复继茂书曰:『捧读华翰,有「诚来诚往,延揽英雄」之语,虽不能从,然心异之。执事中国英豪,天人合徵,金戈铁马之雄,固自有在;而谆谆所言,尚袭游说之后谈,宁犹是不相知者之论乎?东宁偏隅,远在海外,与版舆渺不相涉,虽居落部曲,日与为邻,正如张仲坚远绝扶馀,以中土让太原公子,执事亦知其意乎?所云贵朝宽仁无比,远者不论,以耳目所闻见言之,如方国安、孙可望,岂非尽忠贵朝者?今皆何在?往事可鉴,足为寒心。执事倘能以延揽英雄、休兵息民为念,即静饬部曲,慰安边陲;羊陆故事,敢不勉承?若夫疆场之事,一彼一此,胜负之数,自有天在。得失难易,执事自知,亦毋庸赘也。』明珠知不可说,遂偕毓荣北归,而和议止。三十五年(1681),经薨,子克塽嗣。越二年,靖海将军施琅克澎湖,克塽奉印绶降,而明朔乃亡,凡三世、三十有八年。」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⑺ 作者注:「《海防考》曰:『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地,其屿屹立巨浸中,环岛三十有六。棱至抚之,未久而去。』《隋书‧陈棱传》称:『大业三年(607),拜虎贲中郎将,后三载,与朝靖大夫张镇州发东阳兵万馀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馀而归。』按《文献通考》:『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是澎湖即流求之一岛。二书所载略同,唯年号稍异,当以《隋书》为正。」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⑻ 作者注:「閒散石虎,不详何代人,墓在法华寺北数武,石碣存焉。志既失传,墓铭亦无可考。近岁,寺地丈量,将燬之,郡人连君雅棠为请于官,而移立于寺中,更集友人具牲牢为文以祭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⑼ 作者注:「相传凤山县佃民锄地,得一石碣,镌曰『山明水秀,闽人居之』。见《福建通志》。」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⑽ 作者注:「大吐蕃社一古刀为元代故物,传世已数百年,秘不示人,唯家祭时始陈座上。」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⑾ 编者按:「遗」,《东宁百咏》误作「匣」,据《台湾诗钞》改。
⑿ 作者注:「普陀山僧华佑,当郑芝龙时,常偕其友萧克至台湾。年馀,自蛤仔难入山,经历南北番社,详考其山川风俗,辑为一书,内称『某日至浊水溪,水大不可涉,乃骑野牛而渡;又至苏澳,见鹿入水化为鱼,角犹存。』事属创见。今其书已失传。」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⒀ 编者按:「獞」,《台湾诗钞》作「潼」。
⒁ 作者注:「释华佑遗书称:『巴老臣番社性极循良,多识字,能读《孝经》、《论》、《孟》。社前有碑矗立,大径丈,文为风日所蚀,不可辨,唯上刻「唐碑」两字仅存。』」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⒂ 作者注:「荷人既辟台湾,环城筑炮台,增戍兵,以军舰十七艘,布守沿海口岸。是时,福建沈铁上书巡抚南居益,盛陈六策,言颇详切。不听,时论惜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⒃ 作者注:「宁靖王故宅在台南府治西定坊前,今之天后宫是也。王薨,宅舍为寺。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建,内有侯纪功碑,已残。五十九年(1720),奏列祀典,岁以春秋仲月致祭。」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⒄ 作者注:「嘉义韩文公祠,国初潮州人建,后祀三山王,或曰王为文公弟子。林爽文之乱,王甚显,事平,土人祀之甚虔。」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⒅ 编者按:「席」,《台湾诗钞》作「度」。
⒆ 作者注:「天启二年(1622),荷人乞互市,不许,遂侵略沿海,至澎湖,东入台湾。借地于土番,绐之曰:『愿得地如牛皮』多金不惜,乃剪皮为缕。周围里许,筑热兰遮城,环以巨垒,兵二千八百人分守之。城今已燬,而赤瓦犹存,近土人于城下锄地,忽得古瓮无数,或辨之曰:『此前代荷人所遗,以贮军火者。』」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⒇ 作者注:「十年(1632),荷人复筑城赤嵌,与热兰遮相犄角。及成功师次鹿耳门,凡攻围七阅月,复以书谕之,乃降,率残兵千人而去。城面海背山,遍植槺榔,夕时蝙蝠极多。附〈成功与荷兰守将书〉:『执事率数百之众困守城中,何足以抗我军?而余尤怪执事之不智也。夫天下之人固不乐死于非命,余数告执事:盖为贵国人民之生命不忍陷之疮痍尔,今再命使者前往致意,执事熟思之。执事若知不敌,献城降,则余当以诚意相待;否则我军攻城,而执事始揭白旗,则余亦止战,以待后命。我军入城之时,余严饬将士秋毫无犯,一听贵国人民之去,若有愿留者,余亦保护之,与华人同。夫战败而和,古有名训;临事不断,智者所讥。贵国人民远渡重洋,经营台岛,至势不得已,而谋自卫之道,固余之所壮也;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若执事不听,可树红旗请战,余亦立马以观,毋游移而不决也。生死之权,在余掌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21) 作者注:「罗峨古城,在淡水龟崙山之左。天启六年(1626)夏五月,西班牙自吕宋派远征军,率战舰入据鸡笼,筑山嘉鲁城,至是再筑罗峨城,以为犄角。永历十三年(1659),荷人议发兵逐之,先致书西班牙领事昂萨路请撤退,昂复书曰:『城固在也,汝其来取。』战不胜,会吕宋有事,裁戍兵,荷人乃乘势夺之,西班牙始弃城走。」
(22) 作者注:「鹿耳门,在安平镇西北,风涛喷薄,夙称天险,海中浮沙突起,若隐若现,形如鹿耳,故名。舟行至此,以竹插标为记,曰『荡缨』。当荷郑之时,沿海均筑炮台,今已圮,仅存沙汕,唯铁炮尚在,俗称『缺嘴将军』。」
(23) 作者注:「台南延平郡王祠,极宏丽,后祀宁靖王及其元妃,而五妃附焉。居人以时报赛,香火极盛。」
(24) 作者注:「国姓井,在开元寺后左旁隙地,旧为北园别墅。永历三十三年(1679),清军既克漳、泉,明年提督万正色伐思明,嗣王经战不利,乃率文武渡台,筑『北园别墅』,以奉董夫人。董薨,园舍为寺,今唯一井存焉,寺又名『榴环寺』。」
(25) 作者注:「国姓庄,在台中北港溪畔,距龟仔八里,昔为土番部落。永历二十四年(1670)冬,沙辘番乱,右武卫刘国轩讨平之,大肚番恐,窜于埔里社,国轩遂驻军于此,勒石纪功焉。文曰:『西望华山贵峻严,华山何事隔深渊。左仓右库障屏上,北港南溪汇案前。湖海星辰来拱照,蛟龙关锁去之玄。三千粉黛同分外,八百烟花列两边。可惜生番雄霸据,留将此地待时贤。』」
(26) 作者注:「狮子山之役,郑师既败,仓皇议还岛。适荷兰甲螺何斌负债走厦门,手台湾全图以献,盛陈可取状。当是时,诸将皆以险远为虑,成功意锐,慨然曰:『此亦海外之扶馀也。』捩舵束甲,率兵二万五千,三月泊澎湖,克之,以热兰遮城为安平镇,改名王城。建桔柣门,以春秋郑有此门,志故土也。」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27) 作者注:「玉山,在诸罗县治东北,大武峦山之后,高一万三千六百馀尺,为东洋群山之最巨者。台固无雪,唯玉山终岁雪积如纱笼香篆,冬日晴明乃得见,有顷则云雾复合矣。」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28) 作者注:「将军屿,在澎湖厅治南,水程五十里,孤屿矗立,旧名尾薯田,上有将军庙,或传为隋虎贲陈棱。今已圮。」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29) 作者注:「大鸡笼屿,在澎湖东北二百五十里,有福州街旧址,成功初得台与日贸易处。上建石城,所称『鸡笼积雪』,澎湖八景之一也。台地无雪,唯玉山终岁积雪,大鸡笼地连极北,隆冬苦寒,间亦积雪。欲至其地,先举火为号,社番棹艋舺以渡。」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0) 作者注:「黄檗寺,在大北门外,地旷境幽,擅林泉之胜,题咏甚多,今已圮。」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1) 作者注:「岗山,在凤山县嘉祥外里,旧志称『岗山树色』为八景之冠。清水岩,则在大武郡山之麓,所谓『清水春光』,亦八景之一也。」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2) 作者注:「西云岩,在台北八里坌堡,观音山之麓,一名大观士山,高二千馀尺,中峰屹立,远望如观音趺坐。寺外有巨石二,其形如马鞍。置盘其上,则子午针反向卯酉,故名曰『反经石』。」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3) 作者注:「竹溪寺,在台湾县南二里许,径曲林幽,清溪环抱,颇饶胜概,山门额曰『小西天』。」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4) 作者注:「剑潭,在芝兰一堡,『淡水八景』之一。潭有树,号『茄冬』,大可数抱。相传荷人曾插剑于此,故名。」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5) 作者注:「碧云寺,在嘉义县之火山。康熙初,僧参彻东来,住锡龙湖岩,偶至此地,爱其山林之秀,遂辟茅结庐,奉龙湖岩之佛祀之。参彻殁,众葬之寺前,为建浮屠。今尚存。」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6) 作者注:「法华寺,即李茂春梦蝶园故址,咨议参军陈永华为之记,园由是著名,后改为寺。」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7) 作者注:「水仙宫,在西定坊,康熙五十四年(1715)建庙,祀五神,莫详姓氏,或以为大禹、伍员、屈平,其二神为项籍、鲁班,或以为王勃、李白,据志所载如此,当更考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8) 作者注:「乌鬼井,在镇北坊,荷人所凿。水源甚盛,大旱不竭。南北商船胥于此取水,以供日用。赤嵌城,亦名红毛城。」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39) 作者注:「鱼塭,旧属台江,为安平镇之内海,旧志称台江汪洋可泊千艘。道光二年(1822)夏秋积雨,曾文、湾里各溪之水澎涨而出,泥涂归墟,积成平陆,居人始筑为塭以养鱼。卓猴溪,在安平东三十里,发源卓猴后山,距狗咬溪五里。」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0) 作者注:「大冈山,在凤山县治北,与小冈山相距五里,大冈在其北,小冈在其南,亭亭对峙。小冈山头有巨石,圆秀如冠,曰『纱帽石』,舟行过澎湖即见;与台湾猴洞诸山、诸罗南马仙山相接处也。东螺溪,则在彰化县南四十里,分自虎尾溪,北折而西,过马辰、树仔脚、猫儿干,汇于海丰港,以入于海,距西螺溪十里。」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1) 作者注:「九重溪、十八重溪,均在诸罗县治西南,两溪相距十里。九十九峰,在彰化县东七十里,玉笋瑶簪,排空无际,真伟观也。」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2) 作者注:「海翁线,在台湾县西北一十二里,海中浮沙一线,自南港至淡水海外,不知几千里。南有港,港口大澳甚深,号『海翁窟』,舟行多泊此候潮。」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3) 作者注:「月眉池,在台湾县文贤里。形如半月,故名。与鸳鸯潭毗连,《县志》列入〈水利〉。」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4) 编者按:「獠」,《台湾诗钞》误作「潦」。
(45) 作者注:「台属温泉,凡数处,旧志称『一在玉山之下,有土番至其地,得于山凹深处,泉上涌,气蒸如沸;一在大鸡笼隔港山朝山内』。今唯北投、草山二处擅称,春秋佳日,为游人休沐之所。」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6) 作者注:「大甲溪,在大安口,距淡水城一百二里。发源于内山,南尽彰化县界。两山壁立,其下湍流奔急,势甚汹涌。中跨横桥,长一千二百四十五英尺,为火车轨道,诚奇观也。」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7) 作者注:「林氏园,在板桥。亭台花木,甲于全台;而文酒风流,尤极一时之盛。前后若吕西村(世宜)、谢颖苏(琯樵)、许豫生(贞干),其最著者也。割台议起,侍郎林公维源挈家寄寓于鼓浪屿,嗣是绝意东渡,而斯园遂永锢矣。呜呼!兰亭已矣,抚今追昔,能不怆然?」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8) 作者注:「施肩吾,汾水人。唐元和中举进士,不仕,后率其族迁居澎湖,著有诗集行世。其〈题澎湖屿〉一绝云:『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49) 作者注:「沈光文,号斯庵,字文开,浙之鄞人也。少以明经贡太学,永历三年(1649),由潮阳航海至金门,闽督李率泰方礼致故国遗贤,遣使以书币聘。光文焚书反币,驾一舟,思学张志和浮家泛宅。忽遭飓风,飘至台湾。时台地为荷人所据,受一廛以居,备极羁旅之苦。及成功克台,闻光文尚在,大喜,以客礼见。而是时遗老亦渐入台,乃与宛陵韩又琦等结诗社,所谓『福台新咏』者也。著有《台湾舆图考》一卷、《草木杂记‧流寓考》一卷、《台湾赋》一卷、《文开诗文集》三卷、邑人全祖望为访而刊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0) 作者注:「徐孚远,字闇公、华亭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于乡,与同邑夏允彝、陈子龙结『几社』,以道义文章名于时,后随鲁监国入闽。时成功开府思明,礼待朝士,搢绅耆德之避地者皆归之,而孚远领袖其间,军国大事时咨询焉。永历十五年(1661),帝在滇中,随金汤入觐,失道越南,越王要以臣礼,不从,乃归。及成功克台,从入东都,礼待尤厚。常自叹曰:『相如入夜郎,教盛览,此平世事也。以吾亡国大夫当之,伤如之何?』未几卒。」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1) 作者注:「张煌言,字元著,鄞人。崇祯朝登贤书,从鲁监国入闽,率残兵数百,依成功于海上。金陵之役,郑师败绩,煌言走铜陵,猝与楚师遇,兵溃,变姓名,从建德祁门山中,由天台入海,仍与成功同定台湾。当是时,东都初定,军备未修,煌言见成功无西意,为诗以刺之曰:『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又曰:『只恐幼安肥遁老,藜床皂帽亦徒然。』成功薨,乃散部曲,浮海涉江至杭州西湖,为守吏所执。临刑,二卒竹舆舁至江口,见青山夹岸,江水如澄,始发一言曰:『绝好江山』。索笔赋绝命辞三首付刑者,端坐受刃。」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2) 作者注:「卢若腾,字闲之,福建同安人。崇祯八年(1635)举于乡,十二年(1639)成进士,福王立授浙东巡抚。驻温州,督师北伐,温州破,率亲兵巷战,背中三矢,为水师营所救。乃由海回闽,谋举兵恢复,所谓『望山之师』也。既以粮尽而罢。成功开府思明,礼为上客。永历十八年(1664),与沈佺期同舟入台,至澎湖,疾作,遂寓太武山下,自题墓石曰『有明自许卢公之墓』。嗣王经礼葬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3) 作者注:「王忠孝,字长孺,福建惠安人。崇祯元年(1628)登进士第,以户部主事榷关,劾太监忤旨,廷杖下狱,已而戍边。福王立,擢副都御史,隆武元年(1645)召见,晋兵部左侍郎,赐尚方剑便宜行事。及福王破,家居杜门不出。时成功开府思明,设储贤馆,礼待避乱搢绅。忠孝往见,欲官之,辞,乃待以宾礼。永历十八年(1664)偕卢若腾入台,日与诸寓公纵情诗酒,居四年,卒。」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4) 作者注:「沈佺期,字云又,福建南安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吏部郎中。隆武立,擢右副都御史,及帝陷汀州,佺期南下,随成功起兵于桃花山,为幕府上客,后卒于台湾。」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5) 作者注:「诸葛倬,字士年,福建晋江贡生。隆武时,以荐授翰林院待诏,加御史,监郑鸿逵军。已而福京破,从成功于思明。同学某降清,以书来招,且怵以危语,倬复书曰:『圣主隆唐虞之德,小臣守箕山之操,代有其人。新朝政尚宽大,须弥大千,何问微尘?必欲相强,便当刳胸著地,勿问是肝、是肉也。』某得书惘然。后入台卒。」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6) 编者按:「宦」,《东宁百咏》误作「官」,据《台湾诗钞》改。
(57) 作者注:「林英,字云又,福建福清人。崇祯中,以岁贡知昆明县事,有惠政,士民便之。永历立滇中,官兵部司务。及帝北狩,英亦间道回厦门,后入台,祝发为僧。」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编者按:「祝发」,《台湾诗钞》作「剃发」。
(58) 作者注:「黄骧陛,字陟甫,大学士道周公之从子也。天启四年(1624)举于乡,教授里中,及门多成材。北都陷,与里人林兰友合纠义旅,矢志图恢复。及福建破,浮海入台。久之,卒。」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59) 作者注:「张灏,字为三,福建同安人,巡抚廷琪子也。万历中进士,明亡,隐大嶝,后入台,居承天府之郊。靖海将军施琅克台,闻其贤,具舟送归故里,至澎湖而卒,年九十有五。弟瀛,字洽五,崇祯举人,卒于台,年八十有四。」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0) 作者注:「李茂春,字正青,福建龙溪人。隆武二年(1646)举孝廉,性恬淡,风神秀整,时往来厦门与诸名士游。永历十八年(1664)春,嗣王经将入台,邀请避乱搢绅东渡,茂春从之。卜居永康里,筑园『梦蝶』,日诵佛经以自娱,人称为『李菩萨』。」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1) 作者注:「陈永华,字复甫,福建同安人。弱冠补弟子员,闻父殉国难,即弃儒生业,究心天下事。时成功开府思明,延揽天下士,兵部侍郎王忠孝荐之,与语竟日,大喜曰:『复甫,今之卧龙也。』授参军,待以宾礼。永历十二年(1658),成功北征,命辅世子留思明,语经曰:『陈先生当世名士,吾以佐汝,汝其师事之。』克台,授咨议参军,经立,军国大事,悉以委焉。永华为政儒雅,钜细必躬,成功立法严,永华济之以宽,由是东都大治。及卒,台人莫不痛哭,驰吊于家。谥『文正』,赠资政大夫正治上卿。」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2) 编者按:「渭」,《东宁百咏》误作「湄」,据《台湾诗钞》改。
(63) 作者注:「永历二年(1648),成功起兵南澳,中提督甘辉以兵从。六年(1652),攻海澄,遂取长泰,与清将王进遇于北溪,败之。总督陈锦来援,复败之。十年(1656),黄梧以海澄降清,辉闻乱进攻,不胜,旋奉成功破闽安,逼福州,转略温台等郡,浙东大震。十一年(1657)春,帝在滇南,封辉崇明伯,成功大举伐南京,从破江阴、瓜州、芜湖,遂乱扬子,趋镇江。于是辉进曰:『瓜镇为南北咽喉,但坐镇此,断瓜州,则山东之师不下;据北固,则两浙之路不通。南都可不劳而定矣。』不听。率师登舟,径取南京,南京守将梁化凤约期请降,纳之,辉谏曰:『以臣观之,则尚未也。夫兵贵先声,彼众我寡,及其熸且未定,则势可拔,若彼集禦固,缓难图也,君必悔之。』又不从。已而郑师败绩,仓皇争舟而渡,辉殿,且走且战,却至江,骑能属者三十馀人。马踬被获,死焉。十月,成功归思明,建忠臣庙,以辉为首,亲为哭祭而哀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4) 作者注:「刘国轩,福建汀州人。状貌魁伟,初为漳州城门把总。永历八年(1654),成功伐漳州,国轩开门降,参军冯澄世奇之,为语成功,擢护卫后镇。十五年(1661),从克台湾。二十八年(1674),败耿精忠之将王进于涂岭,追至兴化而还。越年入潮州,平南王尚可喜率兵十馀万众尽锐来攻,与战于鲎母山下,斩首二万,捕虏七千,由是威名大著。三十一年(1677),清军攻兴化,右虎卫何祐败绩,漳、泉俱陷,国轩亦弃惠州而归。三十二年(1678),晋正总督,表赐尚方剑,专征伐,诸将咸受命焉。二月,伐漳州,下玉洲、三叉河、福河下浒等堡,分兵取石码,数战皆捷。闰三月,与黄芳世、穆黑林战于湾腰树,败之。胡克率援兵至,战于镇北,又败之,姚公子、李阿哥、段应举来战,又败之。八月,清军大举援泉,楼船中镇萧琛与遇,未战而溃,国轩亦全师归东宁。三十五年(1681)正月,经薨,子克塽嗣,晋武平侯。十月,清以万正色为陆路提督、施琅为水师提督伐台,师次澎湖,方战,有风从西北来,琅舟为急流冲散,士皆股栗,琅大惊,祷天,须臾雷发,立转南飙,军乃复振。国轩方据案调遣,痛哭而起曰:『天也。』乘单舸,从吼门入东宁,遂奉克塽以降。后授天津总兵。」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5) 作者注:「施琅,福建晋江人。少从戎,为郑芝龙部将。及成功起兵安平,与弟显从之。年少号知兵,恃才而傲。有标兵某得罪,逃于成功,琅擒治之。成功怒,逮其家,杀其父及显。琅夜走,匿荒谷中三日。佃兵某知其才,饭之,乃逃之所部苏茂家。捕者至,茂假一舟、一剑、一竖子,夜渡五通,入安平。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康熙元年(1662),擢水师提督。四年(1665)挂靖海将军印,疏请伐台。二十二年(1683)春,大治舟师。六月十四日,发铜山,会于八罩屿,遂克澎湖。乃刑牲奉币,告于成功之庙曰:『自同安侯入台,台地始有居民。逮赐姓启土,世为岩疆,莫可谁何。今琅赖天子之灵、将帅之力,克有兹土,不辞灭国之罪,所以忠朝廷而报父兄之职也。但琅起卒伍,于赐姓有鱼水之欢,中间微嫌,酿成大戾。琅于赐姓,剪为仇敌,情犹臣主。芦中穷士,义所不为。公义私恩,如是则已。』言毕泪下,台人为之嗟叹不置。」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6) 作者注:「陈瑸,字文焕,广东海康人。以进士授古田县,康熙四十一年(1702)调台湾,清操刻苦,勤政爱民,岁祲发仓以赈,穷黎感其德。明年,入为刑部主事,迁郎中。四十九年(1710),由四川提学任台厦道,士民闻其再至,争趋海澨迎之。至则作育人材,汲汲以兴化易俗为务,始建文庙,设十六斋以教诸生。五十三年(1714),擢湖南巡抚,入觐,上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调福建巡抚,台人为塑像于文昌阁,诞日张灯鼓乐以祝。及卒,哭之哀。入祀名宦祠。」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67) 作者注:「首句孙元衡〈过他里雾诗〉也。元衡,桐城人,字湘南。工吟咏,官台湾同知,所著《赤嵌集》,王渔洋谓:『可作台湾图经、风土志。』」
(68) 作者注:「郁永和,浙江仁和诸生也。性好游,遍历闽中山水。康熙中,闽省火药局灾,大吏闻淡水有磺可制,欲派吏,无敢至者,和毅然请行。至则遍迹诸番社,大集番酋告以制磺事,约一筐,易布七尺,番喜,各运磺至,命工煮之,半年蒇事。归著《稗海纪游》、《番境补遗》、《海上纪略》等书。」
(69) 作者注:「蓝鼎元,号鹿洲,福建漳浦人。少孤家贫,刻苦读书。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之役,族兄廷珍为南澳镇总兵,奉命出师,鼎元遂参戎幕,多所筹画,著《东征集》三卷。雍正三年(1725),分修《大清一统志》成,授广东普宁县,有惠政,忤上吏褫职。闽督鄂尔准谂其才,延入幕,为申被诬始末,召见,命署广州府,未几卒。」
(70) 作者注:「朱山,浙江归安人。乾隆二十年(1755)知彰化县,下车视狱,毕问狱吏曰:『彼累累者得毋巨盗乎?』对曰:『小窃尔。』曰:『小窃何足系?』悉召于庭而纵之,各予十金,使治生,曰:『吾与汝约,再犯无赦。』邑人化之。巡道某视彰,索巨贿,山不可,某怒劾之,被逮之日,邑人数万争揭竿逐委员,势汹汹不可解,山止之,诸百姓曰:『然则请护公往鞫脱,有不测,愿同死。』福建将军谂其冤,为请赦,复原官。」
(71) 作者注:「乾隆五十一年(1786)冬,彰化林爽文起事,南北响应,围诸罗累月,总兵柴大纪素得民心,誓死守,食尽掘树根,煮豆粕以啖,诏命大纪捍民出城,大纪奏言:『诸罗为府城北障,诸罗失,则府城亦危,且半载以来深濠固垒,守禦甚固,一朝弃去,克复为难,唯有竭力固守,以待援师。』高宗览奏,垂泪诏曰:『大纪当粮尽势竭之时,唯以国事为重,虽古名将何以加焉?』其封为义勇伯,世袭罔替。及福康安渡台,破爽文,大纪出迎,自以参赞伯爵,不执鞑橐之礼,福康安衔之,至是劾其奏报不实,诏曰:『大纪困守孤城,时逾半载,非得兵民死力,岂能不陷?若谓诡谲取巧,则当时何不遵旨出城?其言粮尽力竭,原所以速援师,若不危急其词,岂不益缓救兵?』大纪屡蒙褒奖,或稍涉自满,于福康安礼节不谨,致为所憎,遂直揭其短,殊失大臣休容之度。又福康安抵诸罗后,凡有攻剿,皆不派大纪、蔡攀龙,而于拥兵不救之恒瑞,非唯不劾,且屡叙其战功,曲为庇护。会侍郎德成自浙江归,高宗以福康安劾大纪事询之,德成奏大纪在任贪黩,令兵私回内地贸易,及事起仓卒,不早扑灭,以致猖獗。又逮问提督任承恩,供亦同,乃命福康安及闽浙总督李侍尧查奏。五十三年(1788)春正月,诏曰:『柴大纪前此守困孤城,不肯退兵,奏至时,朕披阅坠泪,即在廷诸臣,凡有人心者莫不叹其义勇,用人者当录其大功,而宥其小过,岂能据福康安虚词一劾,遽治以无名之罪,前询李侍尧之旨,至今尚未复奏,殆亦难于措词乎?』寻李侍尧奏至,略如福康安指,福康安又奏至,请解京正法。七月,大纪逮至京,命军机大臣会同大学士九卿覆讯,大纪再三称冤,及庭讯,始引咎仍微诉其枉,诏曰:『福康安等拟大纪斩决,朕念其守城微劳,原欲从宽,末减改为监候,乃展转狡辩取死,岂可复从宽典?其即依所拟正法。』于是大纪论斩,时论冤之,全台兵民,下逮妇孺,莫不为流泪。」
(72) 作者注:「乾隆四年(1739),巡视台湾御史诺穆布等奏请会试之期,台郡士子照乡试例,于福省中额内,编台字号取中一名,部议台郡士子来京,十名以上再行奏闻,恭请钦定。二十二年(1757)丁丑,蔡以台榜,诸罗县附生王克捷中式贡士第○名,是为全台甲科之始。」
(73) 作者注:「姚莹,字石甫,桐城人,嘉、道间诗人也。以进士出宰福建,嗣任台湾县,署噶玛兰厅通判。兰为初辟之地,莹多方规画,兴利除弊,民便之。寻丁艰,为知府方传穟幕客,服阕,擢台湾兵备道。台湾士习,敦古而文风未盛,莹整剔海东书院规约,与诸生考核名实,由是士气丕振。著有《东溟文集》、《东槎纪略》等书,皆刊行。去而徐宗干继其任,宗干,字树人,南通州人。为治循名核实,而振兴文教,尤汲汲以育才为务。咸丰三年(1853),凤山林恭之役,陷县治、攻府城,宗干与绅民竭力守禦,命知县郑元杰以兵平之。后仕至福建巡抚,卒谥『清惠』,所著《治台必告录》,人多称之。」
(74) 作者注:「林平侯,号石潭,籍龙溪。随父渡台,居新庄,由同知分发广西署浔州通判、摄来宾县、补桂林同知、署柳州府,与高廷瑶并称『粤西贤守』,时号『二髯』。嘉庆十九年(1814),大学士蒋攸铦督粤,有短平侯者谮之于蒋,比谒指陈利弊,悉中肯要,蒋尤奇之,寻引疾归。」
(75) 作者注:「同治十三年(1874),牡丹社之役,日兵驻南鄙,朝命沈公葆桢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五月,至台南筹防备、讨军实,会和议成,诏命经理善后,于是奏请福建巡抚移驻台湾,增置郡县,改营制、筑炮台、架电报、振商务、卫行旅,凡诸要政,次第施行,东西之路既通,而台湾乃日臻富庶矣。余己未(1919)南游,登王城,其上横书『亿载金城』,尚是公之遗笔也。」
(76) 作者注:「光绪十年(1884),越南之役,法人攻我台湾,诏任刘铭传督办全台军务大臣。夏五月,至台北趣筹战守,已而法舰攻基隆,帅四提督拒之,法军大败,阵斩中队长三人,获联队旗二,八月,法军复攻基隆,铭传督战,炮弹萃至,殪数人。左右请退,叱曰:『人自寻弹,弹何能寻人?』众闻之气奋,士气大振,法军又败,去牒报,法舰别攻沪尾,铭传虑有失,则台北不守,趣命撤军,各提督力谏不听,或议之,曰:『是恶知吾之深意也。』其后法舰三攻沪尾,皆受创去,会和议成,诏以铭传驻台办善后,铭传条陈数事皆施行,由是兵民大治,百废俱举,详具〈本传〉。」
(77) 作者注:「初,船政大臣沈葆桢奉命视师台湾,奏请开山,经营新邑,事未行。而刘铭传继任巡抚,尤亟亟于理番,设抚垦局以治其事,奏以在籍太仆寺正卿林维源为帮办大臣,自募壮勇,驻大嵙崁。分全台为三路,设番市司事,专理贸易。振兴茶、脑,充其经费。由是拓地日广,租税骤增,全台富庶之业基于此矣。」
(78) 作者注:「林文察,字密卿,彰化阿罩雾人。父定邦,以义侠闻于时,为土豪所杀,文察年十九,闻耗大哭,指天誓曰:『不报仇,非人也。』迹豪所在,猝击之,力擒至父墓,剖心以祭,赴县自首,副将曾玉明以为勇士,出诸狱,命募将随征。咸丰十一年(1861),奉檄援浙,复江山,已而汀州、连城相继陷,奉调回闽克之。又平沙县之乱,同治元年(1862),解衢州之围,克遂昌,遂攻松阳,五战皆捷。二年(1863),署福建提督,戴潮春起事大墩,南北震动,诏命渡台平之。文察所部『湾勇』,皆乡里子弟,朴素坚武,死生相处,故能以少击众。是时延平告急,左宗棠奏调内渡,率台勇五百,不足战,请济师,嗣漳州陷,檄统全军移驻万松关,太平军悉锐来攻,督所部奋斗,遂阵殁。」
(79) 作者注:「林文钦,字允卿,彰化阿罩雾庄人。父奠国、兄文凤以义侠著名里中。戴潮春之役,勇首林日成拥众三万馀来攻,奠国率丁壮七十六人,与文凤分拒之,越二日,族人以援,至开壁出搏战,日成大败,踉跄走,庄赖以安。文钦少独好学,光绪十九年(1893),举于乡,官兵部郎中,嗣请归养,筑『莱园』于雾峰之麓,亭台花木,境极幽邃。家蓄伶人一部,春秋佳日,奉觞演剧,所以娱亲者无弗致,乡里称贞士焉。」
(80) 作者注:「林占梅,字雪村,淡水竹堑人。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之役,淡水同知秋曰觐被戕,城中无主,议通款,占梅独排众议,出家资数十万金,备饷糈,率众至城隍庙,刑牲设誓,民心始定。五月,以蔡宇率勇四百,复大甲,自督精锐二千,扼山脚庄,拔茄投,攻大肚,进驻溪南,会官军复彰化城,事平,奉旨召见,以病辞,遂不出。占梅工诗,精音乐,军兴,文移批答多出其手,暇则弹琴赋诗,若无事然。著《琴馀草》八卷,未刊,徐宗干为之序。」
(81) 作者注:「陈维英,字迂谷,淡水人。咸丰初元(1851),举孝廉方正。九年(1859),复举于乡,任闽县教谕。县有节孝祠,久圮,维英捐俸重修之,尚书廖鸿荃方请告亲,往造谒,既见,长揖欲跪,维英顾盼不知所措,尚书曰:『公新建节孝祠,惠及闾里,吾当为亲谢。』盖尚书母亦新祀祠中也。秩满归,掌仰山、学海两书院,晚年筑室于剑潭之畔,名曰『太古巢』。」
(82) 作者注:「施士洁,号耐公,台南人。父亦名进士,君甫冠,补博士弟子员,县试、府试、院试三试皆列第一,人称为『小三元』,士论荣之。年十九成进士,主讲台南书院,时灌阳唐景崧开府台湾,公暇辄邀为文酒之会,今世所传《诗畸》选君句最多。甲午(1894)之役,仓皇内渡,居厦门数年,益贫困,郁郁不得志,『菽庄吟社』著闻海内,君骖靳其间,社中称祭酒焉。卒年六十七,所著诗歌、俪体文,未梓,稿藏于家。」
(83) 作者注:「许南英,号蕴白,台南人。以进士出宰东粤,励清操,所至有惠政,大府尤器重之。历任三水各郡县,鼎革弃官归,侍郎林公尔嘉方倡提风雅,罗致多知名之士,君往依焉。嗣从其长君小眉,居棉兰三年,以疾卒。小眉为经理其丧而恤之甚,至所著《窥园诗草》若干卷,小眉为叙而存之。」
(84) 作者注:「庄豫,嘉义人。疏财仗义,为绿林豪,数犯法,悬捕急,人争匿之。嘉义县令某,素贪墨,罢官,归装数十万,豫夺之,尽散之穷民为告者。一日,至所狎妓家,妓食之酒,侦者至,遂被缚,戮于市,临刑语人曰:『吾不读书,未知所为视古人何若也。』」
(85) 作者注:「鲁王女朱氏,聪慧知书史,适南安儒士郑哲飞。哲飞死,遂入台湾,依宁靖王以居。清军克台,王将死,氏欲自裁,王曰:『姑存子幼,胡可死?兴灭继绝事,固有重于死者。』氏涕泣受命,奉姑别居,操女红以自给,晚年操节尤坚云。」
(86) 作者注:「怀安侯沈瑞夫人郑氏,礼官斌女也。嗣王经薨,克塽嗣,行人传为霖谋叛,侍卫冯锡范涎瑞富,谋籍其家。瑞将死,以一巾系荷包,使人持归曰:『此物为夫人手绣,归以为念,永从此辞。』遂投缳死。郑氏布奠三日,亦从容自缢。台人哀之。闽浙总督姚启圣上其事,封一品夫人。」
(87) 作者注:「监国世子克夫人,陈氏参军永华女也。初,嗣王经西征,委政永华,请立克为监国。及经薨,诸弟谮于董夫人,即日收监国印绶,克自缢死,董夫人以永华故,礼遇之。陈氏曰:『昔为箕帚妇,今为罪臣妻,请从亡夫于地下耳。』既卒,哭沐更衣,缢于柩侧。」
(88) 作者注:「戊午(1918)秋,余始从林君季丞东渡,其从兄兵爪家在焉。暇日辄相与唱酬,积久成帙,题曰『寄鸿吟社』,社凡七人,则林尔皋兵爪、林尔准季丞、龚煦叔翼、陈蓁髯僧、吴钟善元甫、吴普霖及余也。」
(89) 作者注:「香米较常米倍大,味醇气馥,为饭逾二、三日不变,凤山以下,诸番多种之。然只供一年自食,虽费倍价不售也。酿酒用糯米蒸熟,拌曲入篾篮,置瓮口,津液下滴,藏久色味香美,用木瓢或椰碗汲饮之,遇贵客始出以待。」
(90) 作者注:「旧志称番社衣饰,男裸全体,女露上身。改隶后,女始著衣裙、裹双胫,男用鹿皮蔽体,或毡披身,名『卓戈纹』;女子青布围腰,号『桶裙』,亦名『抄阴』。男女喜戴野花,名『蛤网』;项悬螺钱,名『兴那』,行时铮鏦有声。」
(91) 作者注:「番俗嫁娶,不择姻、不倩媒妁,女及笄,构屋独居,番童有意者,弹嘴琴挑之,名曰『突肉』,意出而招之。既婚,女赴男家洒扫屋舍二日,名曰『乌合』,此后则男归女家,同居耕作,以谐终身。」
(92) 作者注:「台南俗嗜槟榔,妇女尤甚,嗜久成癖,则朱唇半成焦黑,然迤北则无此风矣。」
(93) 作者注:「二月,春茶既采,妇女辈联袂往茶馆拣茶,朝往暮返,积以为常,至冬令,茶馆闭,始歇业焉。」
(94) 作者注:「台俗:人家各养苗媳,既长,或遣嫁,或使之应客,唯年岁则不拘,或姑妇仅差数岁,同居如姊妹焉,习俗相沿,殊不为怪也。」
(95) 作者注:「台湾自昔称佳丽地,烟花三月,金粉六朝,颇极繁华之盛,世有好事如余澹心当为续《板桥杂志》,以流播人间也。」
(96) 作者注:「校书青莲,貌明丽,娇柔宛转,支机石畔,过客昵之,为赋无题十六章,遍徵同人和作,近得卒业李香、方芷,庶几其足以传矣乎。」
(97) 作者注:「台湾滨海,地势低湿,地震时有所闻。壬戌(1922)秋,值大震三,微震百数,初似殷殷雷声,自远而近,继而摧墙撼壁,魂胆为倾,然居人习见,殊不异也。」
(98) 作者注:「台俗方言,每值秋霖浃旬,辄曰『骑秋』,与吾泉称黄梅雨谓之『烂夏』,正堪作对。」
(99) 作者注:「基隆距台北六十里,长年阴雨,车行过七堵以上,则天时晴朗,旭日如杲,气候之互异如此。」
(100) 作者注:「台湾风信,与他处迥殊,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将至,则天边断虹见,形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天半如鲎尾者曰『屈鲎』,舟行以此占验,百不一爽。」
(101) 作者注:「草山夹道,遍种桃花,腊杪盛开如锦;迨春半,而竹湖樱花,又复丽若赤城。排日携侪载榼,饱领春光,真胜似刘郎玄都观里矣。」
(102) 作者注:「西螺柑,最擅名,十月新黄,清脆无比。烘乌鱼子,佐陈酿红酒,真足大餍老饕矣。」
(103) 作者注:「台湾出产品,茶为大宗,每年运贩南洋各埠以千万计,官吏徵税,亦视茶为巨焉。」
(104) 作者注:「七里香,木本,一名山柑花。丛生如柑花,五瓣,香气浓郁,一枝排比数十如绯珠,能辟烟瘴。所种之地,蝇蚋不生。台产也。」
(105) 作者注:「刺桐,叶如梧桐,其花附干而生,侧敷如掌,三月始开,赤色照映,实为台城大观,故称。刺桐城、半月城,即成功故城,今已燬。」
(106) 作者注:「闻嗣王经酷嗜麻虱目,番社称之为皇帝鱼。国姓饼即今豆沙饼,近今尤为盛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猜您喜欢
人生贵适意,安用妄营为。
汲泉品佳茗,兴到便吟诗。
诗成不雕琢,一任人嘲嗤。
或题招隐句,或裁游仙词。
时时自吟咏,悠悠寄所思。
所思在古人,古今不同时。
韦柳与元白,夙昔梦见之。
虫鸟鸣天籁,春秋各有司。
问我何为者,我亦不自知。
汲泉品佳茗,兴到便吟诗。
诗成不雕琢,一任人嘲嗤。
或题招隐句,或裁游仙词。
时时自吟咏,悠悠寄所思。
所思在古人,古今不同时。
韦柳与元白,夙昔梦见之。
虫鸟鸣天籁,春秋各有司。
问我何为者,我亦不自知。